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頤廬

鎖定
頤廬為四層中西合璧式建築,位於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風景區,由靳雲鶚建造。
頤廬位於避暑官地與教會區交界處,坐落在南、北街之間的一座名為靳山的陡崖上。該建築為四層中西合璧式建築,建築面積1274平方米,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方正端莊的觀念。 [2] 
中文名
頤廬
建設者
靳雲鶚
解    釋
四層中西合璧式建築
位    置
位於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風景區
建造時間
民國時期

頤廬建築結構

頤廬為四層中西合璧式建築結構,整樓用花崗岩構築,長、寬、高相等,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方正端莊”的特色。樓的一至三層為花崗岩料石券廊環繞,第四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寬大的門廊、圓弧狀的護欄是典型的意大利庭院式建築,門窗多用彩色玻璃。門樓正對面的牆上有三個圓形狀的雕刻,代表“天時、地利、人和”,下面兩側左邊雕刻有松樹和仙鶴,寓意“松鶴延年”,右邊雕着梅花鹿和蝙蝠,寓意“福祿壽三星”。兩個六角形的翹檐小亭則是典型的中國的覆鍾式建築,造型別致,屹立在樓頂之上,金碧輝煌,絢麗奪目,黃色的亭頂正中的蓮花寶座表示主人是佛教的篤信者。房頂平台方正寬敞視野開闊,站在上面雞公山秀麗風光一覽無餘。清末貢生劉景向曾寫《竹枝詞》讚道:“峯迴路轉紆徐至,好景頻驚入目初。樓閣連雲看不盡,堂皇畢竟讓頤廬”。

頤廬建設者簡介

雞公山頤廬 雞公山頤廬
靳雲鶚,字頤恕(1881.5一1935.7),北洋軍直系將領,吳佩孚手下一員大將,曾擔任過聯軍副司令、河南省長。一年夏天,靳雲鶚來到雞公山避暑療養,舉目看到滿山遍佈的別墅全是外國人所建,雞公山幾乎成了外國列強的公共租界,心中憤然不快,決心要在雞公山上蓋一座最壯觀、最漂亮的樓房,在規模和氣勢上壓倒外國的建築,楊中國人的志氣。他重金聘請了京城一位曾經留洋的建築師主持設計建造,在借鑑西方建築風格精華的同時保持了中國建築特色,顯示出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豁達包容。樓房建成後,取靳雲鶚字“頤恕”中第一個字命名為“頤廬”, 廬字意為茅草房。取名“頤廬”是靳雲鶚對這座建築的謙稱。頤廬竣工之時,全國各地、各界紛紛發來賀電,漢口還專門組織參觀團前來祝賀,參觀團成員不乏外國人。此舉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所以“頤廬”又被稱作“志氣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