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

鎖定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青海師範大學藏漢雙語教育教學主陣地,是由“一校兩部”合併組建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副廳級建制學院,是國家民委雙語人才培訓基地、全國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程項目學校、五省區藏漢雙語理科師資培訓中心、青海省藏漢雙語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1985年學院前身青海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在海南州共和縣恰卜恰鎮建立,1997年原青海教育學院與青海師範大學合併,兩校民族部合併成立青海師範大學民族部。2000年青海省高校佈局結構調整,原青海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併至青海師範大學,成立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133人,其中任教師102人,教授27人,副教授39人,講師30人,助教6人。高級職稱人數佔專任教師總人數的64.7%;博士22名,碩士38名,研究生佔專任教師總數的58.8%。在校生1043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53人,本科生989人。 [2] 
中文名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
校    區
2個
校舍建築面積
4 萬餘平方米
教學單位
7 個
教職工
208 人
成人在校生
192 人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2個校區(海南校區佔地 195 畝,西寧校區佔地 37 畝,相距 144 公里 ),校舍建築面積 4 萬餘平方米;設 7 個教學單位和 4 個職能部門,併成立了五省區藏漢雙語理科師資培訓中心和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青海師範大學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現有教職工 208 人,教授 23 名,副教授 68 名,講師 47 名,博士 10 名(含在讀),碩士 38 名(含在讀),全院共有 156 名專任教師,其中 93 名兼通藏漢雙語,約佔專任教師總數的 60% ,有力地保證了藏漢雙語教學的順利實施。學院各類在校生 2039 人,其中碩士研究生 26 名,普通本科生 1042 人,普通專科生 480 人,預科生 299 人,成人在校生 192 人。學院除共享校本部教學資源外,另建有海南校區圖書館,全院藏書量達 12 萬餘冊(其中西校區藏書量 4 萬冊),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 1 個,建有 5 個標準化多媒體教室。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院簡介

學院把為青、藏、川、甘、滇五省區培養合格的藏漢雙語師資和經濟社會急需的人才作為辦學宗旨,堅持教學立校,科研強校,人才興校的辦學理念,強化德育首位意識,教學中心意識,質量核心意識,技能生存意識,雙語特色意識。
辦學格局是:西寧校區大力發展民族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海南校區以專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預科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學生教育。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科設置

學院設有藏語言文學碩士、藏族文藝學碩士專業和藏語言文學、藏漢雙語數學、藏漢雙語計算機、藏漢雙語物理、藏漢雙語化學、藏漢雙語科學教育、藏漢雙語人文教育等 9 個本科師範專業,藏漢雙語初等教育、藏漢雙語計算機、英語(藏漢英方向)、學前教育等 3 個專科師範專業以及其他一些藏區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非師範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藏漢雙語)和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分別獲批為教育部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專業建設點,學科建設呈現新起色。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教研成果

該院教師在各類評獎活動中共獲得 60 項校級以上各種獎勵,其中國家級獎勵 3 項,完成國家“ 863 ”課題兩項。“藏文計算機鍵盤和輸入編碼方法研究”獲 2004 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學校承擔的國家 863 高科技項目“漢藏科技機器翻譯系統”通過國家鑑定,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學校圍繞藏漢雙語教師教育開展了一系列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研究,發表學術論文 900 餘篇,出版專著 40 餘部,《普通高校民族班藏漢雙語教學的探索》等成果獲 1993 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同時根據藏漢雙語教育的需要出發,加快教材編譯、審定步伐 , 編寫(譯)一批民族文字類教材,開發 5 門校本課程,截至 2008 年已正式出版《高等數學》、《分析化學》等藏漢雙語教材 50 種,填補了國內高等教育藏文類理科教材的空白,其中 10 餘部教材獲青海省藏文類優秀教材一、二、三等獎,許多教材被其他民族高校廣為採用,從而在藏漢雙語教材編寫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出版《漢藏英物理學詞典》、《漢藏英數學詞典》等 10 餘部工具書;經過長期的藏漢雙語教育研究,為藏漢雙語教師教育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為藏族教育、科技、文化、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至今為藏區培養了 6000 餘名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藏漢雙語師資,其中 70% 以上的學生在基層中小學任教,每年的本科平均就業率達到 80% 以上,在全國藏區藏漢雙語教育教學上確立了無以替代的地位和社會影響。
學科建設
我校民族師院在原有專業的基礎,增設藏英雙語教育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科學教育專業等。正在建設校、院級重點課程9門,其中,《藏族文學史》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已開發《留學生藏文》等6門地方課程;與香港樂施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正在開發《藏族做人理念》等5門民族中學校本課程。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科建設

我校民族師院在原有專業的基礎,增設藏英雙語教育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科學教育專業等。正在建設校、院級重點課程9門,其中,《藏族文學史》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已開發《留學生藏文》等6門地方課程;與香港樂施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正在開發《藏族做人理念》等5門民族中學校本課程。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院刊物

學 報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原刊名為 《青海民族師專學報》,創刊於 1990 年。分藏、漢兩種版本。1999 年漢文版學報經國家新聞出版總暑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刊期為半年; 2000 年藏文版學報亦獲准公開發行,刊期半年。 2001 年原青海民族師專併入青海師範大學後,更名為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漢、藏文學報亦更名為《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
我院學報創刊以來,注重突出學術性、師範性、地方性和民族性,認真貫徹“雙百”方針,繁榮學術研究。促進校內外學術交流,為提高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學報開闢了“雙語教學研究”、“藏學研究”、“青藏高原文化研究”等特色欄目,發表了一批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科研、教學論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為發展民族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實驗室建設

青海師範大學藏文信息處理與機器翻譯實驗室是依託國家高技術“863”計劃項目建立起來的。1994年籌建,經多年的努力,基本建成集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的計算機藏文信息處理與漢藏機器翻譯方面的省級重點實驗室,2001 年經青海省教育廳評估驗收,正式命名為“省級重點實驗室”。
1994年以來,實驗室承擔了國家級科研課題三項,其中國家高科技“863”計劃項目《漢藏科技機器翻譯系統》,是青海省1986年以來得的第一個國家高技術“863”計劃項目,於1998年8月28日通過了國家高技術智能計算機主題專家組的鑑定,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為藏語言文字與其他語言文字的交流開闢了廣闊的空間,為古老而優秀的藏語言文字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和藏族教育、科技、文代和經濟現代化做出了貢獻,使青海省在世界信息高技術領域有了自己的位置;我省第二個“863”項目《實用化漢藏機器翻譯系統》也於2000年底結題,通過了國家高技術信息領域專家組的驗收。第三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藏文自動分詞系統》。該實驗室還承擔了三項省級課題:《科技藏文名詞術語翻譯方法與標準研究》、《藏文屬性統計研究》和《藏文視窗平台研究》。 [1] 
學科建設
我校民族師院在原有專業的基礎,增設藏英雙語教育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科學教育專業等。正在建設校、院級重點課程9門,其中,《藏族文學史》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已開發《留學生藏文》等6門地方課程;與香港樂施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正在開發《藏族做人理念》等5門民族中學校本課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