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騎士社

鎖定
青騎士社是德國表現主義美術社團,1911年成立於慕尼黑。“青騎士”一詞,出自瓦西里·康定斯基在1903年創作的一幅畫的標題,也是取自康定斯基與弗蘭茨·馬爾克組織編寫的出版物的名稱。他們於1911年12月—1912年1月在慕尼黑的坦豪塞畫廊舉辦首次畫展,選取青騎士為標記,1912年以後所出版的年鑑也以此為名。該社團成員圍繞對畫面形式的共同關注,在創作中進行了廣泛的探索。青騎士社對德國乃至歐洲的現代繪畫起了推動作用。 [4] 
中文名
青騎士社
外文名
Der Blaue Reiter
類    型
表現主義美術社團
成立時間
1911年
代表人物
瓦希裏·康定斯基,奧古斯塔.馬克、海因裏希 ·坎彭東克、明特爾、保羅·克利勳伯格

青騎士社概念簡介

青騎士社是德國表現主義美術第二個社團,也是德國表現主義美術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青騎士既不是一個運動,也不是一個學派,更沒有明確的綱領,只是一個由眾多藝術家組成的團體,他們在決意探索新的表現形式上有着共同的志向。這些成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這也是20世紀現代藝術流派、團體或運動的一個典型特徵。正是由於這麼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使得青騎士社的思想和觀念十分開放和寬容,充滿活力。
該社團成員圍繞對畫面形式的共同關注,在創作中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康定斯基是以形態的組合和色彩的變化來創造畫面的空間;馬爾克通過動物的形式以尋求自身和他在畫中所表現的周圍世界之間的內在和諧;克利則運用線條表現幻覺和幻境。總的來説,青騎士社畫家並不關注於對當代生活困境的表現,他們所關注的是表現自然現象背後的精神世界,以及藝術的形式問題。在宣告該派成立的畫展目錄上,寫着下面這句代表該派宗旨的簡單聲明:“我們要確認一種固定的形式;目的是在再現的形式的多變中表明藝術家如何以各種各樣的方法表現其內在的靈感。”奧古斯特·麥克也這樣寫道:“藝術的目的不是科學地仿造和檢查自然形態中的有機因素,而是通過恰如其分的象徵創造一種縮略的形式。”社團的核心目的是對畫面的表現形式進行探索。 [1] 

青騎士社歷史背景

“青騎士”一詞,出自W. 康定斯基在1903年創作的一幅畫的標題,也是取自康定斯基與F. 馬爾克組織編寫的出版物的名稱。1911年,康定斯基等人脱離慕尼黑分離派,成立青騎士社。以刊物《青騎士》為據點,團結一批激進的青年藝術家。在青騎士社舉辦的展覽會上陳列作品的,還有橋社的成員和法國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的畫家。1913年,青騎士社支持表現主義運動的瓦爾登狂飆畫廊,仿效法國舉辦了第一次德國秋季沙龍,陳列了包括青騎士社成員在內的歐洲各國新流派的作品,並在北歐各國巡迴展覽,影響甚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青騎士社中止了活動。但歐洲以至西方各國1910年以後的藝術變革,無不和它有一定的聯繫,宣傳非理性的、超脱現實生活的純藝術。 [6] 

青騎士社發展歷史

青騎士社慕尼黑

青騎士的誕生地慕尼黑,從1890年開始就已經是歐洲最活躍的藝術探索中心之一,它吸引了世界各地思想活躍和勇於探索的年輕藝術家。1892年慕尼黑分離派的藝術家首先與學院派劃清界線,1901年康定斯基成立了一個新的藝術家團體"同志會"(Phalanx),並開設了他的第一個學校。1908年1月,在康定斯基的領導下,埃爾布斯洛、亞夫倫斯基、卡諾爾特、庫賓、加伯利埃爾·門特爾、瑪裏阿納·使沃夫金、施納貝爾和維滕斯泰因發動了一場反對慕尼黑分離派的革命,建立了新藝術家協會(NKV,Kunstler Vereinigung)。這個協會於1909年12月到1910 年1月這段時間內,在坦海澤爾畫廊舉辦了首屆畫展。之後,另外又有一些畫家加入該派,他們是貝希特耶夫、埃爾瑪·博塞、柯岡、薩沙洛夫(1909)、吉里厄·勒·福康尼(1910)、弗朗茲·馬克、奧托·菲舍爾(1911)和莫吉洛斯基(1912)。此外,被邀請參展的還有畢加索、布拉克、德蘭、魯奧、弗拉芒克和凡·東根。
新藝術家協會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在當時並未確定綱領,目的只是“將所有革命的和激進的分子吸引到自己的團隊中來”。所以這個團隊邀請那麼多他們感覺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外國藝術家來參加展覽也在情理之中了。為了顯示新藝術家協會的重要性和多樣性,康定斯基和馬爾克在1911年開始籌備出版一本包括美學和多幅插圖的文集《青騎士》,然而,未等到該書出版,慕尼黑新藝術家協會個體成員參差不齊的智力和藝術能力所造成的緊張現象很快就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1911年康定斯基等藝術家由於意見上的分歧而退出慕尼黑“新藝術家協會”,另行組織新的藝術團體,這就是著名的青騎士社。青騎士社的成立標誌着德國藝術進入了一個把表現主義推向成熟的新階段。

青騎士社《青騎士》

從新藝術家協會退出的青騎士藝術家,於1911年12月8日在坦海澤爾畫廊舉辦了這個新團體的首屆畫展,展覽的名字就是“青騎士”。“青騎士”一詞即源出於康定斯基和馬爾克編撰的那本《青騎士》文集。康定斯基本人對這個名稱的解釋是:“弗朗茨·馬爾克喜歡馬,而我喜歡騎士,我們倆都喜愛藍色,名稱由來就這麼簡單。”當時參加展覽的有亨利·盧梭德勞內、愛潑斯坦、卡萊爾、麥克、布洛茲、施貝爾格、大衞、夫拉迪米爾·布爾尤克、布洛埃·尼埃斯特萊、加伯利埃爾·門特、康定斯基、馬克和康彭東克的共43件作品。緊接着第一屆展覽,在1912 年他們舉辦了青騎士的第二屆也是最後一屆展覽。展出場所是藝術與書籍商人漢斯·戈爾茨在慕尼黑的畫廊,展出的是清一色的版畫作品。參加展覽的有布拉克德蘭畢加索和弗拉芒克,橋社成員漢斯·阿爾普、克利、庫賓、諾爾德馬列維奇,以及第一屆展覽的全部參展畫家。
經過一番努力,上面提到的《青騎士》年鑑於1912年5月初版,它刊登了分別由康定斯基、馬爾克、馬克、勳伯格、戴維·布爾留克、羅格·阿拉德和其他人撰寫的有關視覺藝術、音樂和戲劇的文章,還有康定斯基的舞台作品《黃色的聲音》,勳伯格、貝爾和韋伯恩創作的音樂作品,社團成員的繪畫、原始部落藝術、遠東和埃及藝術,民間藝術,中世紀木刻和雕塑,兒童畫等。年鑑的目標是“這個出版物將會把各種努力聚合在一起,這些努力使它們自己在所有的藝術領域裏都那麼強烈地引人注目。而這些努力的基本目標是減少藝術表現中現存的各種限制”。然而,在某種程度上這部年鑑也標誌着青騎士這個藝術家聯合體的終結。 [5] 

青騎士社代表人物

青騎士社康定斯基

在青騎土社中,康定斯基是最核心的人物。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藝術家,早年曾在莫斯科大學攻讀法學和政治學,曾受聘為俄國一所大學的法律教授,也從事過業餘的人種志研究。他精通音樂,還系統鑽研過西方現代哲學,尤其信奉通神學和通靈術。他在1911年所寫的《論藝術的精神》、1912年的《關於形式問題》、1923年的《點、線到面》、1938年的《論具體藝術》等論文,都是抽象藝術的經典著作,是現代抽象藝術的啓示錄。 [4] 
《構圖4號》,康定斯基 《構圖4號》,康定斯基
作於1911年的油畫《構圖4號》,便是康定斯基這種半抽象的抒情畫風的代表作。畫中所有形態均有可辯的來源。此畫描繪的主題是在山野中廝殺的俄羅斯騎士(康定斯基總是醉心於畫這種充滿夢幻色彩的童話)。在這幅趨於抽象的畫上,我們仍可隱約地辨認出一些形態來:畫面中央是戰作一團的持矛騎士;右邊是戴紅帽子的持矛者;背景上有一個城堡;空中飛鳥成羣;陽光透過細雨化成一道彩虹。
畫家在這裏進行了有意味的形式處理。他有意地隱去那條作為風景畫中主線的地平線;山的形態使他能夠將地平線分解成道道斜的線。這對整個畫面空間產生直接的影響——不僅使那客觀、沉靜、分出天與地的地平線在這裏消失,而且,還使畫上有了一個象立體派繪畫一樣完整的繪畫性空間結構。
線條和色彩成為畫中獨立的要素。線條的斷續形成了張力,產生貫穿全畫而相互作用和聯繫的節奏。色彩獨立地表現形狀,作為平面而遊離於一個不確定的空間,與那描述性的內容相分離。畫中的物象不再是被某種外在光源所照亮:光完全來自於色彩本身。 [2] 

青騎士社弗朗茲·馬爾克

《藍馬》,馬爾克 《藍馬》,馬爾克
弗朗茲·馬爾克是德國表現派畫家,是青騎士社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他在精神上最接近德國浪漫主義和抒情主義傳統,其繪畫風格是在印象主義色彩的基礎上結合立體主義和野獸主義的因素形成。馬爾克於1900年進入慕尼黑學院學習美術,1903年訪問巴黎和布列塔尼,受到印象主義和梵高繪畫的影響。他以動物研究畫著稱。1916年3月4日在凡爾登戰役中陣亡。
《藍馬》是馬爾克的代表作品,三匹藍色的馬從紅、綠、藍、黃色的風景中雕塑般地凸現出來,畫家運用極為特寫的視點,馬的身體填滿了絕大部分畫面,紅色山丘的曲線與馬的輪廓線形成和諧的重複。這個畫面在構圖和色彩運用上都充滿着象徵性,並通過這種象徵性來探討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精神關係。馬爾克的色彩從來不以和諧為出發點,強烈而富於光感的藍色、紅色、綠色、紫色和黃色,在結構和空間都統一的平面上閃過,創造出一種令人目眩的幻覺效果。《戰鬥的形》是他後期的一幅全抽象作品,這時的他表現出一種含蓄,畫面上黑色與紅色的色塊之間、光明與黑暗之間進行着激烈的對抗,表現兩種對立的力量在無窮盡的“交戰”中產生的狂暴的力。這使得馬爾克在青騎士畫家中最典型地體現了德國表現主義的特徵。 [4] 

青騎士社評價

這些藝術家的實踐和理論研究都着眼於如何體現色彩的生理、精神和心理作用。馬爾克認為色彩表現了萬物的精神和宇宙力量。動物很早就成為馬爾克作品的主題、因為他把它們視為世界秩序的象徵和人與萬物之間的連接環節。馬克則把色彩作為描繪現實景象的工具。康定斯基除此之外還肯定了形狀在繪畫中的獨立特性。“青騎士社”為抽象派藝術創造了條件。 [3] 
參考資料
  • 1.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世界藝術百科全書·I》: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第73頁
  • 2.    青騎士社的核心人物:康定斯基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5-03-13]
  • 3.    浙江教育出版社.20世紀大畫卷1900-1919.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 4.    曹小歐,杭間.視覺革命 觀看的現代藝術史.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 5.    王永鴻,周成華.西方文明千問:三秦出版社,2012
  • 6.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