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須卜居次雲

鎖定
須卜居次雲(前31年—21年),名雲,史書也記為伊墨居次雲。匈奴女將軍。其父為復株累若鞮單于,其母為王昭君 [3]  其夫須卜當 [4] 
王莽執政,漢曾邀請須卜居次雲訪問長安,朝見太后,得太后賞賜,須卜居次雲與丈夫均主張與漢友好,並勸做了烏累若鞮單于的左犁汗王鹹與漢親善。天鳳元年(14年), [4]  須卜居次雲要求會見王昭君的侄子和親侯王歙,王莽派王歙和弟弟展德侯王颯出使匈奴,會見須卜居次雲,祝賀烏累單于新立,並送去黃金衣被等禮物。天風五年(18年), [4]  須卜居次雲以及須卜當的兒子須卜奢出使長安。王莽把他的庶女陸逯公主嫁給須卜奢為妻。
在須卜居次雲、須卜當的居中斡旋及單于的努力下,漢匈關係覆呈現出一線光明。 [4]  60多年來漢匈邊境“烽火不興”,人民安居樂業,對漢匈兩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好處。 [5] 
別    名
伊墨居次
所處時代
西漢末年
民族族羣
匈奴族
出生地
匈奴單于庭
出生日期
約公元前30年
逝世日期
23年
主要成就
維護地區和平
本    名
須卜居次雲

須卜居次雲人物生平

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復株累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云為須卜居次,小女為當於居次 [6] 
元始二年(公元2年),王莽欲悦太后以威德至盛,異於前,乃風單于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太后,所以賞賜之甚厚。 [7] 
始建國五年(公元13年),匈奴烏珠留單于死,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須卜當,即王昭君女伊墨居次雲之婿也。雲常欲與中國和親,又素與於粟置支侯鹹厚善,見鹹前後為莽所拜,故遂立鹹為烏累若鞮單于。烏累單于鹹立,以弟輿為左谷蠡王。烏珠留單于子蘇屠胡本為左賢王,後更謂之護於,欲傳以國。鹹怨烏珠留單于貶己號,乃貶護於為左屠耆王 [8] 
天鳳元年(公元14年),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伊墨居次雲勸單于和親,遣人之西河虎猛制虜塞下,告塞吏雲:“欲見和親侯。”和親侯者,王昭君兄子歙也。中部都尉以聞,莽遣歙、歙弟騎都尉、展德侯颯使匈奴,賀單于初立,賜黃金、衣被、繒帛;紿言侍子登在,因購求陳良、終帶等。單于盡收陳良等二十七人,皆械檻付使者,遣廚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颯。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等。 [9] 
天鳳五年(公元18年),烏累單于死,弟左賢王輿立,為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輿既立,貪利賞賜,遣大且渠奢與伊墨居次雲女弟之子醯櫝王,俱奉獻至長安。莽遣和親侯歙與奢等俱至制虜塞下,與雲及須卜當會;因以兵迫脅雲、當,將至長安。雲、當小男從塞下得脱,歸匈奴。當至長安,莽拜為須卜單于,欲出大兵以輔立之,兵調度亦不合。而匈奴愈怒,併入北邊為寇。 [10] 
地皇二年(公元21年),莽又轉天下谷帛詣西河、五原、朔方、漁陽,每一郡以百萬數,欲以擊匈奴。須卜當病死,莽以庶女妻其子後安公奢,所以尊寵之甚厚,終為欲出兵立之者。會莽敗,雲、奢亦死。 [11] 
出生之謎
王昭君遠嫁匈奴被呼韓邪單于封為寧胡閼氏,翌年生一子,名伊屠智牙師。公元前31年(漢成帝建始二年)呼韓邪就因病去世了。這時的王昭君正值盛年,按照匈奴的習俗,丈夫去世之後,其子可以娶其後母為閼氏(妻),呼韓邪去世後,繼位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按習俗娶王昭君為閼氏。但相傳王昭君因胡俗之故起初不肯同意再嫁雕陶莫皋,上書漢朝要求還鄉,漢成帝敕令其從匈奴俗,王昭君才又嫁雕陶莫皋,生了須卜居次雲和妹妹當於居次。王昭君究竟什麼時間嫁給雕陶莫皋的?須卜居次又出生於哪一年?歷史書上也沒有明確記載,這成了一個歷史之謎。
初入長安
作為寧胡閼氏王昭君的女兒,須卜居次雲本人具備較高的漢文化素養。《漢書》曾記載説她於漢平帝元始(公元1至5年)年間受單于派遣來到都城長安,隨侍太皇太后王政君,至於呆了多久,什麼時候回去的?在長安還做了些什麼?《漢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她在京期間與王莽及太皇太后王政君之間相處的很融洽,史書雖然沒有記載其中的情節,但是可以推測,她很懂漢朝禮節和文化制度,給王莽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也為她以後施展政治抱負起了一定作用。
和親使者
王莽時,她的丈夫須卜當既是匈奴貴族又是單于庭的重臣。夫妻二人主張匈奴與中原漢朝維持友好關係,這也在繼承其母王昭君的和親傳統,夫妻二人見單于的弟弟鹹與王莽關係匪淺,索性越過當時為單于儲副的左賢王輿而立鹹為單于,這就是烏累單于,烏累單于當政後,須卜居次夫妻多次勸單于鹹與漢和親,欲延續呼韓邪單于開創的胡漢和親局面。但王莽與單于之間一直猜忌不斷,烏累單于一方面表示願見和親侯,但一方面卻縱容匈奴邊將進犯邊境,騷擾邊居百姓。烏累單于向王莽要求送還其在長安做人質的兒子登,熟料王莽已經將登處死,雖表面答應但一直沒有送還。烏累單于也因質子問題懷疑王莽,在他在位五年裏漢朝與匈奴之間的關係並無太大改善。須卜居次為了挽救母親開創的和親局面,做過不懈的努力。
她是阿巴坎宮殿的主人嗎
阿巴坎宮殿遺址,是匈奴管轄西北邊疆堅昆地區的一座中國式建築宮殿城址,位於今俄羅斯哈卡斯共和國阿巴坎南8公里處,為俄羅斯考古隊所發掘,距東部布里亞特共和國首都烏蘭烏德為1093.70公里,是俄羅斯境內所發掘的首座中國式建築。遺址地點在西漢時期為堅昆遊牧之地(今葉尼塞河上游),其東境為丁零遊牧之地(今布里亞特共和國的貝加爾湖)。
整個遺址為1.5千平方米,中央大殿為12x12平方米,牆垣厚2米,四周總計房屋有19間,連大殿共20間,各房屋互相連屬,屋與屋之間有門户,宮殿正門向南,與南面最大的房屋相通,如外賓進入的前堂。中央大殿的牆壁有門七扇,其中兩扇的近旁有銅製鋪首。大殿附近都發現瓦當,瓦當上有漢字“天子千秋萬歲常樂未央”,大殿為四方形,有雙層四斜面的瓦蓋。大殿和房屋地下皆有暖氣通渠,以石瑰砌成,曲折迥環,通入大殿和半數以上的房屋。然而這種暖氣設備在西伯利亞的冬季還不夠,其餘不通暖氣渠道的房屋,地上多數發現火盆的痕跡。建築物的牆壁都有門道,內窄外寬,屋頂用四方形的板瓦構成,板瓦沿斜面微作凹形,在縱橫排列的板瓦間,瓦蓋以半圓筒形的凸瓦,其下端即為漢字瓦當,板瓦上有符號,為鄂爾渾體和葉尼塞體字母。大殿和周圍的房屋都緊密連屬,使暖氣不易散失,故與山東訴南和四川寶成的漢墓石刻畫象所表現的多院合院建築佈置有所不同。所發掘的文物,包括平方形而凸出的波紋粘土塊,綠玉製的橢圓形花瓶殘片,環刀,尖端的銅釦,犁紋和波紋的互罐殘片,銅製的獸角神鋪首環。阿巴坎的獸首街環,與山東石室新和江蘇射陽聚的漢代石刻畫象,及出土陶屋的獸首街環相似。獸角神面深藏的眼睛向前直視,鼻孔強開孔中裝有銅環,兩角之周有三道複合螺旋紋的頂飾。有人認為這是須卜居次雲當年的府邸,也有人認為這裏是李陵的居所。
遇難長安
須卜居次於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輿繼位不久即被派往長安會見王莽。被王莽迎入漢都長安之後,受到王莽的禮遇,先拜須卜當為須卜單于,又封須卜居次兒子須卜奢為後安公,王莽又將自己的庶女陸逮任嫁給須卜居次的兒子後安公奢,還曾想派兵送須卜居次等人回匈奴,但在公元23年,綠林、赤眉推翻王莽統治,攻入長安。須卜居次一家均在這次變亂中遇難!其以死殉和親之業的結局令人敬佩。
死後餘波
須卜居次在長安去世之後,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輿更加驕橫,雖然更始帝劉玄派人送回須卜居次夫婦的隨行人員,試圖挽回西漢與匈奴曾經的和平局面。但是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傲慢的對來使説:“過去匈奴亂時,漢宣帝扶助我父親呼韓邪單于,現在漢朝也亂了,應當反過來尊我!”須卜居次一家死後數年,單于輿破壞了呼韓邪單于生前訂立的兄終弟及的傳位制度,在其任內害死了本應繼位的弟弟右谷蠡王伊屠智牙師。伊屠智牙師是須卜居次的同母哥哥。須卜居次和丈夫須卜噹噹初為了維持和親局面,在烏珠留單于死後越過本應繼位的左賢王輿而立與自己關係好的鹹為烏累單于。這是否引起了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輿的忌恨而害死了伊屠智牙師?後人不得而知。伊屠智牙師的死亡,引起了匈奴統治階層的內訌,使匈奴走向了分裂。東漢時期 [1]  ,這個民族分裂為南北兩個部,長期的內訌造成南北匈奴勢力衰落。最終這個古老民族從歷史中消失了。 [2] 

須卜居次雲人物評價

須卜居次顯然是一位傳奇人物,她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竟能在地區局勢上縱橫捭闔、風雲一時,足以顯示其絕非泛泛之輩!有關須卜居次的容貌,歷史上沒有記錄,後人也無從評述,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她是寧胡閼氏王昭君三個子女中,才智最出色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寫進歷史書的女兒。打開《漢書》匈奴列傳,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古代女子,竟然在其中佔有重大篇幅!這在中國2000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非常罕見。

須卜居次雲史籍記載

《漢書·須卜居次雲列傳》 [13] 
《資治通鑑》 [12] 

須卜居次雲家庭成員

父親: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呼韓邪單于長子)
母親:寧胡閼氏王昭君
哥哥:伊屠智牙師
妹妹:當於居次
丈夫:須卜當
長子:須卜奢
次子:佚名
外甥:醯櫝王
參考資料
  • 1.    閔海霞 .試論匈奴分裂的原因:《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年04期
  • 2.    安軼 張曉東 呂波 楊獻平 .匈奴到哪裏去了:《華夏人文地理》, 2003年05期
  • 3.    蔣方,王昭君與漢匈和親 荊楚文庫,長江文藝出版社,2020.05,第108頁
  • 4.    馬志洋編著,草原大漠內蒙古 1,中國旅遊出版社,2015.04,第105頁
  • 5.    馬志洋編著,草原大漠內蒙古 1,中國旅遊出版社,2015.04,第105頁
  • 6.    卷三十  .國學導航.2024-04-10[引用日期2024-04-10]
  • 7.    卷三十五  .國學導航.2024-04-10[引用日期2024-04-10]
  • 8.    卷三十七  .國學導航.2024-04-10[引用日期2024-04-10]
  • 9.    卷三十七  .國學導航.2024-04-10[引用日期2024-04-10]
  • 10.    卷三十八  .國學導航.2024-04-10[引用日期2024-04-10]
  • 11.    卷三十八  .國學導航.2024-04-10[引用日期2024-04-10]
  • 12.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國學導航.2024-04-10[引用日期2024-04-10]
  • 13.    卷九十四下匈奴傳第六十四下  .國學導航.2024-04-10[引用日期2024-04-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