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顱縫

鎖定
顱縫,解剖學術語解剖學上顱骨之間借少量結締組織相連形成的縫隙,如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等。
中文名
顱縫
外文名
Cranial Suture
適用領域
解剖學
拼 音
Lu Feng
術語簡介
新生兒的頭骨由 6 個獨立的顱骨組成:額骨枕骨、兩塊頂骨、兩塊顳骨。顱骨之間藉由結締組織連接所形成的縫隙即為顱縫。相鄰的骨之間間隙很寬,並被結締組織膜封閉,稱為顱囟(fonticuli cranii)。顱骨將保持分離約 12 至 18 個月,之後它們作為正常生長的一部分隨身體發育一起生長。新生兒的頭骨上通常有兩個囟門(fontanelles):在頭頂中部正前方的前囟和後方的後囟。後囟通常在 1 或 2 個月大時閉合,不過也可能在出生時就已經關閉。前囟通常在 9 個月到 18 個月之間閉合。 [1]  顱縫一般在30~50歲或更晚時閉合。少數顱縫,如額縫(5%),可終生不閉合,稱永存額縫。顱縫間有時存在多餘的骨塊,稱縫間骨X線平片上,外板的顱縫以鋸齒狀密度減低影為特徵,內板的縫則為線形,有特定部位。兒童期較清楚且較寬。CT和MR的橫斷層面上常可顯示冠狀縫人字縫。CT表現為橫貫顱骨內外板的線狀透亮線。MR T1像上表現為橫貫板障的線形無信號影。顱縫本身的異常改變可有:提早閉合、顱縫分離、顱縫分裂、顱縫硬化。後者原因不明,不屬病態。
嬰兒的大腦生長和發育需要顱縫和囟門。在分娩過程中,顱縫的柔韌性允許骨骼重疊,因此嬰兒的頭部可以在不壓迫和損害他們的大腦的情況下通過產道。在嬰兒期和兒童期,顱縫是靈活性得意讓大腦快速成長並保護大腦免受頭部的輕微撞擊(例如當嬰兒學習抬起頭、翻身和坐起時)。如果沒有靈活的顱縫和囟門,孩子的大腦就無法充分發育,孩子會出現腦損傷 [1] 
檢查顱縫和囟門是跟蹤孩子成長和發育的一種方式。醫生能夠通過感受囟門的張力來評估大腦內部的壓力。囟門應該平坦而結實。膨出的囟門可能是大腦壓力增加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可能需要使用成像技術來查看大腦結構,例如 CT 掃描或 MRI 掃描。可能需要手術來緩解增加的壓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