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志海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鎖定
馮志海,男,漢族,1965年1月出生,浙江紹興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科技委常務副主任、研究發展處處長 [1]  [3]  [9]  [12] 
馮志海於1982年9月—1986年7月本科就讀於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1986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6年9月—1989年6月碩士研究生就讀於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複合材料專業;2011年9月—2014年6月博士研究生就讀於中南大學材料學專業; [2]  2023年11月22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 
馮志海長期從事防熱複合材料研製、應用基礎和工程應用以及碳纖維國產化評價表徵與應用技術研究。 [9] 
中文名
馮志海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浙江紹興
出生日期
1965年1月
畢業院校
中南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
學位/學歷
博士

馮志海人物經歷

1965年1月,馮志海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
1982年9月—1986年7月,本科就讀於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
1986,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1986年9月—1989年6月,碩士研究生就讀於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複合材料專業。
2011年9月—2014年6月,博士研究生就讀於中南大學材料學專業 [2]  [6] 
2023年8月31日,入選“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4]  ;11月22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 
馮志海相關圖片

馮志海主要成就

馮志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馮志海致力於航天防熱複合材料技術和碳纖維國產化研究,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率領科研團隊在防熱複合材料製備與應用和碳纖維的國產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有力支撐了我國新一代戰略戰術導彈的研製發展,實現戰略武器用T300級碳纖維全面自主保障,大幅提升了對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的科學認知與應用水平,破解了因日美禁運導致戰略導彈研製生產陷入“無料可用”的危局。他發明了一種樹脂轉移浸漬與液壓固化相結合的新型液體成型方法以及三維編織碳/酚醛複合材料,解決了大尺寸整體織物與酚醛的全厚度均勻複合和緻密化難題,實現了結構功能一體化。 [3] 
  • 科研項目
馮志海作為技術首席負責國防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同時抓總負責多個高性能碳纖維國產化重大項目。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23年11月,馮志海發表科技論文210餘篇,出版著(譯)作兩部。 [3] 
  • 發明專利
截至2023年11月,馮志海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0餘項。 [3] 
  • 科研獎勵
截至2023年11月,馮志海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國防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3]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等級
2021年11月
高導熱油基中間相瀝青碳纖維關鍵製備技術與成套裝備及應用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6] 

馮志海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截至2021年9月,在馮志海的指導下, 十多名一線骨幹工程師相繼成長為了研究員級高工,並逐漸獨立承擔新型號研製任務。 [10] 
  • 科研理念
馮志海反覆強調,要當好一名材料工程師,必須要立足工程一線,掌握所需原材料的生產工藝和性能特點。 [10] 

馮志海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2023年12月
2023年11月22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 [5] 
2019年1月13日
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第三屆“傑出工程師” [7] 
/
航天創新獎 [3] 

馮志海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擔任職務
/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8] 
/
某國家重大專項防熱材料與結構主任設計師 [9] 
/
國防973項目技術首席科學家 [9] 

馮志海人物評價

馮志海為新一代戰略導彈研製和批產做出重要貢獻。(中南大學新聞網評) [3] 
馮志海儒雅、和藹,散發出資深工程師的沉穩與內斂氣質,他為導彈關鍵防熱材料的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航天人的真實寫照是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犧牲,毅然離開“小家”投入“大家”的懷抱,把畢生精力奉獻給“大家”的航天偉業。投身航天事業已逾三十年的馮志海就是這樣一位中國航天人。(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評)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