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首羨鎮

鎖定
首羨鎮,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轄鎮,位於豐縣西北部邊陲,地處蘇魯交界處,東與順河鎮相鄰,南與趙莊鎮接壤,西、北接山東省,總面積128.64平方千米 [4]  。截至2021年10月,首羨鎮轄5個社區、33個行政村 [1]  ,鎮人民政府駐首羨村。2020年末,首羨鎮常住人口為7.09萬 [4] 
首羨鎮相傳建過縣城,取名首縣,後演變為首羨集,為集市貿易場所 [2]  。民國時期,屬豐縣第四區。1950年春,改稱七區。1955年11月,改稱首羨區。1958年,改為首羨人民公社。1983年,復鄉。1999年,建鎮。2000年,撤銷首羨鎮、和集鄉,設立新的首羨鎮 [2]  。有豐沛鐵路、S254等鐵、公路過境。首羨鎮因從事嗩吶演奏人數較多,有“嗩吶之鄉”之稱。文物古蹟有娥墓堌等 [2] 
2018年,首羨鎮公共預算收入任務數7300萬元。總部經濟註冊75家,完成税收6109萬元 [5] 
中文名
首羨鎮
行政區劃代碼
32032110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地理位置
豐縣西北部邊陲
面    積
128.64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3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首羨村
電話區號
0516
郵政編碼
2217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09 萬(2020年常住人口) [4] 
著名景點
娥墓秋容
火神廟
車牌代碼
蘇C

首羨鎮歷史沿革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將首羨列入豐縣第四區。
1950年春,首羨改稱七區。
1955年11月,改稱首羨區。
1957年,首羨鄉、便集鄉合併,稱首羨鄉。
1958年,改為首羨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首羨鄉。
1999年,撤鄉建鎮,稱首羨鎮。
2000年,首羨鎮與和集鄉併為首羨鎮 [2] 

首羨鎮行政區劃

首羨鎮區劃沿革

1996年,原首羨鄉轄首羨、崔莊、白李莊、穆莊、大汪樓、李堂、田莊、曾莊、渠三樓、大畢莊、小畢莊、渠閣、南樓、葛莊、西張集、温莊、荏李莊、張後屯、張老家、朱窪、費莊、沙河店、渠新莊、迭路24個行政村;原和集鄉轄和集、韓河、徐老家、袁老家、師王莊、西郭集、小黃樓、劉老莊、崔老家、王炮樓、北宋樓、袁寨、葛針園、丁大莊、三官廟、便集、連莊、前園、王小莊、平莊、李藥鋪、渠集、董莊、江莊24個行政村 [3] 
2008年,首羨鎮轄首羨、崔莊、李堂、田莊、王堂莊、渠閣、南樓、葛莊、張集、温莊、後屯、張老家、費莊、沙河店、茌李莊、和集、徐老家、袁老家、郭集、黃樓、崔老家、王炮樓、葛針園、三官廟、便集、連莊、王小莊、李藥鋪、渠集、董莊、王大莊、渠三座樓村、渠新莊33個行政村。

首羨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首羨鎮轄5個社區、33個行政村 [1]  ,鎮人民政府駐首羨村境內,辦公地址為人民路與光明路交匯處東北角。
序號
名稱
類型
屬性
1
首羨社區
社區
鎮鄉結合區
2
便集社區
社區
鎮鄉結合區
3
李堂社區
社區
村莊
4
沙河店社區
社區
鎮鄉結合區
5
渠閣社區
社區
鎮鄉結合區
6
首羨村
行政村
鎮中心區
7
崔莊村
行政村
鎮鄉結合區
8
田莊村
行政村
村莊
9
王大莊村
行政村
村莊
10
王堂村
行政村
鎮中心區
11
渠閣村
行政村
鎮鄉結合區
12
南樓村
行政村
村莊
13
葛莊村
行政村
村莊
14
張後屯村
行政村
村莊
15
張老家村
行政村
村莊
16
温莊村
行政村
村莊
17
張集村
行政村
村莊
18
渠新莊村
行政村
村莊
19
費莊村
行政村
村莊
20
李堂村
行政村
鎮中心區
21
渠三座樓村
行政村
村莊
22
茌李莊村
行政村
村莊
23
沙河店村
行政村
鎮鄉結合區
24
徐老家村
行政村
村莊
25
袁老家村
行政村
村莊
26
三官廟村
行政村
村莊
27
各針元村
行政村
村莊
28
和集村
行政村
鎮鄉結合區
29
渠集村
行政村
村莊
30
董莊村
行政村
村莊
31
崔老家村
行政村
村莊
32
王炮樓村
行政村
村莊
33
連莊村
行政村
村莊
34
便集村
行政村
鎮鄉結合區
35
郭集村
行政村
村莊
36
黃樓村
行政村
村莊
37
李藥鋪村
行政村
村莊
38
王小莊村
行政村
村莊

首羨鎮地理環境

首羨鎮位置境域

首羨鎮位於豐縣西北部邊陲,東與順河鎮接壤,南與趙莊鎮毗鄰,西、北均與山東省為鄰,總面積128.64平方千米 [4] 

首羨鎮水文

首羨鎮境內主要有西營子河等河流過境。
首羨鎮在豐縣的位置 首羨鎮在豐縣的位置

首羨鎮自然資源

首羨鎮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探明儲量在6000萬噸以上。鎮內河、溝、渠密佈,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主要種植麥、棉、玉米、大蒜、洋葱、大豆等農作物 [2] 

首羨鎮人口

2020年末,首羨鎮家庭户數為20542户,常住人口為70894人 [4] 

首羨鎮經濟

首羨鎮綜述

2018年,首羨鎮公共預算收入任務數7300萬元。總部經濟註冊75家,完成税收6109萬元 [5] 

首羨鎮第一產業

首羨鎮是一個農業大鎮,種植、養殖業較為發達。形成了小麥、棉花、特種菜種植基地,黃牛、青山羊養殖基地,優質果品生產基地 [2] 
2018年,首羨鎮申報中央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項目,投資2400萬元建設張後屯、張老家、茌李莊、首羨、渠新莊、費莊等6個村5000畝葱蒜類示範方、張後屯村農業科普教育展示園;建成設有容量5000噸冷庫的物流園和佔地面積65畝的農貿市場 [5] 

首羨鎮第二產業

首羨鎮革命老區
首羨鎮革命老區(6張)
首羨鎮工業發展起點低,起步晚,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相繼辦了農業機械廠、磷肥廠、工藝廠和水泥預製廠、石棉瓦廠、磚瓦廠等。隨着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一大批農字型加工企業發展起來,首羨鎮已成為一個擁有以蔬菜、木材、棉花加工為龍頭的食品、麪粉、飼料、板皮、棉花、冷貯、木器、紡織、水泥製品、絨繡製品多種加工業的工業集鎮 [2] 
2018年,首羨鎮鄉鎮工業個數838户,總產值98.46億元,營業收入94.67億元,利税13.6億元,增加值23.9億元。規模工業21個,總產值22.1億元,營業收入21.1億元,利税3.2億元,增加值5.7億元。鎮工業實現自營出口1200萬美元 [5] 

首羨鎮第三產業

2018年,首羨鎮新增限額以上貿易業企業2個,新增規模服務業企業2個。限額以上貿易業零售總額完成6.38億元,增速16.9%。規模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完成8.44億元,增速7.1%。500萬元以上服務業項目投資總額1.2億元 [5] 

首羨鎮交通運輸

首羨鎮有豐沛鐵路、S254等鐵、公路過境。

首羨鎮社會事業

首羨鎮教育事業

2003年底,首羨鎮有幼兒園15所,小學9所,中學2所,教職工612名 [2]  。2020年末,首羨鎮境內有幼兒園、託兒所10個,小學11個,小學教師281人,小學生4165人 [4] 

首羨鎮文化事業

首羨鎮素有“嗩吶之鄉”的美稱。至2003年,首羨鎮有業餘瑣吶班16個,從業人員280餘人,每年在市、縣文藝匯演中都獲得較好的名次。鎮內設有文化站、影劇院、錄像放映室等10餘個 [2]  。2020年末,首羨鎮境內有圖書館、文化站1個,體育館1個 [4] 

首羨鎮醫療衞生

2003年末,首羨鎮衞生院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有病牀65張,設內、外、婦、兒等科室,配有B超、心電圖及X光機等設備。全鎮共有醫務人員76名。村級衞生室全部達到農村甲級衞生室標準 [2]  。2020年末,首羨鎮境內有醫療機構46個,病牀290張,執業(助理)醫藥師74人 [4] 

首羨鎮歷史文化

首羨鎮地來由來

首羨鎮相傳建過縣城,取名首縣,後演變為首羨集,為集市貿易場所 [2] 

首羨鎮娥墓秋容

明·佚名
一荒抔土不知年,貞烈猶存感地天;
試看西風零落後,四圍花木尚爭妍。

首羨鎮文物古蹟

娥墓堌 [2] 
娥墓堌位於豐縣城西北15餘千米,屬首羨鎮。娥墓村即因緊靠娥墓堌而得名。
娥墓堌相傳是堯帝之女娥皇之墓。舜繼堯位之後,為一統中原,四處征戰,久不回宮。娥皇為隨其夫,出宮追尋,病死在這裏(亦説是溺於黃水),即草草埋葬於此。其真實性無可考證。據明《豐縣志》載:“娥墓,在縣治西北30裏。相傳娥女,未詳姓氏,疑必古烈女焉。”娥墓方圓十餘畝。據墓碑記載:“明成化、弘治中二次盜掘,其墓四面有門,環數百步,中有洞宇甬道,積石頗多。”1965年夏,娥墓村民在這片廢墟上墾荒時,發現地面一米下有許多磚砌墓穴,磚墓下便是一層層石棺,棺壁厚約十釐米,板面光滑,稜角整齊,直至三四米深。棺中有枯骨,還有成串的方孔圓錢及劍、矛、銅鏡等隨葬品。錢幣已鏽蝕,字文難辨,稍用力即碎;劍已鏽蝕的只剩下劍柄成形。廢墟的黑土中找到一枚銅製方孔圓錢,正面鑄有篆體“五銖”二字。另見黑陶等器物。從出土文物看時代較久遠。
火神廟
元至正三年(1343年),在娥墓堌建立了娥墓岱祠。其建築羣雄偉壯觀,氣勢非凡。至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重修。據明版《豐縣志》載,建大殿三間,後堂三間,廟裏神像莊重嚴肅,斗拱加以彩畫,大梁凌空,飛檐繞霧,丹青炫耀,金碧輝煌。廟前修建門樓,廟後栽樹150棵。至民國初年,娥墓岱祠仍有東西兩座大殿,各為三間,分作兩院,各有山門三間。西大殿叫做“人祖廟”,琉璃瓦覆頂,脊上有鐵叉雲燕,殿門東旁有四幢石碑。東大殿稱為“天齊廟”,有十幾層台階,穿過大殿正堂有一橋與後閣相連,後閣為三開間二層樓,此橋名曰金銀橋。大殿前各有東西廊房五間,在東廊房的南面有土地廟;“人祖廟”與“天齊廟”之間是關帝廟;“人祖廟”的西北角是火神廟;火神廟南面是華祖廟。以上各廟均塑有神像,威嚴壯觀,栩栩如生。自建廟時崇奉者四時不斷。遇到災情祈禱者更多。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為娥墓廟會,熱鬧非凡,風雨無阻,“遠近來者數萬人,且日夜為市”。自1926年砸爛古鐘,拆除“人祖廟”始,至1964年的40年間,這片龐大的古建築羣被陸續拆除,原來的娥墓堌也被改造成平展的農田,娥墓廟會隨之解散。這正如明代劉見龍所述:“淑女芳丘何處存?亂雲堆裏伴荒村。鐵心不改秋天景,玉貌難招夜月魂。花木四時爭豔冶,英靈千古照黃昏。風流絕代猶遺響,仙骨餘香永世聞。”
荊軻墓
荊軻 荊軻
據首羨鎮便集村馬昌時老人講,幼年時曾見村東矗立着一塊古石碑,碑記載着荊冢村的來歷。戰國末年,荊軻刺殺秦王未遂,被秦武士所殺。秦王殺死荊軻後,為儆戒敢於反秦者,將荊軻屍體剁為肉醬,分埋各地,荊冢村由此而得名。明《豐縣志》記載,便集古稱荊冢村。這座土墓,直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開挖西支河時被埋於南岸河堤下。民國時劉德著先生曾作詩一首:“凜凜英風易水濱,衝冠髮指恨秦君。只今唯有當年月,猶自光明照土墳。”
參考資料
  • 1.    首羨鎮2021年區劃數據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2-04]
  • 2.    徐州市史志辦公室.徐州百鎮概覽[M].北京:方誌出版社,2006.1:10-12.
  • 3.    《中國政區大典》編委會.中國政區大典2[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8:120-123.
  • 4.    徐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徐州調查隊.徐州統計年鑑(202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8:4-436.
  • 5.    豐縣史志辦公室.豐縣年鑑(2019)[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9.12: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