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毛菊

(菊科風毛菊屬植物)

鎖定
風毛菊(Saussurea japonica (Thunb.) DC.)是菊科風毛菊屬草本植物;莖無翼,稀有翼,疏被柔毛及金黃色腺點;基生葉與下部莖生葉橢圓形或披針形;中部葉有短柄,上部葉淺羽裂或不裂,無柄;葉兩面綠色,密被黃色腺點;頭狀花序排成傘房狀或傘房圓錐花序;總苞窄鍾狀或圓柱形,外層長卵形;小花紫色;瘦果圓柱形,深褐色;花期6—10月;果期6—10月。 [5] 
風毛菊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俄羅斯、朝鮮和日本也有分佈,生於山坡、山谷、林下、山坡路旁、山坡灌叢、荒坡、水旁、田中。風毛菊喜潮濕肥沃的土壤,耐寒冷,生活力中等,生長速度較慢。風毛菊主要採用播種、分株繁殖。 [6] 
風毛菊可全草入藥,具有祛風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痛,腰腿痛,跌打損傷等病症。 [7]  風毛菊是中等飼用價值的牧草,在草場上為零散生長,有較高的適口性,牛、羊喜食,常全株採食,馬不多食。 [8]  風毛菊夏秋可觀花,紫色美麗,可用作園林花境, [9]  還可用做花叢、花境或林緣地被植物。 [6] 
中文名
風毛菊
拉丁學名
Saussurea japonica (Thunb.) DC.
別    名
八稜麻
八楞麻
三稜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風毛菊屬
風毛菊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菜薊族
亞    屬
附片亞屬
分佈區域
中國

風毛菊形態特徵

風毛菊線稿圖 風毛菊線稿圖 [1]
風毛菊為二年生草本,高50-150(200)釐米。根倒圓錐狀或紡錘形,黑褐色,生多數鬚根。莖直立,基部直徑1釐米,通常無翼,極少有翼,被稀疏的短柔毛及金黃色的小腺點。基生葉與下部莖葉有葉柄,柄長3-3.5(6)釐米,有狹翼,葉片全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22釐米,寬3.5-9釐米,羽狀深裂,側裂片7-8對,長橢圓形、橢圓形、偏斜三角形、線狀披針形或線形,中部的側裂片較大,向兩端的側裂片較小,全部側裂片頂端鈍或圓形,邊緣全緣或極少邊緣有少數大鋸齒,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較長,極少基生葉不分裂,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全緣或有大鋸齒;中部莖葉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但漸小,有短柄;上部莖葉與花序分枝上的葉更小,羽狀淺裂或不裂,無柄;全部兩面同色,綠色,下面色淡,兩面有稠密的凹陷性的淡黃色小腺點。 [10]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或傘房圓錐花序,有小花梗。總苞圓柱狀,直徑5-8毫米,被白色稀疏的蛛絲狀毛;總苞片6層,外層長卵形,長2.8毫米,寬幾1毫米,頂端微擴大,紫紅色,中層與內層倒披針形或線形,長4-9毫米,190.8-1毫米,頂端有扁圓形的紫紅色的膜質附片,附片邊緣有鋸齒。小花紫色,長10-12毫米,細管部長6毫米,檐部長4-6毫米。瘦果深褐色,圓柱形,長4-5毫米。冠毛白色,2層,外層短,糙毛狀,長2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8毫米。花果期6-11月。 [1] 

風毛菊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2800米的草原帶幹河牀、高山、溝邊草甸、溝邊路旁、灌叢中、河谷草甸、荒地、鹼性草甸溝邊、林緣、林中、流動沙丘、路邊、沙質地、山谷石地、山坡、山坡草甸、山坡灌叢、山坡路邊、山坡濕草甸、溪邊。
風毛菊 風毛菊

風毛菊分佈範圍

風毛菊
風毛菊(5張)
在中國國內主要分佈於北京(百花山、昌平、延慶)、遼寧(旅順、錦州)、河北(張北、阜平、贊皇、薊縣、武安、內丘)、山西(垣曲、離山)、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昭烏達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卓爾盟、大青山)、陝西(安寨、太白山、綏德、寶雞、山陽、靖邊)、甘肅(合水、鎮原)、青海(同仁)、河南(伏牛山、嵩縣)、江西(石城)、湖北(恩施)、湖南(東安、黔陽)、安徽(全椒、舒城)、山東(煙台)、浙江(昌化、杭州)、福建(連城、沙縣)、廣東(從化、新豐)、四川(小金)、雲南(大關、富源、蒙自)、貴州(普安、興仁、平壩、貴陽、甕安、雷公山)、西藏(昌都)、黑龍江省、吉林省、江蘇省、 台灣省、湖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及內蒙古、雲南等省區。中國以外的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1] 

風毛菊繁殖方法

風毛菊播種、分株繁殖。
繁殖研究
以風毛菊(Saussurea japonica)為材料,通過不同光照和營養處理,研究其花序、種子大小和數量之間的關係。
風毛菊
風毛菊(5張)
結果表明:光照和營養處理對花序數目沒有顯著影響,但對花的大小,以及種子大小和數量均有顯著影響。大小和數量之間的關係同樣會受到處理條件的影響:在對照和低營養處理下,花序、種子的大小和數量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而在低光照處理和低光照低營養處理下,花序、種子的大小和數量之間的關係變為顯著負相關,即出現大小和數量之間的權衡。環境脅迫(比如有限的土壤養分和光資源的抑制)加劇了花序、種子大小和數量之間的權衡。風毛菊花序和種子的大小和數量之間的權衡關係的環境依賴性,使其能夠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做出響應,這種繁殖對策能提高其適合度。 [2] 

風毛菊主要價值

風毛菊飼用

風毛菊是中等飼用價值的牧草,在草場上為零散生長,有較高的適口性,牛、羊喜食,常全株採食,馬不多食。 [8] 

風毛菊觀賞

風毛菊夏秋可觀花,紫色美麗,可用作園林花境, [9]  還可用做花叢、花境或林緣地被植物。 [6] 

風毛菊藥用

風毛菊可全草入藥,具有祛風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痛,腰腿痛,跌打損傷等病症。 [7] 
風毛菊的花及種子 風毛菊的花及種子
性味歸經苦、辛,温。
功能主治:用於治牙齦炎,祛風活血,散瘀止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麻風,感冒頭痛,腰腿痛。 [1]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或泡酒服。
注意孕婦忌服。 [3] 
藥材鑑別
乾燥全草莖為類圓形,粗壯,長60-100釐米,粗者徑約9毫米,棕色,有明顯縱稜,莖上葉痕明顯;質堅而輕,折斷面髓部白色,中空。葉多脱落,完整葉片暗綠色或棕色,長橢圓形或狹披針形,羽狀分裂或全緣,具長柄。全體被細毛。氣弱,味苦。以身幹、質嫩、枝葉較完整者為佳。
採收加工
於7月左右割取地上部分,除去雜質,曬乾。
風毛菊 風毛菊

風毛菊擴展閲讀

風毛菊 風毛菊
採用風毛菊屬5個亞屬37種植物43個樣品和川木香屬Dolomiaea DC.的1種樣品的葉綠體DNA trnL-F序列,並調取菜薊族Cardueae Cass.與風毛菊屬具有一定親緣關係的13屬的該序列,一起進行了分支分析,重點驗證該屬的屬下形態分類系統以及形態特殊、青藏高原地區特有的雪兔子亞屬subgen. Eriocoryne中假雪兔子組sect. Pseudoeriocoryne的單系性質,研究結果表明: [4] 
儘管風毛菊屬5個亞屬形態變異極大,但種間的trnL-F鹼基變異卻非常小;
根據形態學劃分的5個亞屬在分支圖上沒有得到分辨;
根據無明顯莖、葉呈蓮座狀包被頭狀花序等特徵建立的假雪兔子組是一多系羣,與其他雪兔子亞屬的種類也沒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其共同擁有的形態學特徵分別起源了4次;
雪蓮亞屬假雪蓮組subgen. Amphilaena sect. Pseudoamphilaena中的多鞘雪蓮S. polycolea變種尖苞雪蓮S. polycolea var. acutisquama與風毛菊亞屬subgen. Saussurea的長毛風毛菊S. hieracioides、美麗風毛菊S. superba、打箭風毛菊S. tatsienensis和重齒風毛菊S. katochaete具有一段長18個鹼基的插入,但多鞘雪蓮原變種和重齒風毛菊另一居羣無此插入;這一插入在整個菜薊族和風毛菊屬中都十分特殊,是一次進化事件的結果,這一複合體的形態分化應該是在這一進化事件發生之後進行的;而尖苞雪蓮和重齒風毛菊擁有這一特殊序列可能是由於雜交而導致種內存在不同的單倍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