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坪鎮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轄鎮)

鎖定
高坪鎮,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地處建始縣東部,東接巴東縣大支坪鄉,南與花坪鎮相連,西接茅田鄉三里鄉紅巖寺鎮,北與龍坪鄉毗鄰,鎮人民政府距建始縣城區54千米, [4]  區域總面積259.72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高坪鎮户籍人口為51830人。 [5] 
晉泰始元年(265年),屬建始縣八區之一;1997年8月,撤區設鎮。 [4]  截至2021年10月,高坪鎮轄6個社區、36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桑園壩村。 [4] 
截至2019年末,高坪鎮有工業企業3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6個。 [5] 
中文名
高坪鎮
別    名
高店子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
地理位置
建始縣東部
面    積
259.72 km² [5] 
下轄地區
6個社區、3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桑園壩村
電話區號
0718
郵政編碼
44530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潤濕型山地氣候
著名景點
恩施地心谷、石柱觀、建始直立人遺址、野三峽景區
火車站
高坪站 [8] 
車牌代碼
鄂Q
人    口
51830人(截至2019末户籍人口) [5] 

高坪鎮歷史沿革

晉泰始元年(265年),屬建始縣八區之一。
1975年3月,設立高坪公社。
1984年6月,改為高坪區。
1997年8月,撤區設鎮。 [4] 

高坪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高坪鎮轄石埡、桑園、金塘灣、十字路、八角、望坪6個居民委員會,東樁、白果樹、小窩坑、大店子、花鹿台、閔仕壩、九龍塘、綠化村、大橫坡、向午、柏楊坪、木耳山、趕場壩、汪家槽、把住荒、小水田、青裏壩、黃口壩、響水寨、乾溝、麻布溪、官店坡、赤沙地、姊妹山、陳家灣、塘壩子、西面坡、土嶺、麻扎坪、陶家埡、大堰塘、蘇坪、花石板、河落子、石門、花園3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45個村民小組。 [4] 
截至2021年10月,高坪鎮轄6個社區、36個行政村:高店子社區、桑園壩社區、八角社區、石埡子社區、望坪社區、十字路社區、白果樹村、大店子村、閔仕壩村、柏楊坪村、向午村、木耳山村、汪家槽村、小水田村、黃口壩村、土地嶺村、陶家埡村、蘇家坪村、河落子村、麻扎坪村、大堰塘村、花石板村、石門村、花園村、千溝村、赤沙地村、麻布溪村、東樁村、小窩坑村、姊妹山村、陳家灣村、塘壩子村了、西面坡村、響水寨村、官店坡村、青裏壩村、花鹿台村、九龍潭村、大橫坡村、綠化村、趕場壩村、把住荒村; [6]  鎮人民政府駐桑園壩村。 [4] 

高坪鎮地理環境

高坪鎮位置境域

高坪鎮地處建始縣東部,東接巴東縣大支坪鄉,南與花坪鎮相連,西接茅田鄉三里鄉紅巖寺鎮,北與龍坪鄉毗鄰,鎮人民政府距建始縣城區54千米, [4]  區域總面積259.72平方千米。 [5] 

高坪鎮地形地貌

高坪鎮境內為山地丘陵,南北兩部高聳,逐步向東中西部減緩而相對平坦。海拔700~760米,最高峯位於把住荒山頂,海拔1480米;最低點位於野三河匯入清江的入口,海拔243米。 [4] 

高坪鎮氣候

高坪鎮屬亞熱帶季風潤濕型山地氣候,其特點是陽光充足,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在14~15℃,年降雨量為1400~2300毫米。 [4] 

高坪鎮自然資源

高坪鎮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紫色砂岩、硫鐵礦、大理石礦牀紅筋紅石、高嶺土等6種。其中紫色砂岩主要分佈在小水田、桑園、石埡、向午村一帶,硫鐵礦主要分佈在土嶺的蘇坪村,含硫率24.7%。含礦率13311760千克/立方米,大理石礦牀紅筋紅石產於石埡金銀山帶,被318國道切成南北兩部分,路北礦石儲量為20萬立方米,路南礦石儲量為4.8萬立方米。 [4] 
2011年,高坪鎮耕地面積61696畝,其中水田6021畝,林地38萬畝。 [4] 

高坪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高坪鎮轄區總人口5.4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00人,城鎮化率7%。另有流動人口6958人。總人口中,男性28261人,佔51.9%;女性26186人,佔48.1%;14歲以下7909人,佔14.5%;15~64歲41013人,佔75.3%;65歲以上5525人,佔10.2%。總人口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達52378人,佔96.2%;有漢族2069人,佔3.8%。2011年,高坪鎮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4.1‰。 [4] 
截至2017年末,高坪鎮常住人口為43267人。 [1] 
截至2019年末,高坪鎮户籍人口為51830人。 [5] 

高坪鎮經濟

高坪鎮綜述

2011年,高坪鎮財政總收入1311.6萬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52.3萬元,比上年增長1.1%。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528萬元,增值税162萬元,企業所得税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895元,比上年增長15.2%。 [4] 
截至2019年末,高坪鎮有工業企業3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6個。 [5] 

高坪鎮農業

2011年,高坪鎮農業總產值3.2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紅薯等為主。生產糧食2.3萬噸。經濟作物以白肋煙、油菜、魔芋、生漆、油桐、杜仲、銀杏、綠茶等為主,油料作物產量2180噸,其他經濟作物總產73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等為主。生豬出欄8.1萬頭。 [4] 

高坪鎮工業

2011年,高坪鎮工業以水電、建材為主。工業總產值1.9億元,工業企業35個,其中縣級規模企業4個,個體工商户1250户,從業人員1899人。 [4] 

高坪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高坪鎮有商業網點530個,職工732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784萬元,比上年增長20%城鎮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4] 

高坪鎮金融業

2011年末,高坪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各項貸款餘額4800萬元,比上年增長9%。 [4] 

高坪鎮郵電業

2011年,高坪鎮郵政收入32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00萬元。 [4] 

高坪鎮社會事業

高坪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高坪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123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6所,在校生2673人,專任教師12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657人,專任教師20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高坪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124萬元,比上年增長10%。 [4] 

高坪鎮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高坪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2個,各類文化專業户15户;各類圖書室42個,藏書3.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00人。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4] 
截至2011年末,高坪鎮有學校體育場8個,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55%。 [4] 

高坪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高坪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個,其中門診部1個;牀位80張,每千人擁有病牀0.15張,固定資產總值8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80名,其中執業醫師2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6266人,參合率93.1%。 [4] 

高坪鎮社會保障

2011年,高坪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55户,人數202人,支出47.3萬元,月人均175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022户,人數4769人,支出354萬元,比上年增長35%,月人均67元,比上年增長8%。醫療救助160人次,共支出16.1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850人次,共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12%。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500人,倒塌房屋350間,救災支出66.3萬元,比上年增長199%。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86.6萬元。社會福利費35萬元,比上年增長20%。福利院1家,牀位11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10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626.3萬元,比上年增長30.5%;基金支出合計614.3萬元,比上年增長10%。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7615人,參保率75%。 [4] 

高坪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高坪鎮有郵政局1個,全年郵政業務總量48萬元。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2100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户1500户,電話普及率40%;移動電話用户4500户;寬帶接入用户1350户。 [4]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高坪鎮有鎮區有35千伏變電站、22萬伏變電站各1座。 [4] 

高坪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高坪鎮有鎮區客運站1座,日發客運汽車30班次,日均客運量2000餘人次。 [4] 
2020年10月1日,高坪火車站正式開通運營。 [7] 

高坪鎮歷史文化

  • 民間藝術
高坪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鬧靈歌、南鄉鑼鼓等。 [4] 
  • 文物古蹟
建始直立人遺址原名巨猿洞,位於湖北省建始縣高坪鎮麻扎坪村七組與金塘村交界的山坡上,小地名窯場灣。1970年至2002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進行了九次調查與發掘。發現早期直立人牙化石5枚及石器、骨器,同時發現包括步氏巨猿在內的哺乳動物化石9目、37科、68屬、87種,有195~215萬年,是首次發現的直立人與巨猿共生的化石地點,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遺址之一。

高坪鎮風景名勝

  • 石門河
石門河位於建始高坪,北通豫陝,西襟巴蜀,東臨江漢,南極瀟湘,肩擔重慶、武漢,比鄰長江三峽,是“兩大火爐”之間的避暑山莊。
  • 恩施地心谷
恩施地心谷原名石門河景區,享有“世界第一古人,中國第一古河,巴楚第一古道,施南第一佳要”的美譽。有“直立人起源,石門河藏寶,石佛寺發光,紫薇王顯靈”四大千古之謎。有“石臼,石門,石眼、石書”四大地質傳奇。石門河景區分為:一箇中心(高店子旅遊接待中心);兩大景區(直立人謎窟景區,石門天塹景區);三段峽谷(問心谷、洗心谷、舒心谷),四個驛站(直立人驛站,石門河大橋驛站,巴巖洞驛站,擦耳河驛站);五個景觀密集區(石佛寺景觀密集區,石蔓橋景觀密集區,洗心潭景觀密集區,喊歌台景觀密集區,佳音亭景觀密集區);六大文化特徵(人類文明進程文化,古道官商兵驛文化,地質科考文化,氣候生態文化,佛寺宗教文化,民間傳奇文化)。 [3] 
  • 石柱觀
石柱觀,離高坪集鎮21千米,古稱蟠龍山朝真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位於高坪鎮望坪中壩,高山環繞下一塊方圓5000多畝的平壩中。石柱高50多米,方圓有230米,石柱三腳鼎立,從柱腳下至頂鋪有238步蜿蜒石階,供遊人和朝覲者上下。崖頂有亭樓一座,主要由大殿、中廳組成,分別為六稜形四層亭閣和單脊歇山式廳房,均為土木結構。蹬道兩側有石碑12塊,分別記載着明、清以來石柱觀的興廢史,其中最大的一塊石碑高1.7米,在山腳下不遠處有方圓3畝的池潭,沒有水源,卻四季有綠茵茵的水象塊碧玉,倒映着石柱,曾有“上有石柱沖天,下有金盆偃月”之説,1992年12月石柱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柱觀風景區含石門河、紅珠河、野三河峽谷、馬腳跡、一、二級電站建築羣,桑園壩等景點。
  • 野三峽景區
恩施野三峽綜合旅遊區(野三峽景區)位於恩施建始縣,包括了水上恩施-清江大峽谷景區、清江明珠-蝴蝶巖景區、恩施之巔-黃鶴峯林峽谷景區、小西湖國際度假中心、建始直立人遺址尋蹤景區等幾大景區。集彩峽、奇峯、泉流、飛瀑、花樹、莽藤、古關、老街和濃郁的土家文化於一體。山浮水,水環山,山水相映,這是一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大觀園。
野三河全長28千米,蜿蜒在建始與巴東相交的峽谷間,是湖北省乃至全國罕見的一條具有原生態環境的河流。由下而上依次分為野人峽、野水峽、野山峽。野人峽的上游12千米處有著名的“建始人”遺址,遠古時期是人類始祖“野人”出沒之地;野水峽源於兩岸眾多的瀑布和澄碧的一河野水;野山峽源於兩岸眾多的奇峯怪石。野三河的“三”字包括“野人、野水、野山”三個“野”的含義。

高坪鎮榮譽稱號

2020年8月,高坪鎮被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