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光

(原河南省民權縣縣長)

鎖定
馬光,原名司家燦,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王橋鎮葛崗集人,1916年9月生。其父司傳仁,系一方中醫外科醫生。1928年,司家燦隨父母到安徽省亳縣逃荒避難兩年,返鄉後,父親被土匪殺害,家境愈加衰敗。司家燦14歲入學,先後在黃新莊、王橋集小學讀書,後入歸德晏生中學。遇有貧苦人家,常不收分文。但寇匪為患,靠施捨救人無異於杯水車薪。
中文名
馬光
別    名
司家燦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河南商丘民權
出生日期
1916年9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民權淪陷後,王橋、胡集一帶進步青年崔傳韶、焦翠五等不肯坐視亡國,組織羣眾團體——文化協進會,發展會員,鼓動抗日。崔傳韶是王橋鄉小崔莊人,崔司兩家乃是世交。司家燦、崔傳韶二人常在一起討論時局及國政,所見略同。司家燦遂參加文化協進會。1939年5月,由崔傳韶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2月為中共胡集區委委員後,即受命和劉福如(中共黨員,化名革非)組建抗日武裝。因暴露了身份,二人即遵組織之命到地方士紳、原同盟會員、具有民族正義感的底學昭處隱蔽。底學昭拉有一支抗日武裝,他們就在底部做統戰工作。1940年6月,司家燦又奉組織指示到朱集(今商丘市)
復興二街租賃房子,接來母親和妻子安家落户。在朱集,他以賣水果、磨面為掩護蒐集日軍情報。經過一年的努力,司家燦發展了三名情報員,並介紹其中的同鄉崔仲印入黨,組成情報組。他們白天遊街串巷“做生意”,夜間張貼宣傳抗日的標語,鼓舞羣眾,動搖日偽軍的心理。期間,司家燦先後到地委黨員幹部培訓班、黨校參加學習,每次都帶回一些抗日捷報和上級有關宣傳工作的具體指示。他所建立的情報組工作卓有成效。
1942年9月,司、崔二人奉命撤出朱集。司家燦到地委黨校工作,改名馬光,年底任曹縣曹樓小區工作組副組長,發動羣眾見組建析,增加工資。1944年3月,馬光調任考城六區(大寨)抗聯主任,組織各階層抗日團體,積極從事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
抗日戰爭勝利後,馬光任中共民權縣委(隴海鐵路北)宣傳部長。他動員妻子趙民到解放區參加工作。趙民追隨丈夫革命,在風風雨雨的歲月裏鍛鍊成堅強的婦女幹部。
是時,國民黨搶奪抗戰成果,其在民權東北褚廟、順河一帶的駐軍、原土頑張盛泰部3000多人,充當進攻解放區的馬前卒,經常襲擊一直客居曹縣才返回民權的中共民權縣委和縣政府。一天馬光和縣委組織部長葛啓榮同住閻莊一户逃亡地主家裏,半夜突遭張盛泰一個連圍擊。馬光向敵羣中甩出幾顆手榴彈,二人趁混亂之機衝了出來。不久,縣委讓馬光兼任回民區區委書記,以該區民兵為基礎擴建武裝,有效的開展自衞鬥爭。
回民區處在民權、考城、曹縣三縣結合部,舊建制屬考城,中共黨組織歸民權縣委領導。這裏羣眾基礎好,黨的基層組織和民兵組織比較鞏固。尤其是李館民兵更是堅強。馬光到任後後,首先對民兵加強教育,進行整頓,從中挑選出薛金魁、楊發展、蔡保升、胡廣田10幾個人,於12月間建立了回民區隊,由薛金魁任區隊副,楊發展為班長,馬光兼指導員。區隊建立後,常隨縣委一起活動,以保衞縣委機關。
1946年春,國民黨軍頻繁製造摩擦,不斷蠶食解放區。冀魯豫區黨委要求加強邊沿區的鬥爭,充實集中縣區武裝,準備補充主力,以隨時打擊反動派的進犯。此時,回民區隊已發展到50多人。經軍分區批准改編為民權縣聯防中隊。分區派張傳書為中隊長,馬光仍兼指導員,並支援了20支步槍和部分子彈。
馬光等率領這支武裝,以回民區為立足點,在更大的範圍內展開活動。5月中旬的一天,聯防中隊活動在曹縣魏灣集西門外小魏莊。天黑後,由文化教員呂志奇帶一個班駐守,馬光和張傳書帶其餘戰士到郭樓村伏擊郭啓雲的反動地主武裝。恰在這時,張盛泰派一個營偷襲魏莊。敵人的第一次攻擊遭到駐守班的堅決抵抗,退了下來。當敵人組織第二次攻擊時,突然背後槍聲大作,張部亂作一團。原來馬光聽到魏莊方向槍聲,率隊跑步趕回救援。在兩面夾擊下,敵人丟下30多名死傷士兵和數十條槍,向西南逃竄。
民權王橋西北轆轤灣村大地主、聯保主任白立憲依仗權勢欺壓百姓,殘害革命幹部家屬,是阻擋縣委開展工作、向南發展解放區的一顆釘子,縣委決定將它拔除。馬光領受任務,經偵察之後,即帶聯防中隊從魏灣出發,急行軍30多里趕到轆轤灣,擒獲了白立憲,打垮其看家武裝,收繳長短槍10多支。接着又率隊抓獲佔有土地2800餘畝,不執行民主政府的政策法令,拒絕交納糧款的吳莊寨大地主吳萬宇,迫其老老實實交出20支步槍,補納了所欠糧款。周圍的地主惡霸受到警示,為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再不敢死心塌地追隨反動派與共產黨為敵。
1946年夏,解放戰爭正式開始。8月,馬光協助縣委、縣政府發動羣眾,扒鐵路,炸橋樑,割電線,參加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的破擊隴海路戰役,並指揮已發展到100餘人的縣聯防中隊勝利完成了守衞兵站,保護擔架隊,運輸隊,和接送傷病員的任務,受到了上級表揚。
1946年9月,定陶戰役勝利結束後,民權武裝主力隴海支隊升編補充了軍分區十四團。為誘敵深入,選擇有利的戰機殲滅敵人,晉冀魯豫野戰軍撤至黃河以北休整。魯西南地區的中共黨政軍及幹部家屬隨之北撤,黃河以南遂為國民黨軍所佔領。此時,軍分區命令民權聯防中隊和隴海支隊升編後留下的一個連合編成隴海大隊,馬光兼任副政委。他和大隊長陳麗泉擔任了堅持腹地鬥爭,牽擾敵人,為大軍打回黃河以南提供情報的重任。
隴海大隊在國民黨各部的縫隙間遊擊活動,形勢緊張,環境險惡,稍有不慎就有被吃掉的危險。馬光深感任務的沉重,也深知領導者的信念直接影響着戰士的情緒,因此,他平時開朗樂觀,充滿自信,遇事大膽沉着,機敏果斷。一天他和陳麗泉帶隊到曹縣魏灣集東南八華里的陳潭村。入夜,派三連連長帶一個排出去偵察敵情。連長一夜未歸。天剛亮,村北突然響起槍聲,敵人已到村頭,開始包圍村子。陳麗泉立即帶一、二連先撤,馬光帶三連斷後掩護。衝出陳潭,兩部離散,三連進入陳潭西四華里張菜園村北一片樹林裏。在樹林裏隱蔽一日,天快黑時找到了一個嚮導帶路,朝東北方向追趕一、二連。誰知嚮導迷了路,一夜行軍,天快亮時來到磚廟集西南距魏灣不過20華里的閻莊,仍未跳出險境。從老鄉中瞭解到磚廟集駐有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團,白天行軍更危險,更何況戰士們一天一夜沒有休息。馬光決定就在閻莊封鎖消息,隱蔽休息,帶天黑後再突圍。因為他知道燈下黑的道理,看起來越危險的地方有時反而越安全。就這樣四五十個人擠在村東頭老貧農閻茂山家的兩間房子裏,人不知鬼不覺安全休息了一天。黃昏出發,他們在離國民黨軍崗哨不遠的路上不慌不忙,列隊行進。敵哨兵搞不清是哪一部分,未加過問,馬光率隊一夜跑了100多里,過了黃河,找到了地委和軍分區,並與陳麗泉相見,隴海大隊除三連長帶去的一個排外,又匯合到了一起。
11月,隴海大隊和齊濱縣(曹縣西北,為紀念1942年病逝的晉冀魯豫二十二專屬專員劉齊濱而於1943年建立的邊區縣)武裝合組為齊民大隊,開赴齊濱縣。馬光離開隴海大隊,同縣委書記李緒三隨軍分區機關插回民權敵佔區。
國民黨侵佔黃河南地區後,其地方武裝和還鄉團隨即跟進,燒殺搶掠,倒地倒糧,瘋狂報復。為配合正面進攻,國民黨還派遣特務,進行各種破壞。為保衞羣眾生命財產,配合部隊開闢新區,地位和專屬指示民權成立公安局,命馬光兼任局長,並組建了30多人的公安隊,晉冀魯豫野戰軍十一縱又支援了3挺機槍,30支步槍。馬光領導這支精幹的小武裝反奸防特,鎮壓地霸,端黑窩,拔據點,異常活躍。
1947年2月,地委調東垣支隊幫助民權開闢工作。公安和東垣支隊相互配合,展開了一連串對張盛泰部的進攻。3月,一舉拔除了張盛泰李新莊據點,接着深入黃河故道南唐王莊將敵二區隊殲滅,俘敵30多名,處決了隊長李金廷。4月中旬,配合軍分區二十團攻擊後園子 據點,伏擊增援之敵,消滅張盛泰部240餘人,獲步槍200餘支,機槍2挺,八二迫擊炮2門。不久又搗毀褚廟集張盛泰的老窩,擊斃特務大隊長李鴻芬,消滅其300餘人,張部元氣大傷。
張盛泰惱羞成怒,施以報復。是年春,其部下去王橋集司家藥鋪抓捕馬光的大哥不得,又企圖抓家屬和查封藥鋪。王橋小學校長、黨的負責人崔傳韶聞知,聯絡王橋集商界頭面人物張本森出面擔保,方得無事。7月,張部揚言要槍殺馬光的兩位胞兄,接着又夜襲葛崗集馬光的二哥家,未抓到馬光,卻將馬光家及其近族的耿牛搶走八頭。又由崔傳韶、張本森利用關係,多方活動,才將耕牛要回。
敵人的報復並沒有讓馬光退縮,相反他的鬥志更加堅強,更加旺盛。至秋,他領導的公安隊已發展到100多人,根據鬥爭需要改建為公安連。公安連的任務是看押人犯,鋤奸反特。李堂村大地主、還鄉團長李峯元部,經常到胡集一帶為非作歹,捆綁吊打共產黨員幹部、革命家屬及進步羣體,罪大惡極。9月的一天,馬光帶公安連到胡集南唐廟、馬莊、於樓、常營等村隱蔽,準備伏擊李峯元的還鄉團。片偏巧,這天李峯元沒出來,卻遇上前來催糧要款的敵二區(王橋)小隊,即將其全部活捉,繳獲長槍9支,匣槍2支,處決了罪惡累累的小隊長梁同緒,人心大快。
這年冬,馬光和陳麗泉率公安連、縣大隊和民權獨立營(1947年秋由齊民遊擊大隊改建,陳麗泉兼營長)配合陳粟大軍攻擊民權縣城,盡殲守敵1000餘人。國民黨縣政府人員除縣長戚能和帶少數親信逃跑外,其餘全部被俘。作惡多端的李峯元混在俘虜中,被公安連副連長王純一認出,交人民政府公審處決。民權縣人民政府還動員羣眾拆城牆,填壕溝,扒碉堡,燒炮樓,將國民黨縣政府的巢穴徹底搗毀。
1947年底至1948年春,馬光隨民權縣委去黃河北朝城參加整黨。整黨結束後,隨新任縣委書記江平魯回到民權。此時,民權的武裝力量已有新發展,公安連編入了縣大隊,還保留一個公安保衞隊,又組建了一個脱產民兵營。
3月底的一天下午,剛回來的縣委正在回民區黃河故道北大堤南側的劉河村開工作會議,偵查員報告説:西南北關、吳莊寨方向發現國民黨軍的先頭部隊,正向東北方向行進,離此不遠,看樣子是要向解放區“掃蕩”。情況十分緊急,會議被迫中止。縣委決定帶縣大隊、獨立營即隨縣委活動的褚廟區的同志避開敵人,向曹縣轉移。行軍30多里後,縣委召開緊急會議,研究下一步行動。會上馬光提出:“我們走了,未來得及轉移的同志,在國民黨大軍壓境,又失去了縣委領導的情況下怎麼辦?”危急之時,他首先想到了他人的安全。縣委認為,馬光是本地人,人熟地熟,便於工作,決定讓他留下,領導為轉移的同志堅持鬥爭。馬光帶妻子趙民及幾名有關人員趕回黃河故道堤北的戴莊隱蔽起來。第二天到大堤南尋找未轉移的幹部和戰士,集合起來,包括回民區、二區、四區三個區隊和公安保衞隊及脱產民兵營的部分武裝共計200餘人。馬光將人員按戰鬥組織編排,要求大家依靠羣眾,保護羣眾,以前後相府營為中心堅持地道戰。他令二區區委書記劉玉田帶二區隊駐大宋莊,到土山寨、李堂一帶活動,嚴防南來之敵;縣武裝軍事股長郭金川帶民兵營到大任莊、老劉店,保護東地道口,監視東來之敵;三區幹部張林楓和公安保衞隊王金堂帶公安保衞隊的同志去前相府營,保護南地道口;他和四區隊副隊長劉保田帶回民區隊和四區隊機動用兵。
不久,原被趕到黃河故道南大堤以南的張盛泰分三路向相府營、老劉店、土山寨進攻,企圖一下子將李館、相府營一帶的地道破壞。按照馬光部署,各部奮勇迎敵。結果張盛泰部在三處皆吃了敗仗。進攻前相府營的張部一營營長馬祥鶴的弟弟馬天寶首先被打死,馬祥鶴親督全營士兵猛撲進村內。守衞戰士鑽入地道轉移至其背後,打得馬祥鶴昏頭轉向,丟盔棄甲率部而逃。進攻老劉店的張部特務大隊長陳道永帶的一個營,連續發動多次進攻,均被郭金川帶的民兵利用地道和村內有利地形打退。天黑時乖乖溜走了。進攻土山寨的張部二營營長王念德,先在村東與劉玉田帶的二區隊發生戰鬥,二區隊主動退守土山寨北的大宋莊,在宋莊後面的大堤口兩邊設下埋伏。王念德不敢冒進,退回土山寨之後撤走。這次在遠離縣委領導且無大軍做後盾的情況下,利用地道以少勝多的戰鬥,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幹部戰士和人民羣眾的志氣,創造了堅持腹地鬥爭以少勝多的典範,受到了地委的表揚。
4月11日,地委通知民權的同志往考城縣賀村集、白樓附近轉移。馬光奉命帶隊於天黑前趕到目的地,駐到賀村集、龍王廟兩個村莊。同日夜,地委書記戴曉東和分區副司令員周柱安也帶領地委機關、分區部隊和東明、菏澤、曹縣、考城等縣的同志4000多人轉移到這一帶。
12日拂曉,國民黨自2月份侵入冀魯豫解放區黃河以南地區以來規模做大的第三次“掃蕩”開始了。這次“掃蕩”敵人集中了隴海鐵路沿線、荷考公路沿線的軍隊和地方頑雜武裝兩萬餘人,採取包圍合擊的方法,以五分區為重點。賀村集和白樓一帶集中駐有五分區黨政軍機關和部隊,當然是重點之重點。
馬光接到敵情報告,立即派出一個班到村東偵察。剛出村就打上了。他隨即帶隊撤到村西,而後折往西北另一個村莊。天亮後,民權武裝轉至考城曹縣交界處的界碑集西南、白茅正南的一個地方。找老鄉一打聽,知道界碑集駐有國民黨第四綏靖公署劉汝明的一個旅部及一個營,且附近村莊都駐有國民黨的正規部隊。四面受敵,馬光知道硬衝損失太大,於是決心智闖。他針對敵軍成分複雜、各部間聯繫不緊的弱點,令大家槍不下肩,成二路縱隊,冒充曹縣保安旅,不進戒備,大模大樣向白茅進發,連續兩次哄騙了敵人的盤問。等界碑、白茅兩寨上的敵人發現破綻,一齊開火時,馬光已率隊越過了白茅。正急行間,又遇上了從西北方向的大路上坐着兩輛牛車過來的10多名國名黨下級軍官。這些軍官看見來了一支隊伍,紛紛跳下來,隱蔽在麥田間,拔出槍,準備開火。馬光見狀,隨即説:“不要誤會,都是自己人,快去告訴寨上的弟兄,不要打槍。”敵軍官信以為真,鑽出麥田,朝兩個寨子打手勢,喊話:“誤會了,不要打槍!”但槍聲不但未停,反而增加了機槍小炮。馬光趁迎面之敵愕然之際,果斷下令:“打!”大家一齊開了槍。敵軍官大多斃命,個別鑽麥田逃去。戰鬥中公安保衞隊長王金堂負傷犧牲,馬光懷着沉痛的心情,指揮大家撤離。
天黑後,終於衝出了包圍圈,在曹縣六貫一村找到了地委宣傳部長劉清訓。劉清訓安排他們休息一天,又到了董莊。三四天內,失散的隊員陸續歸隊,由縣委書記江平魯帶領轉移到曹縣東南去的人也來到了董莊。
敵人此次“掃蕩”,分區、地委幾個縣均遭受比較大的損失。想比之下,民權損失最小。地委對民權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下既能堅持鬥爭,又能保存自己,十分滿意。
在董莊,地委召集各縣主要領導人開會,研究下一步行動,馬光也參加了會議。為擺脱國民黨軍隊的糾纏和保存力量,地委決定各縣黨政幹部和武裝分兩批南越隴海路道水東軍分區休整,而地委書記戴曉東等留下堅持敵後鬥爭。馬光和民權獨立營副營長田愛民帶領民權公安武裝及獨立營也被留下。馬光和田愛民當場表示,堅決執行地委決定,並建議戴曉東也去水東休息幾天。戴説:”我是魯西南的地委書記,應該堅守地方,堅持工作,和魯西南人民戰鬥在一起,生死在一起。“一席話説的馬光心裏熱乎乎的,什麼艱難困苦,什麼環境險惡,全甩到腦後。
在地委書記的直接領導下,馬光和田愛民帶領公安保衞隊和獨立營活動在曹縣、民權、考城邊界一帶。一次他們插進敵佔區活動時,活捉了國民黨二區隊小隊長張本榮(外號張驢)和張盛泰部小隊長王道避(外號王刀劈),羣眾拍手稱快,都説:“王道避該刀劈,張驢的驢頭該開花”。可是張王二人被俘後經政策教育,坦白認罪,叫出了屋企,願意立功贖罪,重新做人。馬光反覆考慮後,決定釋放。這一下在敵人中產生了震動。後來從俘虜中還了解到,張盛泰士兵經常私下議論:王道避、張本容這樣的人共產黨還寬大哩,何況我們?以後遇上人家精明點,槍口抬高半尺,再不能死心塌地跟着國民黨賣命了。馬光知道了説:“放張驢、王刀劈,給敵人士兵指出了一條路,這就是黨的政策的勝利。”他們採取整治宣傳和武裝鬥爭相結合的策略,仗打到哪裏就把工作做到哪裏,行軍到哪裏,就宣傳到哪裏。人民羣眾都知道共產黨還在,解放軍沒走,黎明前的黑暗就要過去蔣家王朝快完蛋了。
1948年5月底,國民黨正規軍撤退,其他地方武裝失去了靠山,轉移到隴海路南的地委機關也回來了,形勢開始好轉。民權地方武裝又抓住戰機,消滅了幾股土頑,張盛泰部也被趕到柳河以東孔集一帶。
7月中旬,睢杞戰役勝利後,國民黨民權政府及所屬各區已惶惶不可終日。馬光以公安局長身份寫信,勸國民黨二區(王橋)區長底天贊棄暗投明。底天贊頑固不化,不肯放下武器,馬光即率部將其武裝徹底殲滅於王橋南亓莊。敵三區(林七)區長麻玉平,四區(孫六)區長鬍世錦帶部下逃至商丘馬牧集(今虞城)被解放軍擊潰,麻玉平又回到民權,要求投降。民權縣人民政府以起義投誠待之。至此,民權境內除縣城外,國民黨政權和武裝已基本無存。10月,民權全縣解放,隴海路南北兩部合併。11月,新的縣委、縣政府建立,馬光為縣委委員、公安局長。
民權解放初期,肅清匪患,收繳槍支,登記處理土、頑、偽人員,消除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是公安保衞隊工作的中心任務。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馬光帶領公安局一班人 ,採取武裝清剿,舉辦土、頑、偽人員學習班,召開土、頑、偽人員家屬會,用規勸警告相結合等辦法,在土頑偽人員中開展悔過自新運動,促其坦白交代,檢舉揭發。經過一段工作,土、頑、偽人員大部進行了登記處理。9、10兩個月全縣共收繳炮2門,機槍7挺,長短槍1732支,子彈48976發,手榴彈13161枚,刀具7941件,證件15965份,接受投降、登記悔過1500餘人。社會秩序基本安定。
1949年春,極少數不肯繳械投降的國民黨反動殘餘、匪特武裝又相互勾結起來,全縣不斷髮生搶劫、暗殺、襲擊新生政權的事件。為此剿匪反霸委員會於7月成立。馬光身為公安局長,成為抓此項工作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商丘專署和軍分區騎兵部隊的指導和支援下,剿匪反霸委員會起初以宣傳政策法令,開展政治攻勢,敦促匪徒自首為主;接着轉向以緝拿匪首,鬥爭惡霸為重點。至8月底,打垮土匪3股,捕捉匪首33名,鬥爭地霸772人,並根據罪惡大小分別給以殺、關、管、判的處置。剿匪反霸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和新生政權的安全有了保障。
1949年12月14日民權縣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馬光當選為民權縣縣長。
當時民權百廢待興,百業待舉。馬光身為縣長,肩負重任,顧不上洗去滿身的戰爭征塵,即帶領全縣人民投入了建設新生活、新家園的戰鬥。黨政機關所在地,原是隻有數十間房屋的小火車站,人煙稀少,市面冷落,加之風沙彌漫,茅草叢生,情景淒涼。他商同縣委領導和有關人員,規劃縣城建設,繁榮市場經濟。決心儘快改變縣城市容。經歷屆政府的不斷改進和努力實施,如今他所規劃的民權縣城已變成初具規模、道路寬闊、樓房林立、綠蔭夾道的新興城鎮。針對民權沙荒面積大,風暴危害多的自然特點,他提倡修河渠,防水患,植林木,蔽風沙。他親自在城關鎮斷堤頭村召開植樹造林動員大會,並參與組織和領導營造東西長25華里、南北寬5華里的申集甘莊林帶。民權教育落後,他在全縣恢復和發展小學,在縣城建立中學,並親兼校長。1950年冬開始了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馬光深入基層,發動羣眾,到1951年5月,全縣共沒收地富土地約12萬畝,基本上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需要。
5月間,馬光調離民權,去谷熟(今屬虞城)籌建辦事處(縣級)。7月,谷熟辦事處及中共谷熟工作委員會同時建立,馬光任辦事處主任,協助工委很快建立了馬牧、平台等八個區。期間,馬光參與領導了谷熟的抗美援朝、幹部整風、土改複查等運動;開展了扶貧救災、開挖響河、黨員訓練等項工作。1952年8月11日,谷熟辦事處改名為谷熟縣,馬光任縣長。
10月,馬光調冶金戰線工作,先後任冶金工業部長沙有色金屬工業學校副校長,湖南臨湘桃林鉛鋅礦副礦長、黨委副書記,湖南冶金勘探公司黨委書記兼經理,湖南冶金研究所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冶金部長沙有色冶金設計院副院長等職。1979年8月,離休住開封市西城幹休所。1989年2月28日病逝於長沙,享年73歲。
馬光去世,骨灰安葬在民權烈士陵園。數十位老同志、老部下、老戰友聯名在他墓前修紀念碑一座,上刻馬光的生平。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