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天崮

鎖定
雲天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朱田鎮駐地西8.7公里處,因此崮比周圍其它山崮都高,經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據《費縣縣誌》記載,該崮又名雲台崮或雲彩崮,是著名沂蒙山區七十二崮之一。
中文名
雲天崮
地理位置
山東省臨沂市
佔地面積
2 km²
海    拔
568 m

雲天崮概況民情

雲天崮風光
雲天崮風光(6張)
雲天崮中間風化斷缺10餘米,形成東、西兩個山頭。如果在晴天,站在崮頂向北遠眺,北蒙山清晰可見。又因崮之高,每每起霧或雲淡風輕之時,雲天崮就會上霧封山或白雲環繞,因此雲天崮亦名雲彩崮。沿着若隱若現的上山小道,爬上了雲天相接的地方——雲天崮富人寨。頓時眼前豁然開朗。環顧四周,可見處處都是平整出來的地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富人寨上有許多屋舍的痕跡,處處都是斷壁殘垣。站在富人寨往西看,是另一個崮頂———窮人寨,離富人寨只有數十米,與富人寨不同,上面沒有屋舍的痕跡,只是一片平坦的土地,面積可達三四百畝。附近村民在那裏耕種土地。而且那裏還有一個蓄水池,據説,池內常年蓄有積水,可供人澆灌。 崮頂的一個山洞,田螺洞即當地人俗稱“嗚嘍牛子”洞,有一個泉眼不斷地往外冒水,水不在洞裏,而是在洞口,形成4米見方的水面,周圍的草生長得格外茂盛,而且這裏還有隻有水邊才能生長的水芹,這足以説明,這裏的流水應是常年不斷。山上全是大小不等的亂石,通往崮頂的小路崎嶇不平。雖然亂石堆積,可是這裏的人民非常勤勞,競把亂石間的碎石撿出來,平整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地塊。雖亂石間被平整出來的土地,大多面積還不如牛的肚子大,但還是種上花生、棉花,栽上了果木、樹苗。在這些村民的眼裏,有土的地方就能種地,當地人們相信,“人有多高,血有多高;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只要人不懶惰,他們就能得到收成。 雲天崮山前是元寶村,村中有一巨石形如元寶,據説,這塊石頭是從崮頂斷裂下來的,至今被村人視為神石,該村也因此而得名元寶村。

雲天崮古老傳説

雲天崮頂 雲天崮頂
傳説早在遠古時期,這裏曾是一片海,僅有云天崮浮出水面。當年有位娘娘曾駐過雲天崮,因此雲天崮西頭的大平頂又名娘娘頂。傳説娘娘登上雲天崮時是乘船來的,當時娘娘下船的地方仍然存在,就是今天雲天崮西側的小崮子。雲天崮頂部的懸崖,那裏黑白相間的地方就是海水淤積的痕跡,現在那懸崖底下還有一個“嗚嘍牛子”洞。傳説,當年海水消退以後,“嗚嘍牛子”沒有隨水而去,而是鑽進了洞裏。因而直到現在,洞裏還常年有水。
在雲天崮“嗚嘍牛子”洞西邊緊鄰山頂上的一片林子裏,有一個蛛蛛子精(當地對蜘蛛的稱呼),蛛蛛子精織出一張大網,每當颳風時,風吹着蜘蛛網“卟卟”作響,崮下村民一聽到“卟卟”聲,便知過不了多久就會下雨。這也成為附近百姓預報天氣的一種奇特方式。 [1] 

雲天崮悠久歷史

雲天崮山腰 雲天崮山腰
雲天崮頂上富人寨、窮人寨得名,是因在清朝咸豐十一年,當地百姓為抵禦安徽捻軍,紛紛上山結寨。因雲天崮中間風化斷缺10餘米,形成東、西兩個山頭。富人怕沾到窮人的窮氣,不讓窮人上寨,因此,兩夥人分類佔據了東西兩個山頭。由於西山頭可以登上崮頂的路口很多,有錢人總感覺不安全,沒有人願意上這個崮,所以上面大多都是窮人,被稱為窮人寨。東頭雖然面積小,但崮勢險峻,且該崮僅有一條道路可以上去,屬易守難攻之地。因此,當時的許多有錢人都躲到了上面,並在下面修建圍牆,在上面建房子,居崮而住,該崮也因住的都是富人而得名。現在富人寨上的古房屋與圍牆遺址還清晰可辨。當時富人寨上沒有水吃,住在富人寨的人還是要指望吃雲天崮腳下“嗚嘍牛子”洞的泉水生存,只好挖溝開渠將水引到富人寨下。窮人寨與富人寨各自為生。後來,窮人寨響應捻軍,參加了幅軍,富人寨被迫投降。 1938年,雲天崮、小崮子和天寶山被土匪頭目連德三佔領,作惡多端,八路軍686團奉命在此圍崮攻打連德三。雲天崮雖然大,但上去的通道太多,更是不好守。在八路軍強大的軍事、政治攻勢下,這裏的土匪被困了兩天就投降了,八路軍不戰而勝。現在還流傳,八路軍僅僅兩炮就將小崮子上的土匪給打跑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