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三成

鎖定
馬呷孜·馬三成(1885—1938),東干人,出生於阿拉木圖東方曙光鎮,祖籍中國陝西鳳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38年
出生地
中國

目錄

馬三成人物生平

馬呷孜·馬三成(1885—1938)是蘇俄內戰時期的英雄,是第二代東干人中的傑出代表。馬呷孜實際上就是回民坊上説的馬雜子,俄文譯音馬呷孜。馬三成國內有人譯為馬山青,且這一譯名比較普遍。但據王國傑教授兩次赴中亞實地考察,馬三成指馬家的第三個兒子,陝甘回族裏叫三成的人就不少。現家住坎不隆的馬家的第四代後人就曾告訴筆者,應譯成馬三成。而且,馬三成是這位東干英雄的父姓,因為俄語中姓名由名字+父姓組成,這位英雄本人叫馬雜子,因為第一代過境定居的老者叫馬三成,其後人均以馬三成為父姓。東干人都以第一代東干人的姓名為父姓,這些父姓極富陝甘地方特色,如王老五、黑老五、白掌櫃的、金家老四、馮二、馬五等等。馬呷孜·馬三成簡稱穆·馬三成或直接叫馬三成,因為人們已經對這位英雄十分熟悉了。 [1] 
穆·馬三成於1885年7月11日就出生於阿拉木圖曙光鎮。 [2]  1902年,17歲的穆・馬三成在阿拉木圖讀中學。1905年他考上了塔什干鐵路運輸中等專業學校,學習期間他開始接觸列寧主義理論,並看到關於俄國1905年革命的材料,1908年23歲的穆・馬三成開始在塔什干鐵路局搞技術工作。當時在中亞只有塔什干通鐵路,這裏不僅成為中亞與俄羅斯腹地鐵路運輸的樞紐,而且成了中亞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穆・馬三成正是在這裏接受了俄國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的洗禮,並於1918年加入俄共(布),成為第二代東干人裏最早入黨的人。也就是説,到33歲上,穆・馬三成已經從一個普通農民兒子成長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後來這位政治難民的後代當上了省級交通廳長。
在俄國十月革命日子裏,穆・馬三成表現突出;1917年8月,他組建了一支鐵路工人自衞隊,出任隊長。1917年9月,他被推選為塔什干革命委員會委員。1919年1月他擔任了塔什干工兵代表蘇維埃交通委員(相當於交通廳長),兼任塔什干鐵路局副局長。到1919年初,中亞舊沙俄政權機關已被推翻,政權已落人工農勞動羣眾之手。 [3] 
1920年初,穆・馬三成開始組建東干騎兵團,該騎兵團是在各東干鄉莊赤衞隊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此後,馬三成率領的東干騎兵團先後參加了內戰時期中亞三大戰役:七河省戰役、奧倫堡戰役、費爾干納戰役。因為費爾干納戰役的勝利,1922年1月馬三成獲得了一枚紅旗勳章。
此後,東干騎兵團共有26次突擊行動,與巴斯馬奇匪幫進行了大小28次戰鬥,先後殲滅伊斯拉伊洛夫、克爾克茲巴鬱夫、穆爾、庫爾什馬特四支巴斯馬奇匪幫的主力部隊,到1922年3月,這支白匪已基本上沒有戰鬥力,他們退到山谷一帶,企圖長期頑抗。
這時東干騎兵團接到中亞前委命令,要求他們在兩個月內徹底殲滅巴斯馬奇叛匪。東干騎兵團隨即開赴戈洛草原,並從布哈拉南部遷回包抄這股殘匪。這時東干騎兵團已從6個騎兵連發展到9個騎兵連、兩個機槍連。1922年5月28日,他們包圍了巴斯馬奇匪幫的最後據點努爾阿達山口,將這股殘匪一舉全殲。到這時,整個費爾干納地區都得到解放,蘇維埃政權得到重建,中亞內戰基本結束。到1922年6月,在勝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之後,穆·馬三成率領的東干騎兵團奉命解散。
內戰結束後,馬三成逐漸步入政界, 1923年他被任命為哈薩克斯坦西部小省江迪省省長,他出色完成了該省的土改任務。1926年他升任七河省農業部長,他把七河省的農業合作化運動搞得熱火朝天。1932年, 47歲的馬三成擔任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副主席。
1932年穆·馬三成個人出資在阿拉木圖曙光鎮上辦起了一所中學,至今東干人仍把這所中學叫“馬三成中學”。1935年穆·馬三成又在哈薩克斯坦組建了一個東干人為主的集體農莊。
正當穆·馬三成人生步人輝煌之際,政治厄運卻降臨到了他的頭上。1936-1938年大肅反波及中亞,大批優秀民族幹部無辜受害。1938年4月30日,穆·馬三成以民族主義分子罪名被處決,年僅53歲。 [4] 
參考資料
  • 1.    胡振華主編,中亞東干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10,第292頁
  • 2.    胡振華主編,中亞東干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10,第294頁
  • 3.    胡振華主編,中亞東干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10,第295頁
  • 4.    胡振華主編,中亞東干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10,第295-2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