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

鎖定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地處桃源縣東部,東與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接壤,南連漳江鎮、三陽港鎮,西接深水港鄉、北抵漆河鎮。 [1-2]  行政區域總面積101.08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户籍人口為40020人。 [5] 
清代,屬桃源縣仙瑞鄉西東村。民國屬漳江鎮和雲後,延溪2鄉。1958年9月,屬城郊公社。1961年7月,析置茅草街公社。1984年2月,公社改鄉。1986年2月,改為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 [1]  2015年10月,撤銷浯溪河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管轄。 [3]  截至2021年10月,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下轄13個行政村。 [4]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人民政府駐青林村。 [1] 
2011年,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財政總收入712.5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5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0萬元,增值税121萬元,企業所得税6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84元,比上年增長9.3%。 [1]  2019年,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有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5] 
中文名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 [1] 
地理位置
桃源縣東部 [1] 
面    積
101.08 km² [5]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 [4] 
政府駐地
青林村 [1] 
電話區號
0736 [1] 
郵政編碼
415701 [1] 
車牌代碼
湘J
人    口
40020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5]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歷史沿革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

清代,屬桃源縣仙瑞鄉西東村。
民國屬漳江鎮和雲後,延溪2鄉。
1958年9月,屬城郊公社。
1961年7月,析置茅草街公社。
1984年2月,公社改鄉。
1986年2月,改為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
1995年1月,車湖垸鄉併入。
1995年11月,車湖垸鄉析出。 [1]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原浯溪河鄉

清代,屬桃源縣仙瑞鄉西東村。
民國,屬青雲、浯溪2鄉。
1958年9月,屬三陽公社。
1961年4月,析置龍譚橋公社。
1981年,更名浯溪河公社。
1984年2月,公社改鄉。
1995年1月,併入太平橋鄉。
1995年11月,浯溪河鄉析出。 [2]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撤併後

2015年10月,撤銷浯溪河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管轄。 [3]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人民政府駐青林村。 [1]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轄莫南迴維、青林,金堰、採菱、三崗。督糧衝、白洋河,姜巖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7個村民小組。 [1] 
2011年末,原浯溪河鄉轄龍潭橋、九龍山,老官坪,明月山,浯溪河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0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1年10月,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下轄13個行政村。 [4]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人民政府駐青林村。 [1]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區劃詳情
青林村
三崗村
老官坪村
金堰村
督糧衝村
明月山村
白洋河村
姜巖村
浯溪河村
莫南迴維村
九龍山村
龍潭橋村
採菱村
/
/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地理環境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位置境域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地處桃源縣東部,東與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接壤,南連漳江鎮、三陽港鎮,西接深水港鄉、北抵漆河鎮。 [1]  [2]  行政區域總面積101.08平方千米。 [5]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地形地貌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大部分為丘陵、平原。 [1]  [2]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水文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境內屬沅水系,沅江一級支流白洋河由北而南匯入沅江,二級支流浯溪河橫貫全境,流入白洋河。 [1]  [2]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自然資源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有金剛石、砂金等。 [1]  [2]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人口

2011年末,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轄區總人口250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51人,城鎮化率7%。另有流動人口6467人。總人口中,男性12714人,佔50.7%,女性12354人,佔49.3%;18歲以下4193人,佔16.7%,18~35歲6001人。佔23.9%;35~60歲10662人,佔42.5%;60歲以上4212人,佔16.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6692人,佔66.6%;有回、維吾爾、土家等5個少數民族,共8376人,佔33.4%。其中回族336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0.2%,維吾爾族2272人,佔27.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8‰,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8.9‰。 [1] 
2011年末,原浯溪河鄉轄區總人口1417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63人,城鎮化率4.7%。另有流動人口341人。總人口中,男性7367人,佔52%;女性6806人,佔48%,18歲以下2223人,佔15.7%;18~35歲2695人,佔19%;35~60歲6232人,佔44%;60歲以上3023人,佔21.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3788人,佔97.3%,有維吾爾。回,土家3個少數民族,共385人,佔2.7%。2011年,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5‰。 [2] 
截至2019年末,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户籍人口為40020人。 [5]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經濟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綜述

2011年,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財政總收入712.5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5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0萬元,增值税121萬元,企業所得税6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84元,比上年增長9.3%。 [1] 
2019年,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有工業企業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5]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農業

2011年,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農業總產值18000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鄉地區生產總值的32%。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8200噸,人均726幹克。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蔬菜。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15000畝,產量1961噸;蔬菜種植面積4800畝,產量5280噸,耕地面積25600畝,人均1畝。 [1] 
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0000頭,年末存欄20000頭;家禽飼養量60萬羽。
截至2011年末,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林地面積70700畝,其中用材林3300畝,經濟林15000畝,林木覆蓋率37%,話立本蓄積量14900立方米。 [1]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工業

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41家,職工3050人;工業總產值260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3%,佔全鄉地區生產總值的46%。 [1]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商業

2011年末,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有商業網點13個,職工38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7000萬元,比上年增長7.5%,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2000萬元。 [1]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金融

2011年,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財政總收入712.5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5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0萬元,增值税121萬元,企業所得税6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84元,比上年增長9.3%。
2011年末,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各項貸款餘額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 [1]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郵電業

2011年,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郵政業務總量10萬元,其中純收入3萬元。2011年電信業務收入160萬元。 [1]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社會事業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個,農民藝術團2個,從業人員65人,各類圖書室8個,藏書10000餘冊。
1982年,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建成鄉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5200户,入户率70%。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920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3所,在校生920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0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串、九年義務教育覆蓋串均為100%
2011年,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1萬元,比上年增長10%。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7.5%,比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有鄉級醫療衞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15個;病牀1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4.8張,固定資產總值62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0人,其中執業醫師26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1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體育事業

2011年末,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學校體育場3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0%。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社會保障

2011年,原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8户,人數84人,支出19.3萬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191.5元,比上年增長10%;城市醫療救助1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13人次,共支出3.6萬元,比上年增長12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82户,人數868人,支出.72.4萬元,比上年增長14.8%,月人均69.5元,比上年增長18%。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1人,撫卹事業費支出72萬元,比上年增長139%。敬老院1家,牀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20人。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9.8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0門,固定電話用户2000户,移動電話用户1.5萬户,互聯網用户853户。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交通運輸

2011年,226省道橫貫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因鄉人民政府駐於青林村,且境內居民多為回族、維吾爾族而得名。 [1] 
地方風俗
青林回維鄉是一個多民族鄉,全鄉有回族、維吾爾族、土家族、白族和苗族等5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都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回族、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重大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文物遺址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境內有古遺址15處、古墓羣4處,古窯址2處,古城址1處。古採菱城為春秋晚期至漢代的城址,現有殘垣10段,總長1425米,傳説為楚平王所建。古採菱城1983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餘長明、段林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湖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12:1677-1678.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餘長明、段林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湖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12:1665-1666.
  • 3.    湖南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的批覆  .湖南省民政廳[引用日期2022-02-18]
  • 4.    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2021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2-18]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