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集窯

鎖定
雲集窯,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雲集鎮雲集村,是唐朝至元朝時期的古遺址。 [2]  [6] 
雲集窯臨湘江西岸,呈帶狀分佈,規格大、數量多。雲集窯為民間龍窯,始建於唐代末年,興盛於宋代,終於元代,燒造時間400餘年。雲集窯羣以燒製青瓷為主,瓷質細膩,施釉均勻.釉色以豆青、淡青翠青為主。另見少量褐色釉及釉下褐裏彩繪。器形有碗、碟、罐、壇、壺、缽等,品種多達30餘個。刻花、印花為裝飾技法主流,紋飾多樣,線條流暢,水波紋和植物變形圖案比較多見。瓷雕圖形多為人物或動物,器件上有窯名、紀年一類文字題刻。雲集窯是湖南省已發現規模最大、保存時間最長、貯存量最多的古窯址羣之一,對研究中國陶瓷發展有着重要價值。 [2]  [6-7] 
2013年,雲集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雲集窯
地理位置
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雲集鎮雲集村
所處時代
唐至元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378-1-37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雲集窯歷史沿革

雲集窯為民間龍窯,始建於唐末,盛於宋,終於元,燒造時間400餘年。 [3]  [6] 
1984~1986年,湖南省的文物普查中發現雲集窯。由於窯羣的大部分窯址坐落於雲集鎮的雲集村而得名。 [2] 
雲集窯 雲集窯
1997年10月至1998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衡陽市文物管理處和衡南縣文物管理所聯合組織衡南雲集窯址陶瓷考古發掘。清理兩座龍窯採集幹數件瓷器、瓷片。 [2]  [5] 

雲集窯遺址特點

綜述
雲集窯呈帶狀分佈在湘江西岸長約1000米,寬約300米的狹長地帶。現存窯址八座,曾發掘出土兩座五代至北宋的龍窯和大批器物標本以及珍貴文物。雲集窯羣以燒製青瓷為主,瓷質細膩,施釉均勻.釉色以豆青、淡青翠青為主。另見少量褐色釉及釉下褐裏彩繪。器形有碗、碟、罐、壇、壺、缽等,品種多達30餘個。刻花、印花為裝飾技法主流,紋飾多樣,線條流暢,水波紋和植物變形圖案比較多見。瓷雕圖形多為人物或動物,器件上有窯名、紀年一類文字題刻。 [2]  [3]  [7] 
2號龍窯
匣缽套燒 匣缽套燒
2號龍窯長近50米、寬2.7米,從窯頭擋火牆、火膛、窯室、窯壁直至窯尾的煙道均保存完好,窯室中的匣缽排列整齊有序,尚有少量保持原狀。2號窯上層覆蓋的堆積物厚達3米。2號龍窯出土3件自銘器物;一件是青瓷燈柄上刻有“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年號,即979年),一件是窯具墊餅底部刻有“衡陽縣界窯”,還有一件是窯具匣缽的中部刻有“黃竹下窯”。3件器物的自銘,將窯址的地域、名稱和絕對年代完整地反映出來,在中國屬首次發現。 [2]  [3]  [7] 

雲集窯文物遺存

雲集窯出土文物 雲集窯出土文物
雲集窯出土的瓷皿、瓷片主要有碗、盤、碟、枕、缽、盂、壺、瓶、罐等,胎質緊密堅硬,胎色青灰、灰白、赤孝灰。釉色呈草青、淡黃、天青、翠綠、青黃等,施釉均勻,晶瑩剔透。裝飾手法有印花、雕塑、彩繪、刻劃等。印花主要見於碗、碟器心,園形滿花圖案,有忍冬、蟲草、菊花、寶相花、水草魚紋、連珠紋及吉祥語“福壽嘉慶”“金玉滿堂”等。瓷雕有龍、鳳、魚、海獅、人物等。彩繪有花卉、飛禽等,其中釉下褐黑彩繪青瓷瓶為國內首次發現。刻劃內容有官吏像等。 [2] 

雲集窯文物價值

釉下褐黑彩繪青瓷瓶 釉下褐黑彩繪青瓷瓶
雲集窯址出土了大量青瓷和釉上、釉下彩繪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工藝水平,集南北陶瓷工藝風格,並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為中國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寶貴的實物資料,是中國陶瓷考古發現的又一重大突破。 [2]  [4] 

雲集窯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雲集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雲集窯旅遊信息

雲集窯地理位置

雲集窯遺址羣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雲集鎮雲集村。

雲集窯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雲集窯,路程約21.6千米,用時約3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