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台山文化

鎖定
高台山文化,是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80年代末定名、主要分佈於遼北地區、年代與夏家店下層文化大體平行而又曾給予後來的魏營子文化及夏家店上層文化以巨大影響的我國北方又一支重要的早期青銅文化。
中文名
高台山文化
發現時間
20世紀70年代初
地    址
遼寧省瀋陽市新民市
總面積
57000平方米

高台山文化遼寧遺址

高台山遺址 高台山遺址
高台山遺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新民市高台子鄉高台子村。遼河西岸,養息河南岸4公里處。包括西高台、腰高台和東高台三座山丘。其中西高台最高,海拔106.3米,腰高台與東高台斷續相連。墓葬羣分佈在腰高台山南坡,遺址集中在東高台山南面。腰高台墓葬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230米,總面積約46000平方米,已發現古墓葬115座,墓間距多在1-2米之間,葬式均為土坑豎穴單人葬,大部分墓中都有少量隨葬品,多為夾沙紅陶壺、高足缽,亦有隨葬石斧、石棒頭和陶紡輪的現象。東高台山遺址東西長380米,南北寬150米,總面積約為57000平方米。通過發掘基本探明,東高台山遺址文化層厚約1-2米,四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層相互疊壓,其中以第三層遺物最為豐富也最有代表性,暴露的遺蹟有灰坑和窯址,灰坑多為圓形,最大直徑3米,深0.5米,窯址平面略呈方形,南壁破壞,殘存0.4米的紅燒土內壁,窯底南高北低有三條火道。灰坑和窯址內發現了大批遺物,有陶器、石器等,陶器均為手製,夾沙紅陶和紅褐陶為主,陶器特徵與腰高台山墓葬出土的器物一致,器型有鼎、鬲、甗、甕、壺、豆、缸、缽、碗、紡輪等。石器均為磨製,有石刀、石鑿、石鏃、石環等。以高台山遺址文化為重點的我國北方又一支重要早期青銅文化已定名為高台山文化。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批准該 “高台山遺址”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台山文化吉林遺址

風水山發掘的圈足折腹缽 風水山發掘的圈足折腹缽
風水山發掘的骨鑿和蚌刀 風水山發掘的骨鑿和蚌刀
經考古研究者初步確認,梨樹縣劉家館子鎮大力虎村陳家坨子屯東部的風水山遺址出土的圈足折腹缽,是青銅器時期高台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約3000年,劉家館子鎮就已經有人類居住,證明高台山文化已到吉林省東遼河左岸。經對遺址文化遺存的研究,可瞭解劉家館子鎮在青銅器時期東遼河流域的高台山文化因素,知曉當時人們對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的手工業製作技術比較先進,其審美觀也很“前衞”。可追溯東遼河左岸青銅器時期的自然、地理、人文和從事經濟類型等早期人類活動,對提升四平地區的文化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四平市文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正在室內對各類出土器物進行整理和修復,以還原歷史的面貌。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雋成軍主任説,風水山遺址位於吉林省梨樹縣境內的東遼河左岸,面積約8.6萬平方米,隔東遼河距雙遼境內後太平遺址和後太平墓地不到4000米。發現石磨盤,應該已經有了原始農業。梨樹風水山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東遼河流域乃至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東部青銅器時代文化遺存的社會形態,不同區域文化交流和總體文化格局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依據。

高台山文化內蒙古遺存

內蒙古庫倫旗發現兩處青銅時代的高台山文化遺存,對弄清夏家店上下層之間的關係提供了佐證。
總面積5000餘平方米,累計揭露面積1800餘平方米的內蒙古庫倫旗小奈林稿遺址,其高台山文化居址分佈較廣,遺蹟現象較為豐富,有房址12座、灰坑30多個、溝5條。其中,房址多為圓角長方形半地穴式,室內中部附近往往有規整的圓形坑灶,數量1-3個不等,坑壁由於長期被火燒烤而呈炭黑色。高台山文化的居址和墓葬是此次發掘的主要收穫。 [1] 
另一處高台山文化遺存為孤家子遺址,發掘面積23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64座、灰坑46座,溝10條及房址1座。墓葬除發現一座合葬墓以外,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單人葬,經鑑定墓葬內人骨均為男性。墓葬內清理出大量半透明瑪瑙玦、綠松石墜飾及料珠。瑪瑙玦多位於人骨頭骨兩側,白色半透明,多成對出土,最大的直徑約6釐米。據瞭解,兩處文化遺存對於研究高台山文化的分佈和北方早期青銅文化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史料價值。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