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顯應宮泥塑

鎖定
顯應宮泥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漳港鎮仙岐村,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 [1] 
顯應宮泥塑第一進,有兩座神龕,共有5尊神像。第二進,有三座神龕:中間一座神龕祀的是此宮主神,勾陳大帝、阮高大王,坐於正中,汪夫人、薛夫人則分別處於兩旁,在這4尊神像面前兩側,侍立着7尊神像。正殿之左神龕祀的是趙元帥、馬將軍等4尊神像,正殿之右神龕祀的是臨水宮神像,婦幼保護神一臨水夫人陳靖姑居中,高夫人、李夫人分處兩旁,這一神龕內共有12尊神像。 [1] 
2006年5月25日,顯應宮泥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顯應宮泥塑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漳港鎮仙岐村
所處時代
宋紹興八年(1138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827-4-1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顯應宮泥塑歷史沿革

顯應宮泥塑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三進,土木石結構。
明弘治三年(1490年),知縣潘府將後座改立鳳岐書院,作為本地子弟讀書之所。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再次重修,至光緒年間,為流沙淹沒。 [1] 

顯應宮泥塑建築格局

顯應宮泥塑 第一進,有兩座神龕,左邊奉祀海上和平女神天后媽祖及陪侍神女,共有5尊神像:右邊祀巡海大神、天宮大神等10尊神像。第二進,有三座神龕:中間一座神龕祀的是此宮主神,勾陳大帝、阮高大王,坐於正中,汪夫人、薛夫人則分別處於兩旁,在這4尊神像面前兩側,侍立着7尊神像。正殿之左神龕祀的是趙元帥、馬將軍等4尊神像,正殿之右神龕祀的是臨水宮神像,婦幼保護神一臨水夫人陳靖姑居中,高夫人、李夫人分處兩旁,這一神龕內共有12尊神像。經百年湮沒,這五組神像飾金輝耀,線條流暢,堪稱泥塑精華。 [1] 

顯應宮泥塑文物遺存

顯應宮宮門上懸着一匾,上書“顯應宮”三個鎦金大字,兩旁有聯雲:“東宮祈福祉,閩海沐恩波。”宮牆為方塊花崗石壘砌而成,四周石砌圍牆,前後兩進共有五組神像,他們都是民間神,都是神化的人。 [1] 

顯應宮泥塑歷史文化

福建長樂顯應宮明代泥塑,這批無燒結的泥塑,其胎體夾雜的纖維類物質早已腐爛。出土十幾年來,因自身和環境原因,泥塑胎體鬆軟、局部變形和紋飾模糊等,易造成嚴重變形和坍塌的後果。近幾年來採用複合有機硅滲透加固等系列性保護試驗,其技術路線:表面清污除塵一防治黴菌處理一胎體滲透加固一表面封護處理一基座防水處理。其關鍵是泥塑胎體滲透加固處理,其方法是採用硅酸乙酯聚合彈性體和長鏈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為主的複合有機硅用深層輸液的辦法,對泥塑胎體內部泥層進行通體滲透,材料與基體形成有適當鍵合的連續硅氧四面體結構膠結物並部分填充毛細孔,具有理想加固效果。從X衍射分析和掃描電鏡觀察中,可見新增長硅化物。處理後的泥塑具有強度較高、憎水性較好的堅固胎骨,充分提高了泥塑在環境中的安定性,達到長久保存的目的。 [2] 

顯應宮泥塑文物價值

1992年修建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時,村民發現古宮遺址,由文物部門組織發掘,並出土44尊較完整的明代泥彩塑像。其中有較早期的媽祖塑像和以鄭和為原型的“巡海大臣”塑像羣,具有相當高的文物和學術研究價值。 [2] 

顯應宮泥塑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顯應宮泥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顯應宮泥塑旅遊信息

顯應宮泥塑地址

顯應宮泥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漳港鎮仙岐村。

顯應宮泥塑交通

乘坐長樂公交625路可前往顯應宮泥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