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雁窩島城址

鎖定
雁窩島城址,位於黑龍江省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紅興隆分局八五三管理站實驗區境內 [1] 
雁窩島城址周長約1171米,面積約76600平方米,整體大致呈梯形,出土磨製骨魚鏢、骨鏢;鐵刀、鐵釦、手製黑陶罐、紅衣陶片、黃褐陶片等。雁窩島城址為肅慎族系文化遺存研究提供了實證資料,對研究雁窩島文化具有歷史、文化和旅遊價值 [2] 
2006年5月25日,雁窩島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雁窩島城址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766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Ⅰ-64
所處年代

雁窩島城址歷史沿革

雁窩島城址 雁窩島城址
商周時期,雁窩島城址始建 [1] 
隋唐,雁窩島城址被靺鞨族延續利用 [1] 
20世紀80年代,雙鴨山市考古工作者對雁窩島城址進行了考古調查 [1] 
2013年4月30日和5月2日, 雙鴨山市考古工作者對雁窩島城址進行了2次考古複查 [1] 

雁窩島城址遺址特點

雁窩島城址 雁窩島城址
雁窩島城址周長約1171米,面積約76600平方米,其中北長約332米,東長約192米,南長約341米,西長約307米,整體大致呈梯形,海拔高程為66米,城牆現存殘高1米,牆基底寬13米、頂寬3米。南牆有城門,設有甕城,牆為夯土版築。城外四周有城壕,寬4米,深2米 [1] 

雁窩島城址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 文物遺存
雁窩島城址北古墓羣,出土磨製骨魚鏢骨鏢鐵刀、鐵釦、石鑿、羊拐、手製黑陶罐、紅衣陶片、黃褐陶片等,以及素面夾砂黑陶口沿殘片、按壓紋夾砂黃褐陶器底殘片、黃褐陶口沿殘片、方形坑點紋夾砂黃褐陶殘片、按壓紋,夾砂紅陶殘片、坑點紋夾砂黃褐陶殘片、素面黑陶殘片等 [1] 

雁窩島城址研究價值

雁窩島城址 雁窩島城址
雁窩島城址為肅慎族系文化遺存研究提供了實證資料,體現北大荒時代精神和核心價值的先進文化動力,對研究雁窩島文化具有歷史、文化和旅遊價值 [2] 

雁窩島城址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雁窩島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7年,寶清縣政府撥專款為文物管理局配備了文物保護稽查車,提高了巡視的效率和文物保護的成效 [4] 
2016年,寶清縣人民政府依照《文物保護法》,對雁窩島城址開展維修保護工程項目 [5] 

雁窩島城址歷史文化

雁窩島城址 雁窩島城址
名稱由來
雁窩島因大雁仙鶴天鵝等飛禽在島上築巢棲息、繁衍得名 [6] 
族系文化
雁窩島城址屬於肅慎族系文化遺存,肅慎族是中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從肅慎始向下衍生為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滿洲等民族 [7] 

雁窩島城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雁窩島城址位於黑龍江省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紅興隆分局八五三管理站實驗區境內,北接撓力河(流向自西向東),東臨撓力河灘地,南距八五三農場四分場二隊農用耕地約500米,西距八五三農場四分場打魚隊約2000米,城址的地理座標為北緯46°47′07.76",東經132°54′29.21" [1] 
開放時間
雁窩島城址開放時間為全天。
門票
雁窩島城址門票免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