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雜交狼尾草

鎖定
雜交狼尾草是禾本科狼尾草屬多年草本植物。鬚根發達,根系擴展範圍廣;莖稈圓柱形,株形明顯鬆散;葉面光滑或疏被細毛,中肋明顯,葉鞘光滑無毛,與葉片連接處有紫紋;圓錐花序密集呈穗狀,黃褐色;不結實或偶有結實。 [4] 
雜交狼尾草原產於熱帶地區, [4]  適宜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種植;已經已廣泛在中國江蘇、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安徽等地種植;喜温暖,濕潤氣候,耐熱、耐濕,亦較耐乾旱,耐寒性差,植株受凍易枯死;在温度較低的暖温帶、北亞熱帶地區不能自然越冬,需用温牀保護植種越冬,抗倒伏,較耐鹽鹼,對氮肥敏感,需肥量多;耐鹽性強; [5]  用雜交種子播種或通過根莖無性繁殖。 [5] 
雜交狼尾草較好地綜合了象草高產和美洲狼尾草適口性好的優點,可作牛羊飼料,可作魚、兔、鵝等飼料;除青刈外,還可調製青貯利用。 [5] 
中文名
雜交狼尾草
拉丁學名
Pennisetum glaucum × purpureu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亞    科
黍亞科
黍族
亞    族
蒺藜草亞族
狼尾草屬
御谷×象草
品    種
雜交狼尾草

雜交狼尾草形態特徵

雜交狼尾草
雜交狼尾草(6張)
禾本科狼尾草屬多年草本植物 [4]  。根深密集,鬚根發達,下部的莖節能長氣生根。因具有強大的根系,故植株高大,一般株高3.5米左右,最高可達4米以上,莖杆圓形,叢生,粗硬直立,一般每株分櫱20個左右。單株栽培的植株分櫱可達200個以上。每個分櫱莖約有20-25個節間。葉呈長條形,互生,葉片長60-80釐米,寬2.5釐米左右,多次刈割再生苗的葉片較窄;葉比象草多,且苞葉上面毛較少,葉片邊緣密生剛毛,中肋明顯。葉鞘和葉片連接處有紫紋。葉色比象草淡,質地較象草柔嫩。圓錐花序成柱狀,穗黃褐色,長20-30釐米,穗徑2-3釐米,小穗披針形,近於無柄,2-3枚簇生成一束,每簇下圍以剛毛組成總苞,由於花葯不能形成花粉,或者柱頭發育不良,沒有輔助特殊的育種手段一般 [1]  不結實或偶有結實。 [4] 

雜交狼尾草生長環境

雜交狼尾草適宜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種植 [5]  ;在日平均氣温達15℃以上時才開始生長;生長最適温度為25-35 ℃,能耐40 ℃以上高温天氣;氣温低於10 ℃時,生長明顯受到抑制;低於0 ℃的時間稍長,就會被凍死。 [1] 

雜交狼尾草產地生境

雜交狼尾草原產於熱帶地區 [4]  ,雜種一代主要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栽培, [1]  廣泛在中國江蘇、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安徽等地種植。 [5] 

雜交狼尾草生長習性

雜交狼尾草喜温暖,濕潤氣候,耐熱、耐濕,亦較耐乾旱,耐寒性差,植株受凍易枯死;在温度較低的暖温帶、北亞熱帶地區不能自然越冬,需用温牀保護植種越冬,抗倒伏,較耐鹽鹼,對氮肥敏感,需肥量多;耐鹽性強; [5] 

雜交狼尾草繁殖方法

雜交狼尾草於花葯不能形成花粉,或者柱頭髮育不良,沒有輔助特殊的育種手段一般難以結籽, [1]  故用雜交種子播種或通過根莖無性繁殖。 [5] 
雜交狼尾草的無性繁殖,可利用根莖進行保種越冬。保種地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周圍開好排水溝,底土要熟土。越冬保種的雜交狼尾草至第二年,當氣温達10-15℃時,即可移出栽插。 [2] 
具體保種方法如下:
根茬保種法:在霜降前,將植株刈割,留茬15-20釐米,然後將根挖起。移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温室或雙層塑料薄膜大棚內,並用肥土將根間填實、踏緊,然後澆水適量,棚內温度保持在5-10℃;如在晴天有充足的陽光照射,會使棚內温度升高,此時可掀開塑料薄膜進行通風降温,如果温度在0℃以下,可用雙層塑料,並在棚上加蓋一層草簾,棚內根茬上蓋一層乾草, 以保温。
莖杆保種法:在初霜前半個月,將生長100天左右的莖杆切成小段,(每小段帶有1個腋芽),以10釐米×15釐米的株行距密插於坑內,每畝大棚約插4萬株左右,插栽後澆水,保證成活,保種期加強水肥管理。使冬前有2-3個分櫱。如植株過高,為了避免養分的大量消耗,則可刈割過高部分。
坑埋莖杆保種法:挖坑地點要選擇向陽避風,地勢高燥處,坑的大小根據埋莖杆的多少而決定,一般坑深50-60釐米。為了防止坑內積水,坑底開挖排水溝,並在坑底鋪上一層幹葉或乾草,在初霜前選擇粗壯的莖杆砍下後去掉葉片和嫩梢,紮成小捆堆在坑內,堆積高度稍高出坑面。為了使坑內通氣可以插2-3根塑料管,然後上面覆蓋泥土10-15釐米。再在上面蓋上一層塑料薄膜,這種保種法較簡便,但成活率低。 [2] 

雜交狼尾草栽培技術

育苗移栽:選擇具有較好肥力、排灌方便的地塊作為苗圃,經深耕、去除雜草後,耙細、整平、作畦,畦寬1.2米。當氣温穩定在15℃以上時即可播種。在雲南熱區宜在4月中旬播種,播種後覆土1-1.5釐米,保持土壤濕潤,5-7天即可出苗。當幼苗生長至6-8片葉時,選擇下午或陰天時即可移向大田栽種。每畝苗牀的種苗可栽種30-40畝大田,大田栽培每畝3萬株/左右,移栽的行株距以40-50釐米為宜。移栽時先行挖穴,並向穴中澆水。
扦插栽植:選擇較粗壯、芽眼突出、芽飽滿、無損傷的種苗植株,用鋒利的切刀斜切成具有2-3個芽節的種苗,節芽朝上,雙芽節苗第一個芽埋於土中,另一個芽裸露,蓋土至剛好接觸裸露芽;單芽節苗讓芽淺埋於土壤中,後蓋上疏散的細土即可。也可分根繁殖,在按株行距40釐米×50釐米移栽。當幼苗長出3-4片葉時,應施用1次壯苗肥,每畝2-3千克尿素。
田間管理:雜交狼尾草對氮肥敏感,高氮肥能夠獲得最快的生長速度。除了用沼液灌溉外,每次刈割後都應施用追肥1次,每次施用尿素15-20千克/畝。雜交狼尾草對鋅元素特別敏感,當植株出現發白或葉間失綠時,為缺鋅的表現,應及時追施鋅肥,常用“一水硫酸鋅”施入植株旁,每畝2-3.0千克;也可用0.05-0.1%的硫酸鋅溶液,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1-2次。雜交狼尾草只有水肥同時充足的條件下,才能獲得穩產高產量。因此,要經常用沼液或水灌溉。 [1] 
刈割:全年刈割4-7次,每畝年鮮草產量5000-10000千克。在中國北緯28°以南的地區種植,可自然越冬,作為多年生利用。在乾旱少雨季節,不會枯死,仍可獲得一定產量。在根部淹水時間較長的情況下,也不會被淹死,只是長勢差。60-70天后株高達1-1.5米即可刈割。 [1] 

雜交狼尾草主要價值

雜交狼尾草較好地綜合了象草高產和美洲狼尾草適口性好的優點,可作牛羊飼料,可作魚、兔、鵝等飼料;除青刈外,還可調製青貯利用。 [5]  雜交狼尾草供草時期,在中國華南地區可達300天以上,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可持續180-200天,供草盛期在一年的6、7、8、9月份。雜交狼尾草的粗蛋白、氨基酸及其他營養成分較高。幹物質含量15.2%,粗蛋白9.95%、氨基酸10.8%、粗脂肪3.47%、無氮浸出物43.3%、粗纖維32.9%,灰分10.22%。 [3] 
參考資料
  • 1.    雜交狼尾草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官方網站、雲南省農科院、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引用日期2020-10-14]
  • 2.    劉山喬.雜交狼尾草的越冬保種管理[J].漁業致富指南. 2008年21期:36
  • 3.    郭彥軍主編,三峽庫區生態草地建植與管理,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12,第105頁
  • 4.    雜交狼尾草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4-11]
  • 5.    蘇加楷,張文淑編著,牧草良種引種指導,金盾出版社,2007,第2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