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力工程學校

鎖定
電力工程學校是個人出資舉辦市教育局、勞動局批准設立的民營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建校於2001年3月,校址大英縣民主(原川中礦區子弟學校)。
中文名
電力工程學校
創辦時間
2001年3月
辦學性質
民營中等職業教育學校
地    址
大英縣民主(原川中礦區子弟學校)
主要專業
機電一體化,計算機應用

電力工程學校學校簡介

學校地勢開闊、環境幽靜,供電穩定,交通便捷,既避免了城市的喧囂,又保證了學生與社會惡習的隔絕。在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社會多方面的支持下,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學校各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
截止目前,學校現有學生903人(其中在校學生506人,12個教學班。校外實習學生397人,8個教學班),春、秋季招生293人。生源主要來自本市大英、射洪、蓬溪、安居區、南充儀隴、南部、嘉陵區、高坪區、廣安鄰水、內江威遠、樂至、宜賓江安、西昌、阿壩等農村初(高)中畢業生。
學校以機電一體化和電子電器與維修與計算機應用三大專業為主。學校教師一專多能,均能跨學科任教,既有理論,又擅長實驗實作。學校共聘用教師32名,其中大學本科學歷14名,專科學歷18名,基礎課教師11名,佔教師總人數的42%,專業課教師15名,佔教師總人數的58%。

電力工程學校就業安置

幾年來,學生畢業後,分別由上海寶鋼、海爾集團、中國一汽、長慶油田、塔里木油田、佳能公司等國有大型企業或外資企業錄用。畢業生百分百實現就業,畢業學生工資待遇平均在1500元以上,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2003年7月機電專業畢業生徐斌在上海寶鋼工作,2004年秋任車間副主任,月工資近4000元;2004年7月機電專業畢業生黎龍在中國一汽工作,2005年冬任車間副主任,月工資近2800元;2005年機電專業畢業生周世軍在上海寶鋼工作,現任車間班長,月工資近2000元;2006年春電子與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劉亞麗在蘇州佳能工作,現任車間班長,月工資2200元。

電力工程學校貧困資助

學校每年對學習努力、嚴守校規校紀的貧困學生或單親家庭的學生,經本人申請,班主任籤據意見,學校考查,最後確定10名學生,每人給予500-1000元不等的學費減免,資助這部分學生完成學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2005年對機電三班學生彭小容減免學雜費3000元(特例)、胡貴兵1000元、楊東800元;機電四班胡冬平1000元、曾濤500元;電子一班張紅1000元、肖豔800元、電子二班景紅英1000元、廖鴻因800元、馬莉500元。

電力工程學校學校管理

校長辦公會議是學校最高決策機構,一切重大問題由校長辦公會議決定,學校下設行政辦、教務處、學生處、總務處、招生就業辦、保衞科、團委會。學校與內設機構負責人簽定了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從嚴管理。以穩定生源為主線,以教學工作為前提,以班務工作為核心,以學生就業安置為重點,全面實現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放心,讓社會認可,改善和加強後勤管理,嚴格安全保衞工作,鑄造和諧校園。
1、在安全工作管理上,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同時學校與各班班主任簽定安全責任書,並與學生(或家長)簽定安全責任協議。
2、在教學管理上,堅持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突出實踐、實作課;實行學生評課與教務處評課相結合,以學生評課為主。課堂教學與教師備課、作業佈置批改相結合,隨堂課與公開課相結合,評分結果與教師報酬掛鈎。
3、在學生管理上,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出校門憑藉班主任籤據的假條;加強對學生的“八榮八恥”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和擇業觀;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重點在預防和處理學生打架、吸煙、賭博、偷盜、染髮上,通過從嚴治理,該現象已基本絕跡;清潔衞生標準化、常態化,每天檢查兩次;學生清潔衞生、組織紀律、文明寢室的評比依據學校制定的《學生常規管理評分細則》,每週評選流動紅旗班級。具體由值周教師負責,學生會相關部門執行;重大節日舉辦文藝匯演、舞會、演講比賽等,豐富學生文化生活。
4、在食堂管理上,學校制定了《食堂衞生管理制度》,同時定期或不定期對飯菜質量進行抽查,並且定時收集彙總學生對食堂的意見和建議,以此對食堂予以監督。

電力工程學校辦學條件

1、學校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其中兩個運動場共3200平方米。
2、教師宿舍1200平方米;男生宿舍3600平方米、女生宿舍3200平方米;師生食堂500平方米。
3、教室14間1000平方米,學生課桌凳600套,師生用牀650套,教師辦公桌凳50套。
4、計算機(110台)操作室、三電實驗室(電工、電子、電力拖動)、焊工、鉗工、車工(包括數控車牀)實驗實習室、圖書閲覽室、多媒體教室、汽車模擬駕駛室,共佔用面積約1000平方米。
5、教練車兩台。

電力工程學校發展規劃

學校將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機遇,努力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增加教學設施設備的投入,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水平,擴大規模,每年招收新生500人,抓好學額鞏固,計劃採取滾動發展方式,同時採用貸款、集資等辦法,擴建新校區,力爭“十一五”期末在校學生人數達到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