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縉

鎖定
餘縉(1617-1689),順治九年(1652)中進士,初授河南封丘知縣,十六年為山西道御史,繼調河南道御史。
中文名
餘縉
出生日期
1617年
逝世日期
1689年
仲紳
浣公

目錄

餘縉個人簡介

餘縉(1617-1689)
字仲紳,號浣公,清代諸暨高湖人。父餘元文,字仰泉,博綜經史醫術,為當地通儒。兄餘綸,明崇禎十六年進士。

餘縉生平

餘縉於順治九年(1652)中進士,初授河南封丘知縣,十六年為山西道御史,繼調河南道御史。幼時於鄉塾就讀,聞魏忠賢亂政,戲為彈劾之文,塾師驚歎不已,贊曰:“此拾遺補闕材”。官封丘時,黃河決口,封丘淹,與河渠使者協議,引支河以分水勢,築長堤以防潰溢,清理灘地以安民,方免大患。同時,招集逃亡百姓,開闢荒地,革除額外賦税,減輕徭役及刑罰,潔己愛民,使縣內境況速有起色。其時,民間所最苦者,無如包荒一事,因人户逃亡,荒地遍野,朝廷議決募民開墾,設興屯道、興屯廳以為管理。初時民無不樂從,及徵租,徵額反高過熟田,致使已耕之地復又荒蕪。朝廷卻以此作為考核官吏之根據,於是郡縣競相虛報,甚而以荒地應徵之糧攤於熟地之上,百姓困苦不堪,怨聲載道。總督李繩武巡視封丘,餘縉導引總督至曠野,使其目睹饑民裸跣毛食之慘象,總督遂為之疏奏,方得蠲免虛誇之數。餘縉廉正奉公,抑制豪強,打擊奸商及妖言惑眾之巫神,故中州治行,推為第一。上《四願疏》,婉諫康熙躬身察己。又上奏請削三藩勢力,以免尾大不掉之忠,後吳三桂及耿精忠、尚可喜果然反叛,識者無不歎服餘縉先見之明。年57致仕。與郡人姜希轍協助地方官姚啓修建三江閘。著有《大觀堂集》、《續保越錄》、《家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