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墩春秋墓

鎖定
雙墩春秋墓,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南距淮河北岸3.5千米,東北距北淝河2.5千米,雙墩春秋墓為具有較大型封土堆的春秋時期墓葬,由雙墩一號春秋墓和雙墩二號春秋墓組成,兩墓相距80米,其中位於北側的為雙墩一號春秋墓,即鍾離君柏墓;南側的為雙墩二號春秋墓,於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進行搶救性發掘。 [3] 
蚌埠雙墩春秋一號墓隨葬器物十分豐富,主要放置在南槨室的器物箱內,以大量銅器、彩繪陶器、石器、玉器為主,還有少量幾何印紋陶器以及海貝、金箔飾件等,共計400餘件。另有2200餘件土偶及漆木器。雙墩一號墓的發現印證了春秋時期鍾離古國確實存在,起到了補史證史的重要作用。其結構為特殊的圓形墓坑,"五色土""白土墊層""放射線""土丘""土偶牆""十字形墓底埋葬佈局"等象徵性的遺蹟現象,天宇式的墓式結構,是墓葬考古史上的新類型。 [3] 
2013年5月,雙墩春秋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雙墩春秋墓
地理位置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
所處時代
春秋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    號
7-0579-2-063

雙墩春秋墓歷史沿革

20世紀70年代,曾將兩座封土堆頂部推平以建設軍用雷達站,並挖開封土修建了磚混結構的防空設施,致使兩座古墓遭到嚴重破壞。當地駐軍撤防後,廢棄的防空洞給墓葬保護帶來了極大隱患。 [6] 
發掘墓葬
發掘墓葬(2張)
2005年6月,位於北側的一號墓被盜未遂。 [5] 
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蚌埠市博物館組成考古隊, [5]  對位於北側的雙墩一號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3] 
2008年,雙墩春秋墓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3] 
2018年4月,蚌埠雙墩遺址(含雙墩春秋墓)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處成立。 [4] 

雙墩春秋墓墓羣格局

雙墩春秋墓綜述

雙墩春秋墓為具有較大型封土堆的春秋時期墓葬,由雙墩一號春秋墓和雙墩二號春秋墓組成,兩墓相距80米,其中位於北側的為雙墩一號春秋墓,即鍾離君柏墓;南側的為雙墩二號春秋墓。蚌埠雙墩一號墓自土偶牆遺蹟向下掘出深穴,圓穴之中設計"距"形墓室。墓主槨室居"臣"形之中略偏北,其四周共有12個隨葬坑,東、西、北側均有3個較窄殉人木棺,南側有殉一人木棺。器物槨室位於南側殉人之南,分南北兩箱,南箱置食物,北箱置器物。10具殉者圍繞墓主呈"三三三一"的殉葬結構。 [3] 
雙墩春秋墓封土堆高9米,底徑60米,未夯築。封土和墓坑內的填土均為黃、灰(青)、黑、紅、白等五色顆粒混合土。封土堆底部墓口外的生土層之上有一層厚20—30釐米的白土墊層。
雙墩春秋墓墓坑為大型圓形豎穴土坑,直徑20.2米、深7.5米。墓坑2米下有生土二層台。正東向有14級階梯式短墓道,長6.3米、寬3.2米。圓形墓底直徑14米。在墓底形成十字型埋葬佈局。在二層台以上的填土層中發現三層不同的由五色填土或“土偶”構成的遺蹟現象。填土層中,沿墓坑一週有深色填土帶圍繞着中間“放射線形狀”遺蹟現象。疊壓在“放射線形狀”遺蹟層下的填土層中,用填土構築的“土丘”跡象,土丘沿墓坑一週構築18個。同時在該填土層中放置1000多個泥質“土偶”。疊壓在土丘與“土偶”層下,在二層台內緣上,用3—4層“土偶”壘砌成高34—40釐米左右牆體形狀。 [2] 

雙墩春秋墓結構

  • 五色土
墓葬的封土及墓坑內填土使用了黃、灰(青)、黑、紅、白等五色顆粒狀混合土。這種混合土並非全部產自當地,有些需異地選擇和採運,並需要人工混合成深淺不同的顏色。 [3] 
  • 白土墊層
白土墊層在墓葬封土堆底部,即封土堆下、墓口外鋪墊有0.2—0.3米的白色細石英砂(風化泥)環狀白土層,直徑約60米,從高空俯視,形似玉璧。這種遺蹟現象在中國已發現的墓葬中從未見過。 [3] 
  • 放射線遺蹟
在墓坑口下0.7米深的填土層中,發現沿墓坑有一週寬約2米的深色填土帶,圍繞着中間的放射線狀遺蹟。這種放射線狀遺蹟由深淺不同的五色填土構成,從墓坑中間向四周輻射,呈扇面狀,共有20條,除東南角4條線似被擾亂外,其他方位的輻射線都很清晰,並有一定的角度規律,從空中俯瞰,彷彿輪盤。 [3] 
  • 土丘、土偶
土偶 土偶
土丘、土偶疊壓在放射線遺蹟層下,距離坑口0.7—1.4米深的填土層中,發現土丘狀遺蹟,在該填土層中還放置有大量土偶。土丘在沿墓坑邊一週約2米寬的範圍內分佈,共有大小不同的土丘18個,基本呈饅頭狀,底徑1.5—3米不等。從發掘剖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個土丘都是由中心開始用不同顏色的土逐層堆築而成。在發現土丘的這層填土中,還放置有1000多個泥質土偶,土偶形狀為尖頂圓體或方體,體表有明顯的繩索痕,高0.2至0.25米,直徑0.1至0.15米。靠近墓坑周邊的土偶多成組分佈,而墓坑中間的土偶多呈分散狀態,只有少數地方比較集中地分佈。 [3] 
  • 土偶牆
土偶牆疊壓在土丘與土偶遺蹟層下,在距墓坑口1.4—2米深的生土二層台一週內緣部是由3—4層土偶壘砌成牆體狀的內壁,高0.34—0.4米。土偶牆和內壁由黃色泥沙填充,上部平抹白泥土,與墓壁白泥層連為一體。清理掉黃色泥沙後,土偶壘砌的牆體突出。特別是在墓道兩側,土偶牆均有一個方形的轉角,轉角中間有可容人的空間,墓道兩側均有台階通往走廊。 [3] 

雙墩春秋墓文物遺存

遺存文物
遺存文物(2張)
蚌埠雙墩春秋一號墓隨葬器物十分豐富,主要放置在南槨室的器物箱內,以大量銅器、彩繪陶器、石器、玉器為主,還有少量幾何印紋陶器以及海貝、金箔飾件等,共計400餘件。另有2200餘件土偶及漆木器。 [3]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在編鐘正部、發現“唯王正月初吉丁亥童麗(鍾離)君柏作其行鍾童麗之金”的銘文。在青銅簠內底發現“唯王正月初吉丁亥童麗(鍾離)君柏擇其吉金作其食簠”銘文等。 [2] 

雙墩春秋墓研究價值

蚌埠雙墩一號墓的墓主是春秋時鐘離國國君柏。有關鍾離國的記載最早見於《春秋》與《左傳》,但相關文獻記載十分匱乏。雙墩一號墓的發現印證了春秋時期鍾離古國確實存在,起到了補史證史的重要作用。其結構為特殊的圓形墓坑,在封土與填土中構築多種寓意深奧的從未見過的"五色土""白土墊層""放射線""土丘""土偶牆""十字形墓底埋葬佈局"等象徵性的遺蹟現象,氣勢壯觀宏大。其天宇式的墓式結構開創了一代鍾離國葬俗新風,是淮河流域中游地區人類在墓葬建築史上的創新,是墓葬考古史上的新類型。 [3] 

雙墩春秋墓保護措施

2013年5月,雙墩春秋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雙墩春秋墓旅遊信息

雙墩春秋墓地理位置

雙墩春秋墓位於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南距淮河北岸3.5千米,東北距北淝河2.5千米,位於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範圍內的台地之上。 [3] 

雙墩春秋墓交通路線

北京市——京台高速——連霍高速——京台高速——淮上大道——特步大道——雙墩春秋墓
廣州市——大廣高速——滬渝高速——京台高速——淮上大道——特步大道——雙墩春秋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