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滄源巖畫

鎖定
滄源巖畫,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勐省、勐來鄉境內文化遺址。滄源巖畫是用赤鐵礦粉與動物血調合成顏料繪製在距地面高2至10米左右的石灰岩崖面上,可辨認的圖像有1063個,包括人物、動物、房屋、樹木、太陽等,多為狩獵和採集場面,也有舞蹈、戰爭等內容。滄源巖畫具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採用剪影式輪廓畫法描繪人物,繪製技法簡單、粗率,造型稚拙、古樸,已被列為雲南省重點保護文物。
中文名
雲南滄源巖畫
外文名
All the paintings
海    拔
1200~2000米
位    置
勐乃鄉

雲南滄源巖畫遺址簡介

滄源是一個多山的地方,這裏森林茂密,珍禽異獸活躍其中,每年5~9月,充沛的雨水滋養萬物生長。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裏成為自古以來各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園。滄源崖畫至今共發現15個點,全都分佈在海拔1200~2000米之間的山上。其中,第一、第二、第六、第七等巖畫點,畫面內容較為豐富,也更具代表性。
勐乃鄉東北鬱鬱葱葱的山上,一塊灰黃色的崖壁醒目地突起,就是第一巖畫點。在這兒附近居住的傣族和佤族都認為,崖壁上住着可以賜福給人的仙人,因此每逢過年他們都會從村寨趕來祭祀,遇到生病或者什麼困難,也會到這裏來拜求仙人尋找解救之法。

雲南滄源巖畫其他信息

30米長的崖壁上,巖畫在眼前蔓延開去。崖畫的繪畫手法像是一種剪影,簡單卻特點鮮明。有一處畫面上數十隻猴子排成一列,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行進,上爬的猴子尾巴下垂,下坡的猴子則長尾上翹,當地人説猴羣爬山的情形也的確如此。猴羣之下,是眾多的牛的圖案,扁長的牛角一看便知是水牛。它們有的被人騎在背上,有的被人牽着,有的被張滿弩的人瞄準,有的兩兩相對,作出格鬥的架勢。牛是雲南古代民族尤其崇拜的動物,牛頭是力量和財富的象徵。古代祭祀儀式的主持者都是手持牛頭的。在牛圖像的右邊,呈現出一系列豐富的雜技表演:頂杆、弄丸、雙人疊立……熱鬧非凡。畫幅的最下面是人們持弩獵象、獵豹的場景。至今,野象還在滄源的班洪、班老兩地出沒。
第二地點位於丁來大寨通往曼坎的路旁,這裏最著名的是一幅規模宏大的“村落圖”。幹欄式房屋圍繞而成的村落井然有序,村子中間的空地上,矗立着兩座大型房屋,像是公共集會地或是部落首領的居所。村子外邊,肩扛長兵器的戰士排着隊伍凱旋而歸。旁邊的小路上,人們帶着各種牲畜趕往村子,那是這次戰爭的戰利品。
從曼坎前往勐省,一路上看着蒼翠的阿佤山,甘蔗巍然成林,茂密的雲南松像一頂頂綠色的草帽扣在一個個山頭上;佤族的村寨包圍在大青樹和巨龍竹之中。不遠處的綠蔭之中,又是一處灰黃的峭壁,那就是第六巖畫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