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雜木林

鎖定
雜木林,廣泛分佈於山地丘陵區,屬於落葉闊葉林,主要以麻櫟、水榆花楸、赤楊為主。
中文名
雜木林
外文名
Mixed Broad-leaved forests
類    型
落葉闊葉林
分佈於
山地丘陵
代表樹種
麻櫟、水榆花楸、赤楊
羣落結構
喬木層、灌木層、草木層、地被層

雜木林簡述

雜木林係指多種闊葉樹混生、優勢種不明顯的落葉闊葉林,分佈於山地丘陵區。膠東山丘區落葉闊葉雜木林樹種以麻櫟、水榆花楸、赤楊為主;魯中南山丘區(特別褐土地帶)樹種以黃櫨、黃連木、欒樹、榆、小葉樸、山合歡為主;長白山林區樹種以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櫟 [1] 
雜木林植物以温帶樹種為主,兼有一定熱帶分佈類羣,顯示出温帶與北亞熱帶交匯的特徵。地形、坡度、坡向、海拔等因素對羣落物種都有所影響。
雜木林在生長過程中,有凋落物落到地面,形成枯枝落葉層。它所含有的營養元素可以歸還給土壤,所含有機碳,成為一些有利於土壤肥力的微生物的能源,能增加土壤養分含量或其有效性,並可形成腐殖質。因此,凋落物的數量以及其營養元素含量和分解速度,對於土壤的養分平衡,有着重要的影響。 [2]  人為開墾對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明顯影響,長期耕種會導致土壤養分流失,從而致使土壤有機質總含量相對較低。 [3] 
雜木林主要樹種樹幹的營養元素含量和杉木相近,有的某些元素含量較山木稍高,有的某些元素較杉木稍低。

雜木林羣落結構

雜木林喬木層

喬木層主要由樺木科鵝耳櫪屬(Carpinus)、殼鬥科櫟屬(Quercus)、胡桃科胡桃屬(Juglans)、榆科樸屬(Celtis)、漆樹科漆屬(Toxicodendron)、黃連木屬(Pistacia)、苦木科苦木屬(Picrasma)、槭樹科槭屬(Acer)、椴樹科椴屬(Tilia)、鼠李科枳木具屬(Hovenia)、芸香科吳茱萸屬(Euodia)、山茱萸科木來木屬(Cornus)、無患子科欒樹屬(Koelreuteria)、楊柳科楊屬(Populus)、木犀科木岑屬(Fraxinus)、紫葳科梓屬(Catalpa)、柿樹科柿屬(Diospyros)等20餘科的30餘屬、40餘種樹木構成,高度5m~ 20m,超過20m的極少。該層又可區分出二個亞層,第一亞層高10m以上,主要由胸徑40cm以上的粗大鵝耳櫪、胡桃楸、大葉樸、長裂葛蘿槭、北枳木具、木來木、響葉楊組成;第二亞層高在10m以下,主要由胸徑5cm~ 40cm的鵝耳櫪、蒙古櫟、槲櫟、元寶槭、黃連木、小葉樸、紫椴、臭檀、漆樹、大葉白蠟等構成。

雜木林灌木層

灌木層主要由漆樹科黃櫨屬Cotinus)、樟科山胡椒屬(Lindera)、豆科胡枝子屬(Lespedeza)、榆科榆屬(Ulmus)、桑科桑屬(Morus)、柘屬(Cudrania)、構樹屬(Brouss- onetia)、薔薇科繡線菊屬(Spiraea)、李屬(Prunter)、懸鈎子屬(Rubus)、花楸屬(Sorbus)、木旬子屬(Cotoneaster)、衞矛科衞矛屬(Euonymus)、椴樹科扁擔木屬(Grewia)、虎耳草科溲疏屬(Deutzia)、木犀科連翹屬(Forsythia)、丁香屬(Syringa)、八角楓科八角楓屬(Alangium)、胡頹子科胡頹子屬(Elaeagmus)、杜鵑花科杜鵑花屬(Rhododendron)、五加科刺楸屬(Kalopanax)、山礬科山礬屬(Symplocos)等近20個科的40餘屬、70餘種植物構成。

雜木林草木層

草本層主要由金粟蘭科金粟蘭屬(Chloranthus)、蓼科的蓼屬(Polygonum)、酸模屬(Rumex)、石竹科的石竹屬(Dianthus)、假繁縷屬(Pseudostellaria)、蚤綴屬(Arenaria)、繁縷屬(Stellaria)、毛茛科的毛茛屬(Ranunculus)、烏頭屬(Aconitum)、耬鬥菜屬(Aquilegia)、唐松草屬(Thalictrum)、鐵線蓮屬(Clematis)、罌粟科的白屈菜屬(Chelidonium)、紫堇屬(Cory-dakis)、景天科的景天屬(Sedum),薔薇科的龍芽草屬(Agrimo-nia)、地榆屬(Sanguisorba)、蛇莓屬(duchesnea)、萎陵菜屬(Potentilla)、水楊梅屬(Geum)、豆科的草木犀屬(Melilotus)、野豌豆屬(Vicia)、香豌豆屬(Lathyrus)、雞眼草屬(Kummerowia)、胡枝子屬(Lespedeza),酢漿草科的酢漿草屬(Oxalis)、堇菜科的堇菜屬(Vioa)、秋海棠科的秋海棠屬(Begonia)、柳葉菜科的露珠草屬(Circaea)、柳葉菜屬(Epilobium)、傘形科的防風屬(Saposhnikovia)、柴胡屬(Bupleurum)、前胡屬(Peucedanum)、報春花科的珍珠菜屬(Lysimachia)、紫草科的斑種草屬(Bothriospermum)、附地菜屬(Trigonotis)、紫草屬(Lithospermum),唇形科的筋骨草屬(Ajuga)、野芝麻屬(Lamium)、香茶菜屬(Rabdosia),玄蔘科的通泉草屬(Mazus)、山蘿花屬(Melampyrum)、松蒿屬(Phtheirospermum)、馬先蒿屬(Pedicularis)、陰行草屬(Siphonostegia)、婆婆納屬(Veronica)、透骨草科的透骨草屬(Phryma),茜草科的茜草屬(Rhbia)、豬殃殃屬(Galium)、桔梗科的黨蔘屬(Codonopsis)、桔梗屬(Phatycodon)、沙蔘屬(Adenophora)、菊科的澤蘭屬(Eupatorium)、豕希薟屬(Siegesbeckia)、兔兒傘屬(Symeilesis)、大丁草屬(Leibnitzia)、蒼朮屬(Atractylodes),禾本科的隱子草屬(Cleistogenes)、鵝觀草屬(Roegneria)、臭草屬(Melica)、求米草屬(Oplismenus)、莎草科的苔草屬(Carex)、天南星科的天南星屬(Arisaema)、半夏屬(Pinellia)、鴨跖草科的鴨跖草屬(Commelina)、百合科的鈴蘭屬(Convallaria)、黃精屬(Polygonatum)、鹿藥屬(Smilacina)、萬壽竹屬(Disporum)、山麥冬屬(Lirio- pe)、萱草屬(Hemerocallis)、薯蕷科的薯蕷屬(Dioscorea)、蘭科的火燒蘭屬(Epipactis)、羊耳蒜屬(Liparis)等,30餘科、90餘屬、260餘種植物構成。

雜木林地被層

地被層主要由鱗毛蕨科、鐵角蕨科、山龍骨科、腫足蕨科、中國蕨科的10餘種蕨類,地錢科、曲尾蘚科、叢蘚科、提燈蘚科、澤蘚科、樹生蘚科、羽蘚科、涓蘚科的20餘種苔蘚植物,以及數種樹生和石生地衣構成。
參考資料
  • 1.    劉足根, 朱教君, 袁小蘭,等. 遼東山區次生林主要樹種種羣結構和格局[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07, 29(1):12-18.
  • 2.    李昌華. 杉木人工林和闊葉雜木林土壤養分平衡因素差異的初步研究[J]. 土壤學報, 1981(3):255-261.
  • 3.    楊青青, 丁兆運, 餘雪標,等. 人為開墾對自然雜木林土壤有機質的影響[J]. 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自然科學版, 2015, 33(4):37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