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骨利幹國

鎖定
骨利幹國,骨利幹即敕勒部落之一,居安加拉河至貝加爾湖以南,分三姓。
中文名
骨利幹國
外文名
Kurykans country
典    故
酉陽雜俎·忠志,神異錄
維科揚斯克
冬季時氣温可降至攝氏-60度

目錄

骨利幹國簡介

據記載,其地夏天幾乎沒有日落,出好馬,先是東突厥臣下,後服薛延陀,曾向唐太宗貢馬 [1]  。唐先於其地設置玄闕州,662年尹餘吾州。694年再貢馬一次。後融入回紇汗國。唐以其地為玄闕州。龍朔中(公元661-663年)改名餘吾州,隸瀚海都督府。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忠志》:“骨利幹國獻馬百匹,十匹尤駿,上為制名。”《新唐書·回鶻傳上》:“回紇,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輪車, 元魏 時亦號 高車 部,或曰敕勒,訛為鐵勒。其部落曰 袁紇、薛延陀、契苾羽、都播、骨利幹 ……凡十有五種,皆散處磧北。”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測天三家以外諸説》:“然三家外,散見各家論天地有極奇者,《唐書》太宗收骨利幹,其地夜短,煮羊脾未熟,天即明。”亦省稱“骨利”。《太平廣記》卷四八○引《神異錄》:“骨利幹國居回紇北方,瀚海之北。勝兵四千,地出名馬。晝長夜短,天色正臐,煮一羊胛才熟,東方已曙,蓋近日入之所也。” [2] 

骨利幹國現代後裔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自稱薩哈人與我國的鄂温克族是骨利幹國的後人,薩哈人的早期歷史很少傳世,雖然敍述詩故事可追溯到西元10世紀。17世紀時與其他北方民族和平同化,共有80個獨立的部落,部落又分為宗族。核心家庭是薩哈人首要的社會單位。婦女在家庭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通常較低。
超自然力量歸於鐵匠身上,因為他們的技藝被視為神授的才能。昔日的薩哈宗教有許多超自然的精靈,其中有善有惡。發源於貝加爾湖一帶,中世紀(10世紀)時為防範布里亞特人北遷至北極圈一帶至勒拿河、阿爾丹河、維柳伊河及雅庫特共和國,那裏也是全世界最泠的地方維科揚斯克(冬季時氣温可降至攝氏-60度),他們有80個部落,各部落又有很多氏族。他們是高車後人,趕走了大多數通古斯人,融合了一部分鄂温克族與埃文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