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養生第十五

鎖定
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與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中文名
養生第十五
作    者
顏之推

養生第十五作品賞析

養生第十五作品原文

段落一
神仙之事,未可全誣;但性命①在天,或難鍾②值。人生居世,觸途牽縶;幼少之日,既有供養之勤;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衣食資須,公私驅役;而望遁跡山林,超然塵滓,千萬不遇一爾。加以金玉之費③,爐器④所須,益非貧士所辦。學如牛毛,成如麟角⑤。華山之下,白骨如莽,何有可遂之理?考之內教,縱使得仙,終當有死,不能出世,不願議曹專精於此。若其愛養神明⑥,調護氣息,慎節起卧均適寒暄,禁忌食飲,將餌藥物,遂其所稟⑦,不為夭折者,吾無間然⑧。諸藥餌法,不廢世務也。庾肩吾常服槐實⑨,年七十餘,目看細字,鬚髮猶黑。鄴中朝士,有單服杏仁、枸杞、黃精、術、車前得益者甚多⑩,不能一一説爾。吾嘗患齒,搖動欲落,飲食熱冷,皆苦疼痛。見《抱朴子》牢齒之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行之數日,即便平愈,今恆持之。此輩小術,無損於事,亦可修也。凡欲餌藥,陶隱居《太清方》中總錄甚備,但須精審,不可輕脱。近有王愛州在鄴學服松脂,不得節度,腸塞而死,為藥所誤者甚多。 [1] 
段落二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①。涉險畏之途,幹禍難之事,貪慾以傷生,讒慝②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誠孝而見賊③,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④家,泯軀⑤而濟國,君子不咎⑥也。自亂離已來,吾見名臣賢士,臨難求生,終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憤懣。侯景之亂,王公將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無全者。唯吳郡太守張嵊⑦,建義不捷,為賊所害,辭色不撓⑧;及鄱陽王世子謝夫人,登屋詬⑨怒,見⑩射而斃。夫人,謝遵女也。何賢智操行若此之難?婢妾引決若此之易?悲夫!

養生第十五作品註釋

段落一
①性命:這裏指萬物的天賦和稟受。
②鍾:適逢。
③金玉之費:煉丹藥時耗費的金、玉。
④爐器:指煉丹爐。
麟角:麒麟的角,比喻珍貴稀少。
⑥神明:指人的精神,心思。
⑦稟:賜予,賦予。
⑧間然:找空子。這裏指批評。
⑨槐實:槐的果實。可入藥。
⑩杏仁、枸杞、黃精、術、車前:均為中藥名。
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抱朴子·應難》:“或問堅齒之道,抱朴子曰:‘能養以華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齒三百過者,永不動搖。’”
松脂:松樹樹幹所分泌的樹脂。
段落二
①苟惜:以不正當手段愛惜。
②慝(tè):災害;禍患。
③賊:詆譭。
④全:保全。
⑤泯軀:捐軀。
⑥咎(jiù):責怪;怪罪。
張嵊(shèng):字四山,曾經領兵討伐侯景,兵敗被殺。
⑧辭色不撓:言辭和神色不屈服。
⑨詬(gòu):辱罵。
⑩見:被。

養生第十五作品譯文

神仙之類的事情,不能説都是假的,萬物的天賦和稟受由上天來決定,這種機會是很難遇到的。人生活在世上,所牽掛得太多。小時候,有侍奉父母的辛勞;成年了,卻又不能擺脱妻兒的拖累。這邊想着家裏的衣食需求,那邊還惦記着公事、私事;雖然如此的辛勤勞苦,但是真正希望隱居山林、達到超凡脱俗的人,千萬個人中也遇不到一個啊。加上煉丹要耗費黃金寶玉,還有爐鼎器具之類,這更不是貧士所能辦到的。學道的人多如牛毛,成仙的人卻鳳毛麟角。看華山下面的白骨多得像野草一般,哪裏有稱心如意的道理?如果放在佛教之中考究這個問題,就是成了仙,最後還是不免一死,並不能徹底擺脱人世間的羈絆,我不想讓你們專心致志地做這樣的事。如果是為了愛惜精神,調理氣息,而因此起居有規律,穿衣冷暖適當,飲食有所禁忌,吃一些補藥來滋養身體,收到延年益壽的效果,我對此是沒有什麼可批評的。掌握各種服藥的方法,不要因此而誤事。庾肩吾常服用槐樹果實,七十多歲的時候,眼睛還能看清小字,鬍鬚頭髮也還很黑。有些鄴城的朝廷官員專門服用杏仁、枸杞、黃精、白朮、車前,從中獲益多多,這些不能一一列舉。我曾經患有牙疼的小病,牙齒鬆動幾乎要掉了,不管是吃冷的還是熱的都疼痛難耐。看了《抱朴子》裏固齒的方法:早上起來叩牙三百次。我試着堅持了幾天,牙竟然好了,我還保持着這一習慣。這一類的小方法,並不妨礙別的事情,不妨試試。要想服用補藥的話,陶隱居的《太清方》中收錄了很多,但必須細心地挑選,不能夠輕率地去用。有個叫王愛州的人,在鄴城別人服用松脂,因為方法不當,結果腸子被堵,人也死了。像這種被藥物所害的例子是很多的。 [1] 
人的生命不可以不愛惜,也不可以無原則地吝惜。踏上那危險可怕的道路,做下那招災蒙難的事情,貪圖肉慾而損傷身體,遭受讒言而枉送性命,在這些事情上君子是愛惜他的生命的;如果是奉行忠孝而被詆譭,施行仁義而獲罪責,捨身以保全家庭,捐軀以拯救祖國,那麼,君子是不會抱怨的。自從亂離以來,我看見那些名臣賢士,臨難求生,終未獲救,白白地自取羞辱,真是令人憤懣。“侯景之亂”時,王公將相,大都受辱被殺,妃主姬妾,幾乎沒有得以保全的。只有吳郡太守張嵊,興師討賊沒有能夠取勝,被賊軍殺害,當他兵敗被俘之時,言辭神色毫無屈服的表現;還有鄱陽王世子蕭嗣之妻謝夫人,登上房屋怒罵羣賊,被箭射死。謝夫人是謝遵的女兒。為什麼那些賢德智慧的官紳們堅守操行是如此困難,而那些婢女妻妾自殺成仁卻是如此容易?真是可悲啊!

養生第十五作品評析

在《養生》篇中,作者介紹了不同的養生方法,但是這些養生都是身外的因素,真正的養生還應該是內在的自身的因素,要設法使自己遠離禍害,既要注意修身養性,又要注意為人處世的方法。否則,再健康的身體,再懂得養生之道也不會長壽百歲;或者傲物而受刑,或者貪溺而取禍。

養生第十五作者簡介

顏之推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左氏春秋》。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羣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後投奔北齊,歷20年,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徵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敍,“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範”。

養生第十五後世影響

《養生篇》出自《顏之推·顏氏家訓·第十五篇》 [1] 
《顏氏家訓》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別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
《顏氏家訓》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宋代以後,影響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學》,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不唯朱陳二人,唐代以後出現的數十種家訓,莫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顏氏家訓》的影響,所以,王三聘説。“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從《顏氏家訓》之多次重刻,雖歷千餘年而不佚,更可見其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