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加索戰爭

鎖定
19世紀,高加索人民反抗沙皇俄國兼併車臣、達吉斯坦及西北高加索的戰爭。高加索地區南與奧斯曼帝國、波斯接壤,北與俄羅斯為鄰,是歐洲通向西亞和南亞的天然走廊。19世紀初,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併入俄國後,與俄國本土的聯繫為車臣、達吉斯坦和阿迪格所阻。
名    稱
高加索戰爭
地    點
高加索
參戰方
高加索、沙皇俄國
結    果
俄國獲勝
主要指揮官
卡齊·穆罕默德
發生時間
19世紀

高加索戰爭戰爭初期

俄國為兼併這些地區,於1816年派兵向車臣和達吉斯坦腹地推進,遭當地部族頑強抵抗。19世紀20年代末,車臣和達吉斯坦爆發反俄運動。1828年12月,當地伊斯蘭穆裏德教派領袖卡齊·穆罕默德自命為伊瑪目(首領),號召教徒參加反抗俄國侵略的聖戰

高加索戰爭戰爭中期

1830-1840年
1830年,卡齊·穆罕默德擊敗俄軍對其府邸吉姆雷的進攻,翌年率萬餘人乘勝攻佔塔爾基基茲利亞爾傑爾賓特等地,佔領車臣全境和達吉斯坦部分地區。俄軍多次進行大規模進攻,於1832年10月佔領吉姆雷,卡齊·穆罕默德陣亡。1834年8月,繼任伊瑪目的加姆扎特·別克率部攻佔洪扎赫。不久,加姆扎特·別克因內訌遇害,由沙米爾繼任伊瑪目。同年10月,俄軍攻佔穆裏德教派根據地戈察特利,沙米爾率部退出阿瓦里亞地區。1837年,沙米爾廣泛開展山地戰,在洪扎赫、温楚庫利等地伏擊俄軍。俄軍傷亡慘重,糧秣奇缺,被迫議和。1839年8月戰事再起,俄軍出兵近20萬攻佔阿胡利戈,沙米爾率殘部突圍,逃往車臣。俄軍尾隨追擊,經數次激戰於1840年9月佔領車臣。
1840~1843年
沙米爾率部發起進攻,奪回阿瓦里亞和達吉斯坦大部地區,並建成一支以輕騎兵為核心、兵力達萬餘人的軍隊,以靈活機動的山地戰術襲擊俄軍。由於俄軍長期封鎖,伊瑪目國人口鋭減,國力衰竭。1846年,沙米爾率部進攻卡巴爾達受挫;1853年企圖突破新紮卡塔雷附近俄軍封鎖線,未果。

高加索戰爭戰爭結束

1859年4月,伊瑪目府邸所在地韋傑諾村失陷,沙米爾率400餘名教徒退守古尼布村。8月,古尼布失陷,沙米爾被俘。俄軍完全佔領車臣和達吉斯坦。1859~1862年,俄軍向西北高加索阿迪格地區推進,進攻擁護沙米爾的切爾克斯人;1864年攻佔穆裏德教派最後一個基地克巴達,戰爭結束。高加索地區從此完全處於俄國控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