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饒益寺

鎖定
饒益寺,位於四川省射洪市柳樹鎮西南二里的通濟山中。始建於唐,明清兩代多次維修、重建。 [1] 
饒益寺,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坐西朝東,寺前為大山門,以大雄寶殿為主體,次為天王殿、彌勒殿、地藏王殿、觀音殿,右、左有廂房、五觀堂、羅漢堂、千手觀音閣,呈5個四合院佈局。在建築、美術、宗教等方面,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1] 
2013年3月5日,饒益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饒益寺
地理位置
四川省射洪市柳樹鎮西南二里的通濟山中
所處時代
明-清
佔地面積
25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326-3-62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饒益寺歷史沿革

益寺始建於唐,明清兩代多次維修、重建。 [1] 
明永樂九年(353年),邑人楊從義榮歸故里之日,捐出俸祿,重新建造房屋塑像,為饒益寺中興之始。 [1] 
清代,經濟恢復,社會生活相對安寧,饒益寺寺產曾增加數倍。 [1] 
清雍正至乾隆間,重建饒益寺。 [1] 
清光緒年間,饒益寺大加培修。 [1] 
1966~1976年間,饒益寺大批建築、碑匾、壁畫等文物被毀,寺僧流落他方。多年之後,寺廟得以重新開放。 [4] 
2022年3月,饒益寺修繕工程啓動。 [5] 

饒益寺建築格局

饒益寺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坐西朝東,寺前為大山門,以大雄寶殿為主體,次為天王殿、彌勒殿、地藏王殿、觀音殿,右、左有廂房、五觀堂、羅漢堂、千手觀音閣,呈5個四合院佈局。 [1] 

饒益寺主要建築

饒益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明永樂九年(353年)所建,佔地330平方米,梁高8米,寶頂、屋脊高2米,共高10米,為中國傳統的抬梁式斗拱結構。以槓桿原理,串聯吻合,不用一枚鐵釘,自然接為一個整體。檐下週圍斗拱中有雀嘴36對,每對雀嘴之間,飾以彩色圓筒圖案三層。屋脊為陶磚鏤空圖案花紋,中部為琉璃寶頂串珠,二龍繞圍屋脊,昂頭與寶頂對峙,兩尾飛揚,與寶頂形成一支巨大的筆架;龍身鑲嵌青花瓷碗碎塊。 [1] 

饒益寺藏經閣

藏經閣,在大雄寶殿後方,為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所建,全樓佔地200平方米。 [1] 

饒益寺觀音殿

觀音殿,佔地為200平方米,屋脊中間聳立着一塊鏤空七層陶磚牌坊,高180釐米,兩龍背上騎坐陶塑像4個,觀音殿前天井內,還有桂樹兩株,樹齡已近百年。 [1] 

饒益寺文物遺址

饒益寺大雄寶殿內,有內容豐富的壁畫,所繪人物形態各異,有的高達2米,惜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受損。部分壁畫出現粉化、褪色、起鼓、剝落、龜裂、崩殼等,已模糊不清。殘存的壁畫體現出其彩繪技法的使用、藝術表現的空間和內涵以及視覺效果,都是明代繪畫難得的實物資料和藝術精品。 [1] 
藏經閣原有壁畫68幅,內容多取材於《封神榜》,部分被毀,現存有37幅壁畫上的人、物較為傳神,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觀賞價值,樓上所有抬梁枋均着彩色花紋圖案精美。 [4] 

饒益寺歷史文化

饒益寺歷代名僧輩出,有在清嘉慶年間前來掛錫的迥主大和尚,有出生於本縣的經學大師劉光謨之弟法師光馨大和尚,有清光緒年間窮究佛教義理的彩靈,有活躍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取得佛學碩士學位的大忍法師等。 [1] 

饒益寺文物價值

饒益寺古建築羣佈局和結構保存完好,大雄寶殿的明代壁畫仍多有保存,是彩繪壁畫與建築的較好結合。在建築、美術、宗教等方面,饒益寺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1] 

饒益寺保護措施

遂寧市文物部門通過加強温度、濕度控制,防潮、防雨淋,避免日光照射,避免紫外線傷害等方法,為壁畫創造一個恆温、恆濕、通風的環境,最大限度延緩壁畫的“衰老”進程。 [1] 
2013年3月5日,饒益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饒益寺旅遊信息

饒益寺地理位置

饒益寺位於四川省射洪市柳樹鎮西南二里的通濟山中。 [1] 

饒益寺交通指引

遂寧市人民政府距離饒益寺約39.6千米,駕車約42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