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蒲

(地名)

鎖定
青蒲隸屬於溱東鎮,位於溱東鎮的西南側,俗稱青蒲角。
中文名
青蒲
別    名
青蒲角
所屬地區
溱東鎮的西南側
時    代
元末
青蒲村在溱東鎮的西南側,俗稱青蒲角。這裏河網密集,葦蒲蔽天,一派迷人的水鄉風光。傳説,此地曾是出皇孃的所在,因而青蒲角很早就在遠近一帶聞名。
相傳,元末朱元璋逃難來到青蒲角。當時,這裏只有百十户人家,全靠打魚、編些蒲包餬口度日。民謠説,“青蒲角,曬青蒲,男女老少一條船,度日苦。”朱元璋到此又餓又累,再也沒法走出青蒲角,只得敲開一家門,請求施捨些吃的。開門的是一位年約十七、八歲的姑娘:鵝蛋臉兒,模樣長得挺俊俏,只是頭上光光的,沒有一根頭髮。朱元璋對她説,他是隻身流浪到此,幾天來沒有吃上一口飯。姑娘同情地望着衣衫襤褸的朱元璋,轉身回屋拿了幾個餅遞給了他。
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就在青蒲角暫且住下幫工度日。那位姑娘也常跑來幫他洗補些衣物。接觸多了,朱元璋才得知,這姑娘姓馬,父母早亡。姑娘從小就在人家當傭人,因為腳大,村裏人都叫她“馬大腳”。同是孤苦籬下人,也是前生有緣,兩個年輕人你憐我愛,不覺地就好上啦。
東台青蒲角 高清大圖 東台青蒲角 高清大圖
一個月白風清的夜晚,兩人相約到了青蒲角的木橋下,悄悄地説着貼心話兒。這時,青蒲村莊的上空突然出現了兩條色彩爛的龍和鳳。龍和鳳在空中飛舞,龍追着鳳,鳳繞着龍,嬉戲着,追逐着,它們身上的光彩亮徹了整個青蒲角上空。村上的百姓看着如此奇景,虔誠地跪在地上祈禱:“真龍天子降福於青蒲角吧!”一下子,龍和鳳在青蒲橋的上空卻倏地不見了。百姓們舉着火把尋啊,找啊,龍和鳳的一點痕跡都沒有找到,卻意外地發現了這對相擁在一起的年輕人。
朱元璋稱帝后,心裏始終忘不了那位善良純樸的青蒲姑娘。他特地派人將馬姑娘遠迎到了京城。馬姑娘更衣沐浴,準備拜見皇上。她剛在頭上沾了點兒水,突然頭上掉下了個閃亮亮的大銀盤,霎時,一綹青絲瀑布般地瀉了下來。梳理完畢,烏鬢如雲,纖秀純美的馬姑娘頓時使周圍的美女黯然失色。朱皇帝大喜,當即立為正宮娘娘。為感激青蒲水育出如此美好的馬姑娘,朱皇帝還派人運石頭為青蒲村鋪路,造福百姓。不料陰錯陽差,欽差竟把“青蒲”誤成了“青浦”。據説,上海青浦迄今還有一條古老的石頭路,就是當年欽差鋪錯的。
朱皇帝的恩澤並沒有降臨到青蒲角,馬娘娘也未能使她的鄉親擺脱編蒲包的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