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飲馬河

(河北省秦皇島市境內河流)

鎖定
飲馬河,冀東沿海獨流入海河流,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飲馬河漢代《漢書·地理志》稱“賓水”,後稱“驀河”,上游源頭有兩條,西支為主源,發源於盧龍縣秦莊頭南的喬家嶺。兩條支流在盧龍縣蛤泊鎮東北匯合,流入昌黎縣境,於大蒲河村東注入渤海。入海口稱飲馬河口,亦稱大蒲河口 [11]  。河道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為58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柳河、萬家河、賈河、七道河、沿溝等。 [3] 
飲馬河屬山溪性河流,汛期遇降大雨,河水暴漲暴落。下游地勢平緩,無堤防,每遇大雨出現洪水,個別河段有漫溢。 [11]  1974年春,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上游建塘壩、修水庫,下游截彎取直, [6]  1971年下游開挖了“飲馬河減河”,增強了下游泄洪能力。 [11] 
中文名
飲馬河
別    名
賓水、驀河
所屬水系
冀東沿海獨流入海河流
地理位置
河北省秦皇島市
流經地區
盧龍縣昌黎縣北戴河新區 [2] 
發源地
盧龍縣下寨鄉陽山北坡張家溝村
主要支流
賈河
沿溝河
河    長
60 km
流域面積
582 km²
河    口
河北省昌黎縣大蒲河口

飲馬河幹流概況

飲馬河河道走向

飲馬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飲馬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飲馬河,上游源頭有兩條:西支為主源,源於盧龍縣下寨鄉陽山北坡張家溝村(一説盧龍縣秦莊頭南的喬家嶺 [3]  ),為“黑石河”;至盧龍縣後雙廟村南流入“棋盤山河”。另一支源於盧龍縣雙望鎮秦莊頭村南溝,為“紅花峪河”,至後雙廟匯西支;於四百户村西匯入源於東城子山西側的“萬家河”,自原孟柳河鄉和蛤泊鄉交界南流,經閻深港入昌黎縣境,與龍鳳河匯流後,於注入渤海。盧龍縣境內流程19.8公里,流域面積2629平方公里。汛期最大流量161立方米/秒 [5] 
飲馬河於劉古泊村北流入昌黎縣境。流經龍家店鎮十里鋪鄉龍家店鎮 [18] 昌黎鎮 [19] 葛條港鄉 [20] 北戴河新區團林管理處 [21] 大蒲河鎮等鄉(鎮),於大蒲河村東注入渤海。昌黎縣境內長34公里,流域面積142.8平方公里。入海口稱飲馬河口,亦稱大蒲河口 [11] 
飲馬河河道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為582平方公里 [3]  (一説飲馬河全長54公里,流域面積611平方公里 [5]  ,一説全長44公里,流域面積534平方公里 [11]  )。
昌黎縣城南一段 昌黎縣城南一段
昌黎縣歇馬台村附近一段 昌黎縣歇馬台村附近一段

飲馬河河口狀況

大蒲河口 大蒲河口
大蒲河口,為飲馬河入海口,又稱飲馬河口。長約1000米,寬約150米,深約1.5米。地處沖積洪積帶的前緣。據1977年12月有關部門勘測,這一區域是飲馬河、東沙河及濱海相交互作用沉積而成,也受到灤河入海口多次擺動的作用,使地層的分佈連續性、成層性較差。海岸線走向呈北北東一南南西向。沿岸分佈有1~2公里寬的沙丘帶,由2~4列沙丘組成。沙丘呈壠崗狀或新月形沙丘鏈,與海岸並列。沙丘高度一般為20~30米,向海坡度18~20。向陸坡度30~32。環沙丘營造防風固沙林帶。海岸與沙丘之間為沙質海灘,寬度一般50~100米,河口地段沙灘寬度約500餘米。大蒲河口現為昌黎縣漁港之一,每年漁汛季節有200~300只小型機動漁船停泊。 [10] 

飲馬河河道特徵

飲馬河屬山溪性河,流域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在馬深港以上西、北、東部多山,流域中部處於丘陵區,河道的中上游段比降7.9‰。河牀多系礫石、粗沙組成。 [3]  汛期遇降大雨,河水暴漲暴落。下游地勢平緩,無堤防,每遇大雨出現洪水,個別河段有漫溢。 [11] 

飲馬河河道變遷

飲馬河下游入海河道,曾經過變遷。據《永平府志》記載,飲馬河曾“至琉璃莊(劉李莊)合虹橋河(賈河)又東南至團林入七里海,其一支由古河至陳家海口(赤洋口村東)入海”。後來南流閉塞,改道由現河口入海。1971年開挖了“飲馬河減河”,增強了下游泄洪能力。 [11] 

飲馬河水文特徵

飲馬河屬山溪性河流,汛期每遇暴雨,河道集水時間急促,洪水歷時暫短,河水暴漲暴落的程度為丘陵區河流所鮮見。飲馬河最大洪峯流量可達2000秒立方米,含砂量達每立方米8公斤;而在枯水季節,河水流量多不足1秒立方米,並時有斷流現象發生,1970年,曾開挖了“飲馬減河”,增強了其排泄能力。 [3] 
飲馬河河牀為粗砂礫石,坡降為0.936‰。50年一遇洪峯流量為1356立方米/秒,20年一遇洪峯流量為955立方米/秒。 [1] 

飲馬河主要支流

飲馬河水系共有干支流10餘條,干支流河道總長約145公里,總流域面積為582平方公里。除幹流飲馬河外,主要支流有賈河、七道河、沿溝等。 [3] 
柳河,史稱“小賓河”或“東城子賓水”,飲馬河支流,因其沿岸多柳而得名。源於盧龍縣柳河北山村北東城子山南麓。南流經李柳河、曹柳河等村,於蛤泊鎮閻深港村 [13]  東南昌黎縣境注入飲馬河。全長15.5公里,汛期最大流量58.5立方米/秒。 [5] 
萬家河,飲馬河支流。源於盧龍縣東城子山西麓。支流於陳翟坨村西,南流至蛤泊鎮 [13]  匯入飲馬河。流域面積42平方公里。 [5] 
賈河上游龍鳳河木井鎮段 賈河上游龍鳳河木井鎮段
賈河,因始流經昌黎縣賈莊西得名,安山段曾名安山河,繞灣段曾名繞灣河,虹橋段曾名虹橋河,西沙河段曾名沙河,現在境內段統稱賈河。上游稱龍鳳河 [11]  ,發源於盧龍縣萬貫各莊村南(一説原木井鎮落船山 [11]  ),河源高程為海拔60米。流經安山、龍家店、封台、虹橋、錢莊子,於劉李莊西北匯入飲馬河。匯流處河口高程約為海拔10米左右。全河流水勢較為平穩,河道總落差不大,僅50米左右,平均比降為1.6‰,河道全長約31.5公里。流域面積193平方公里。流域幅度變化不大,流域呈帶狀,平均流域寬度為7.9公里,最大流域寬度僅為11.5公里。河流曲度為1.29。 [3]  盧龍縣境內流程13.8公里。汛期最大流量325立方米/秒。為重多小溪彙集而成的常年河。上游建有小型水庫32座,可灌農田22400畝。 [5]  昌黎縣境內長18公里,流域面積108平方公里。1971年境內段進行了疏浚。 [11] 
東沙河,因在縣境東部,河道多沙得名。源於昌黎縣碣石山長峪谷,北流入撫寧縣境,又折轉南流,自河西張各莊北入境,流經兩山鄉 [22] 大蒲河鎮 [17]  等鄉鎮,於大蒲河口與飲馬河匯合注入渤海。全長27.5公里,境內長20公里,流域面積129平方公里。為山溪性季節河,粗沙礫石河牀。1969年進行了治理。 [11] 
小黃河,為山溪性季節河,因河水渾黃得名,全長18.5公里。源於撫寧縣缸山東麓,在黃土灣西北流入昌黎縣境內,經大蒲河鎮 [17]  ,到東蘇譚、西蘇餑兩村之間後無正式入海河道。1960年代初,經撫寧縣與昌黎縣協商,由撫寧縣出工在本縣境內挖了一段通向渤海的“大米河”,將小黃河水注入“大米河”入海。 [11] 
沿溝,為山溪性季節河。源於昌黎縣西五峯山,流經兩山鄉葛條港鄉大蒲河鎮3個鄉鎮,於大蒲河村東注入飲馬河。長20公里,流域面積51.6平方公里。1972年進行了治理。 [11]  [3] 

飲馬河治理開發

飲馬河蓄水工程

魏家溝水庫,坐落在縣境中部雙望鎮魏家溝村南 [14]  。控制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1976年6月完工。總庫容102萬立方米,堆沙庫容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9.6萬立方米,滯洪庫容26.4萬立方米。壩型為粘土斜牆壩。壩高16.5米,頂寬3.4米,壩長240米。溢洪道底寬11米,最大泄量54.2立方米/秒。階梯式放水洞2個,內徑為0.3米,最大泄量0.26立方米/秒。配套水渠1條,長3500米,渠系建築物16座。養殖水面95畝。設計灌溉面積1700畝,有效灌溉面積750畝。總工程量23.72萬立方米,投資12.61萬元。 [7] 
楊山溝水庫,坐落在縣境中部雙望鎮楊山溝村東北 [14]  。控制流域面積3.4平方公里。至1975年7月落成。總庫容138.8萬立方米,堆沙庫容lo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1.6萬立方米,滯洪庫容27.2萬立方米。壩型為粘土斜牆壩。壩高13.2米,頂寬4米,壩長400米。溢洪道底寬8米,最大泄量31.1立方米/秒。插板式放水洞內徑0.3米,最大泄量0.5立方米/秒。配套水渠1條2000米。渠系建築物15座。養殖水面125畝。設計灌溉面積1500畝,有效灌溉面積400畝。工程總量25.98萬立方米,總投資17.4萬元。 [8] 
下棗園水庫,坐落在縣境中部盧龍鎮下棗園村南 [15]  。控制流域面積2.6平方公里。1976年6月建成。總庫容130萬立方米,堆沙庫容9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7萬立方米,滯洪庫容54萬立方米。大壩為粘土斜牆壩,壩高14.6米,頂寬4米,壩長324米。溢洪道底寬14.5米.最大泄量61.9立方米/秒。放水洞採用高壓閘閥止水,進水洞內徑0.4米,最大泄量1.39立方米/秒。養殖水面180畝。配套水渠2條,長100米,渠系建築物2座,設計灌溉面積2000畝。有效灌溉面積200畝。工程總量蚰.59萬立方米,總投資12.09萬元。 [8] 
茆家溝水庫,地處縣境中部下寨鄉茆家溝村南。控制流域面積3.1平方公里。1976年6月竣工。總庫容173.5萬立方米,堆沙庫容10.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19.4萬立方米,滯洪庫容43.5萬立方米。壩型為粘土斜牆壩,壩高20.8米,頂寬3米,壩長315米。溢洪道底寬20米,最大泄量86.8立方米/秒。階梯式放水洞內徑0.3米,最大泄量0.66立方米/秒。配套水渠5條,長7500米,渠系建築物23座。養殖水面195畝。有效灌溉面積2000畝。總工程量21.62萬立方米,總投資13.35萬元。 [8] 
沙河水庫,位於縣境中部雙望鎮沙河村東 [14]  。控制流域面積2.2平方公里。1976年6月竣工。總庫容124.5萬立方米,堆沙庫容6.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91.3萬立方米,滯洪庫容26.4萬立方米。大壩為粘土斜牆壩。壩高15米,頂寬4米,壩長336米。溢洪道底寬16米,最大泄量39立方米/秒。階梯式放水洞2個,內徑0.3米,最大泄量0.26立方米/秒。配套水渠1條,長3000米。養殖水面110畝。有效灌溉面積800畝。工程總量19.83萬立方米,總投資5.5萬元。 [8] 
下荊子水庫,位於劉田各莊鎮後下荊子東山村溝口。1969年5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積5.2平方公里。總庫容172萬立方米,堆沙庫容1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30萬立方米,滯洪庫容32萬立方米。壩型為漿砌塊石拱壩。壩高21.3米,頂寬3米,壩長146米。溢洪道底寬40米,最大泄量203立方米/秒。放水洞採用高壓閘閥止水,進水洞內徑0.4米,最大泄量1.35立方米/秒。配套水渠2條長10000米,渠系建築物24座。養殖水面150畝。有效灌溉面積4110畝。總工程量5.96萬立方米,總投資25萬元。 [9] 
劉黑石水庫 劉黑石水庫
劉黑石水庫,坐落在下寨鄉劉黑石村西南。控制流域面積4.4平方公里。1970年7月建成。總庫容248.5萬立方米,堆沙庫容15.2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65.8萬立方米,滯洪庫容67.5萬立方米。大壩為粘土斜牆壩,壩高14.4米,頂寬4米,壩長490米。溢洪道底寬18米,最大泄量56.3立方米/秒。階梯式放水洞2個,內徑0.3米,最大泄量0.3立方米/秒。配套水渠3條,長6000米,渠系建築物15座。養殖水面210畝。有效灌溉面積2500畝。工程總量34.37萬立方米,總投資52.44萬元。 [9] 
小所各莊水庫,坐落在茶棚鄉小所莊村南 [16]  ,飲馬河上游。是1970年建成的小(二)型水庫。流域面積2平方公里,總庫容38萬立方米。此庫建成後,通過幾年運用,發現庫容小,不能滿足下游用水.流域面積大,大量的存水白自流走,壩體右岸又滲水,因而於1976年1月進行擴建,同年lo月完成主體工程。在原壩基礎上加寬加高到17.5米。壩頂長450米,壩址地質是花崗岩,壩體為均質土壩。擴建後總庫容109.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0萬立方米。溢洪道為寬頂堰式,最大泄量116秒立方米。輸水設備兩套,第一放水洞是馬蹄形混凝土管。內徑20釐米,最大泄量0.2秒立方米,第二放水洞為漿砌石拱涵。最大泄量2秒立方米。水庫淹沒耕地200畝。設計灌溉面積1200畝,現已灌溉1000畝和供500餘棵果樹用水。總工程量6.14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9.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7.6萬元。 [4] 

飲馬河河道治理

飲馬河上游西支黑石河,流經劉黑石、邵黑石、莫黑石、廖黑石、馬黑石、李黑石村南。歷年洪水沖刷河岸,塌毀農田,嚴重威脅沿岸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1974年春,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上游建塘壩、修水庫,下游將劉黑石至李黑石南河段截彎取直,開挖5000米新河槽,移河造田。修建橋閘3座,年蓄水9000立方米,營田510畝。
飲馬河屬多支流匯合而成的河道,源短流急,泥沙下泄,河牀變淺,洪水漫溢,歷經沖刷,河道變寬,吞沒農田。1965~1968年,盧龍縣利用4年時間對主河、東支、西支、柳河進行了治理。主河道由高田各莊、劉田各莊、至石田各莊折向西,經董田各莊西北與陽山河匯合到張田各莊南。河槽3.5公里。1967年,按十年一遇標準,採用築堤與護岸相結合的方法,在兩岸修築2米高堤壩,右岸堤長3.4公里,護岸鉛絲籠壩6道,左岸兩段堤長6公里,護岸鉛絲籠壩5道,完成土石方9.4萬立方米。東支修有鉛絲籠壩9處,西支建有沙丁壩4處,柳河築有鉛絲籠壩4處,沙丁壩3處。 [6] 
飲馬河水害以與賈河匯合處至入海口段為甚。河身曲窄,由於賈河水注入,十有八九年氾濫成災。為此,於1965年對該河進行治理,開挖了飲馬河減河。由東錢莊子東南取直至大蒲河村南入海。3月7日開工,4月底完成,新挖減河上口寬58.8米,底寬50米,總動土方91.5萬立方米。1970年12月20日,進行第二次治理,由犁灣河村東,兩河村北的河道開始,至撫昌樂公路大橋,長2500米,局部加寬取直;撫昌樂公路大橋下游,經賈河匯合口至減河口長5060米,主要是裁彎取直,與大橋上游相接;下游段飲馬河減河,長7640米,在1965年治理的基礎上,再次提高標準。上口加寬,河底加深,河牀斷面加大,1971年3月16日完工。與此同時,共完成7項建築工程,計有:小蒲河、歇馬台、錢莊子過水路面橋3座,擴建減河口跌水橋1座,攔河閘1座,大蒲河大車橋1座,洋河灌渠退水閘1座。總工程量208.1萬立方米。 [12] 
2016年開始,昌黎縣對河道進行專項整治,共打撈清運飲馬河流域河道內及兩側垃圾3000多萬方,拆除沿河廁所35處、廢棄廠房9處;流域範圍內粉絲、澱粉涉水企業的進行了全面整改。 [2] 
參考資料
  • 1.    秦皇島市河流及水源地概況  .秦皇島河湖[引用日期2023-01-06]
  • 2.    秦皇島飲馬河:打造碧水清流的美麗生態畫卷  .昌黎文化旅遊[引用日期2023-01-06]
  • 3.    秦皇島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秦皇島市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183
  • 4.    撫寧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撫寧縣誌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1990 :191
  • 5.    盧龍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盧龍縣誌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8 : 85-86
  • 6.    盧龍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盧龍縣誌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8 : 222
  • 7.    盧龍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盧龍縣誌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8 :228
  • 8.    盧龍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盧龍縣誌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8 :227
  • 9.    盧龍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盧龍縣誌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8 :225
  • 10.    昌黎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昌黎縣誌 .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2 : 104
  • 11.    昌黎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昌黎縣誌 .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2 : 106-107
  • 12.    昌黎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昌黎縣誌 .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2 :296
  • 13.    蛤泊鎮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 14.    雙望鎮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 15.    盧龍鎮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 16.    茶棚鄉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 17.    大蒲河鎮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 18.    龍家店鎮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 19.    昌黎鎮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 20.    葛條港鄉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 21.    團林管理處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 22.    兩山鄉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4-02-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