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籠頂

鎖定
雞籠頂是陽春市名山之一,是廣東珠江支流南江(羅定江)的發源地。
雞籠頂位於陽春市雙滘鎮,為陽春、高州、信宜三市界山,主峯海拔1280.5米。此山沒有經過開發。山上峯巒疊嶂,山脈縱橫,山石聳立,綠色葱葱。
雞籠頂山位於陽春雙滘鎮七星村北部,海拔1280.5米,是陽江第二高峯,橫卧在陽春與高州、信宜交界處。
山頂有大面積高山草甸和灌木林,有小平原、小山包、小盆地、小湖泊、小流泉、小濕地,有蟾蛤石、“陽元石”、“陰元石”、“雙乳峯”,實為山中一絕。
在兩座小山峯谷間,還有個大石鼓,嵌在山峯側邊,據説底部是空的,無論是地震還是風吹雨打,始終毅然不倒,人們往上面輕輕敲打,下面發出低沉的隆隆聲響。
中文名
雞籠頂
地理位置
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雙滘鎮 [1] 
氣候條件
温帶高原性氣候
開放時間
每年的春夏季節(7;00-23:00)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120 km²
著名景點
大地母親大草原
主峯海拔
1280.5米

雞籠頂雞籠頂簡介

山中流水 山中流水
要登雞籠頂可從陽春、高州、信宜三面沿彎曲蜿蜒的山間小道往上爬。途中可見各種樹林、竹子、山花、草地、石頭、流泉。
最惹人注目是十二楞嶺,十二道山脈像梳子排列。
十二座山峯似雄獅昂首而立,又酷似十二匹奔騰的駿馬,這雄姿惟妙惟肖,蔚為壯觀。
這裏面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相傳遠古時候,這裏風雨成災,當地老百姓飽受風災和洪災之苦,玉皇大帝看到人們飽受如此災難折磨,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命十二天兵下凡來到這裏,化作十二道銅牆鐵壁,擋住了風雨洪災,從此這裏的百姓再無饑荒,過着安居樂業的生活,而這十二道屏障也隨着歷史的變遷演變成十二座山峯,屹立在天地間。
山頂有大面積高山草甸和灌木林,有小平原、小山包、小盆地、小湖泊、小流泉、小濕地,有蟾蛤石、“陽元石”、“陰元石”、“雙乳峯”,實為山中一絕。在兩座小山峯谷間,還有個大石鼓,嵌在山峯側邊,據説底部是空的,無論是地震還是風吹雨打,始終毅然不倒,人們往上面輕輕敲打,下面發出低沉的隆隆聲響。
在雞籠頂主峯,有兩個界碑,一個是陽春與信宜的43號界碑,另一個是陽春、高州、信宜三市的三角型“O”號界碑,上面標有“粵府一九九二”字樣,在這裏可以享受一腳踏三市的快樂。
山中野花 山中野花
七十年代時期,設立於雞籠頂山腳下,以前有幾十户人,主要從事養殖牛、羊,護林防火等工作,種有茶葉,茶子等,九十年代初,由於護林防火的木材已經砍伐,那裏的人也搬離那裏,記得小時候那裏晚上經常颳風,山上還能挖到野生百合,七葉蓮也有生長,還能經常抓到虎紋蛙,大頭烏龜等。

雞籠頂雞籠頂風光獨特

雙乳峯 雙乳峯
雞籠頂的風光很獨特,灌木林與草地涇渭分明,山脊全部長着厚厚硬實實的一層草皮,最高的草不超過20公分。
而山坳全部長着蒼翠的灌木林。這裏數量繁多的動植物種類、高濃度的負離子、充裕的水資源都十分適合“森林浴”。

雞籠頂自然資源

雞籠頂 雞籠頂
雞籠頂位於雙滘七星湧,這裏有羅定江的分支,水資源豐富,森林資源更是豐富,周圍大山環繞猶如仙境,全部植物共有226科,1018屬,2421種,還有很多類珍稀動物,如金絲猴等國家保護動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