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須瘡

鎖定
須瘡俗稱羊胡瘡,是一種發生在男性鬍鬚部位毛囊及其周圍的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以反覆起紅斑、丘疹、膿皰,難以治癒為臨牀特徵。本病常見於20~40歲男性。本病主要發生在上唇和頦部,初起為粟米樣丘疹或綠豆大小的膿皰,中央有鬍鬚貫穿,丘疹間皮膚潮紅腫脹,表面可附有黃痂或鱗屑,皮損可融合成片,並見潮紅、糜爛、滲出、結痂,2~3周後結痂脱落而愈,但易反覆發作。
外文名
sycosis
別    名
羊胡瘡
就診科室
皮膚科
多發羣體
20~40歲男性
常見發病部位
上唇和頦部
常見病因
葡萄球菌感染
常見症狀
初起為粟米樣丘疹或綠豆大小的膿皰,中央有鬍鬚貫穿,丘疹間皮膚潮紅腫脹,表面可附有黃痂或鱗屑
中文名
須瘡

須瘡病因

常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數患者有皮脂溢出,室內工作者較户外工作者常見,精神緊張、勞累可誘發本病。

須瘡臨牀表現

本病主要發生在上唇和頦部,初起為粟米樣丘疹或綠豆大小的膿皰,中央有鬍鬚貫穿,丘疹間皮膚潮紅腫脹,表面可附有黃痂或鱗屑,皮損可融合成片,並見潮紅、糜爛、滲出、結痂,2~3周後結痂脱落而愈,但易反覆發作。嚴重者可累及眉毛、腋毛、陰毛。自覺症狀常有瘙癢、燒灼和疼痛感。

須瘡診斷

1.多見於成年男性。
2.皮損發生在口唇周圍。
3.皮損為膿皰或炎性毛囊性丘疹、膿皰,中央有鬍鬚貫穿。
4.自覺有瘙癢、燒灼或疼痛感。
5.反覆發作,難以治癒。

須瘡鑑別診斷

應與須尋常狼瘡及須部假性毛囊炎相鑑別。

須瘡治療

首先應去除誘發因素,治療牙齒、扁桃體及鼻竇感染病灶。病變部位鬍鬚應予以拔出,而不宜刀剃。可外用抗感染藥物,如夫西地痠軟膏或莫匹羅星軟膏等,嚴重時可口服抗生素,必要時可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

須瘡預防

1.患者雖無全身症狀,但應及時治療,經常清洗雙手。
2.用過的剃刀用具,應予消毒處理。
3.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發物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