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達漢

(芬蘭軍事家、政治家、探險家)

鎖定
馬達漢(1867-6-4——1951-1-28)芬蘭著名探險家。馬達漢的宗族是從德國瑞典定居的荷蘭人,歷經四代,在第二代上獲得瑞典國王的褒獎,榮升貴族。
中文名
馬達漢(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
外文名
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
國    籍
芬蘭
出生日期
1867-6-4
逝世日期
1951-1-28
職    業
軍事家,政治家,探險家

馬達漢人物簡介

馬達漢可謂是芬蘭歷史上一個風雲人物。他於1867年出生,高中畢業後進入沙俄皇家騎兵學校,兩年學業結束後,他成了一名軍官並就此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在志願參加了日俄戰爭後,因為在前線立了功,他被晉升成上校;1906年被派往中國執行軍事偵察任務,為期兩年;從亞洲考察回國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波蘭和羅馬尼亞作戰,俄國革命爆發後,他脱離了俄國軍隊,並在1918年芬蘭國內戰爭中擔任白軍總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出任芬蘭國防軍總司令;1944年-1946年他擔任芬蘭共和國總統;1951年逝世。 [1] 

馬達漢探險目的

馬達漢是芬蘭人。1908年1月29日(即清光緒34年陰曆臘月廿六)他由新疆進入了蘭州。
雖然此時的馬達漢是以俄屬芬蘭國男爵和探險家的身份,作為法國探險家伯西和科考隊成員從中亞進入中國的,但是,實際上他是肩負着執行軍事偵察任務的特殊人物”。“探險家也好,男爵也罷,那都是為了掩蓋他的敵探活動而故意增加的一些頭銜,實際上,當時以及後來知道馬達漢的人説起馬達漢都直接叫他‘俄國間諜’。”柏敬塘老先生説,關於馬達漢在蘭州的事他老早就知道,而更詳細的瞭解是因為一本書。“2005年我無意間在西站一傢俬人開的書店裏發現了一本書———《馬達漢西域考察日記》,在這本書裏,馬達漢以日記形式,詳細記錄了他在蘭州停留49天的所見所聞以及調查所得。”
在柏敬塘老先生珍藏的這本《馬達漢西域考察日記》(中文版)一書的前言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錄———從1906年到1908年,馬達漢在為時兩年的考察中,總共騎馬走了14000公里,橫跨中國8個省份,他學會了講漢語,收集的資料是獨一無二的,在進行人類學、人文史地考察中對各種物體做了大量攝影,包括自然景觀、城市風貌、社會現象、各色人物、人體特徵、人文景觀等他共拍攝了近1400幅十分出色的照片,他收藏的民族民俗物品、錢幣和其他文物資料共計1000多件。他還測繪了3067公里長的道路圖和18座城市方位圖(其中就包括蘭州城)。 [2] 

馬達漢人物生平

馬達漢的曾祖父卡爾.伊瑞克.馬達漢(Carl Erik Mannerheim)在1809年在芬蘭成為俄屬自治大公國時,作為參政院成員,參加政府工作。1824年被授予世襲伯爵爵位。 馬達漢的祖父卡爾.古斯塔夫.馬達漢(Carl Gustaf Manner-heim)伯爵也是政府官員,最後曾榮任維堡高等法院院長並且是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 馬達漢的父親卡爾.羅伯特.馬達漢(Carl Robert Mannerheim)伯爵則棄政從商並對文學有着很濃厚的興趣,1862他同芬蘭著名的企業家尤林的女兒 海萊娜.尤林結為夫妻。婚後生有四男三女。馬達漢是他們1867年出生的第三個孩子。父母為他取名古斯塔夫,與他的祖父同名。根據長子繼承伯爵的貴族制度,馬達漢的哥哥繼承了伯爵身份。馬達漢和他的兩個弟弟則得到了男爵身份。馬達漢的名字是喀什葛爾的中國清朝官員袁鴻耀道台為其簽發護照時取的名字。
20世紀初,作為俄屬芬蘭探險家的馬達漢騎馬從中亞進入我國新疆。他的足跡踏遍了南疆和北疆,又從新疆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我國西北重鎮蘭州,然後經過陝西河南山西內蒙古河北、最終到達北京,歷時兩年多時間,行程14000公里。他的西域之旅給世人留下了大量履行日記、考察報告、人文圖片和古代文物等有價值的可靠資料。他進入中國西部的時間與瑞典著名探險家 斯文.赫定二次西藏之行同期。他到達敦煌莫高窟的時間則是英國探險家斯坦因瘋狂掠奪千年藏經洞經文之後和法國探險家 伯希和 染指殘剩經文之前。
1905年,馬達漢作為皇家近衞騎兵團的中校軍官志願前往我國遼東半島參加日俄戰爭。俄國戰敗後,馬達漢回到芬蘭不久,就接到俄軍總參謀部指令,要他到中國西部執行一項為時兩年的軍事偵察任務,目的是探明中國中央政權在西北邊陲省份新疆和甘肅的實力影響和清朝地方官員對待“新政”的態度,並考察新疆和西北邊境廣大的人煙稀少地區,以便為沙俄進一步侵略中國製定戰略計劃。為了掩蓋軍事偵察活動,馬達漢以俄屬芬蘭國貴族男爵和探險家的身份,作為法國探險家伯希和科考隊成員,從中亞進入新疆單獨行動。出發前接受了“芬蘭——烏戈爾學會”和芬蘭國家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安特爾委員會”的委託,進行關於人類學、民族學、人文歷史和語言習俗的考察並收集古代文物的任務。考察新疆是馬達漢中國之行的重點。他從喀什葛爾開始,走遍了南疆和北疆,所選路線往往偏離了傳統的“絲綢之路”沿途測量地形,繪製地圖,記錄氣象水文數據,拍攝橋樑和軍事設施,每到一處 廣泛接觸地方官吏首領,參觀遊覽,瞭解軍事、經濟、民政等情況。關注少數民族的情況。在和田古城廢墟和吐魯番交河、高昌故城等地進行了考古挖掘,還在谷地收集古代經文手稿、木牘、碑銘等文物。他在進行人類學人文史地考察中對自然景觀、城市風貌、社會現象、生活環境等大約1370幅珍貴的照片。在日記中對沿途的各種見聞大多在日記中作了詳細的描述和記錄。在去北京的途中,馬達漢還專程去五台山拜見了十三世達賴喇嘛,並且對當時因為英國軍隊武裝入侵西藏避難的達賴表示同情。達賴喇嘛交給馬達漢一條哈達,請他轉交給俄國沙皇,在北京馬達漢完成了給俄軍總參謀部寫的《奉陛下諭旨穿越中國突厥斯坦和中國北部諸省到達北京之旅的初步調查報告》並整理了筆記譽清了草圖,報告長達173頁。1908年10月,馬達漢從哈爾濱乘火車沿着西比利亞回到了俄國首都彼得堡。比就得到了俄國沙皇的召見。馬達漢引人入勝的報告使原定20分鐘的時間延長了1個小時。這種殊榮微馬達漢的晉升鋪平了以後的道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馬達漢在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土地上領兵與德奧局對作戰,並從一個皇家騎兵團上校團長躍升為一名俄國集團軍中將司令。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使得芬蘭獲得了獨立,馬達漢作為沙俄軍官逃亡回到芬蘭。組織白衞軍在芬蘭內戰中擊敗赤衞軍,建立芬蘭共和國,擔任國家攝政官。馬達漢在俄國由一名騎兵到沙皇近衞,從騎兵上校團長到集團軍中將司令,煉歷了一個軍事家和政治家的品格。馬達漢忠於沙皇俄國,反蘇反共,但是具有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每當芬蘭處於危難關頭,他都能受命於臨危之際,從而獲得了國家授予的最高軍銜——芬蘭元帥,並在77歲的時候擔任共和國總統。馬達漢在芬蘭歷史上是一個風雲人物,也是個少有的傳奇人物。少年時期的磨礪,養成了他倔強、勇敢的性格和富於冒險的精神。他豐富多彩的經歷,加上神奇的西域探險,構成了他人格獨特的魅力。

馬達漢出版文獻

《奉陛下諭旨穿越中國突厥斯坦和中國北部諸省到達北京之旅的初步調查報告》1909
《俄國旅行家眼中的新疆》、《訪撒裏和西拉裕固族》、《1906-1908年馬達漢西域考察圖片集》
《馬達漢西域考察日記 穿越亞洲——從裏海到北京的旅行 1906~1908》
《馬達漢 穿行絲綢古道的沙皇近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