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雀兒山隧道

鎖定
雀兒山隧道(Que’ershan Tunnel),是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境內公路通道,位於雀兒山山嶺下,是中國“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工程 [9] 
雀兒山隧道於2010年11月30日動工興建 [7]  ;於2016年11月10日全線貫通,並舉行貫通儀式 [6]  ;於2017年9月26日通車運營。
雀兒山隧道東起商王驛站路、下穿雀兒山山嶺,東至德興路;隧道線路長度為12.997千米,主洞全長7079米;路面為雙向二車道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4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11.2億元人民幣 [1] 
中文名
雀兒山隧道
外文名
Que’ershan Tunnel
始建日期
2010年11月30日
投用日期
2017年9月26日
所屬地區
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
類    型
公路隧道、穿山隧道
長    度
12.99 km
寬    度
8.5 m
車道設置
雙向二車道
設計速度
40 km/h
起止位置
商王驛站路、德興路
途經線路
成都—那曲公路(317國道)
管理機構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雀兒山隧道建設歷程

2017年9月26日,雀兒山隧道通車運營 2017年9月26日,雀兒山隧道通車運營
2010年11月30日,雀兒山隧道工程啓動,隧道動工興建,並舉行動員大會 [7]  [9] 
2011年2月18日,雀兒山隧道進行工程代建協議簽字儀式 [12]  ;6月1日,雀兒山隧道進行東洞口引道工程建設工作 [10] 
2015年12月10日,雀兒山隧道完成掘進工作 [7] 
2016年11月10日,雀兒山隧道全線貫通,並舉行貫通儀式 [6] 
2017年9月26日,雀兒山隧道通車運營。
2018年2月5日,雀兒山隧道通過驗收評審工作 [11] 

雀兒山隧道隧道位置

雀兒山隧道位於中國四川省境內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中部;隧道線路東起馬尼村成都—那曲公路(317國道)與商王驛站路交匯口,東至成都—那曲公路(317國道)與德格縣德興路交匯口,途經該隧道線路為成都—那曲公路(317國道) [8] 
雀兒山隧道位於中國四川省境內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中部 雀兒山隧道位於中國四川省境內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中部

雀兒山隧道隧道設計

雀兒山隧道隧道結構

  • 整體佈局
雀兒山隧道主要由主線隧道、平行導洞、防雪棚等組成;隧道主線方向呈東南至西北方向佈置 [8] 
雀兒山隧道主線方向呈東南至西北方向佈置 雀兒山隧道主線方向呈東南至西北方向佈置
  • 設計特點
雀兒山隧道為單洞雙向交通公路隧道 [17]  。隧道保温層敷設方式採用貼壁式,材料為聚酚醛材料。主洞口及平導洞口保温防凍段二次襯砌中摻加纖維素纖維。洞口設置深埋中央排水管,排水管埋於仰拱下方,並加密設置牆背環向和隧底橫向排水管;洞口段設置縱坡;採用背貼式、中埋式止水帶接縫。主洞口洞口外各設置防雪棚,採用獨立擴大基礎,型鋼支架,上覆半透明玻璃鋼材料 [2]  [15]  [17] 
雀兒山隧道為單洞雙向交通公路隧道 雀兒山隧道為單洞雙向交通公路隧道

雀兒山隧道隧道參數

  • 技術標準
雀兒山隧道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
二級公路
設計速度
4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
雙向二車道
荷載標準
公路-Ⅱ級
坡度係數
縱坡:6%(最大)、坡長:120%(最小)
建築界限
主體
淨高:9.0米,淨高:5.0米,
平導
淨高:4.5米,淨高:5.0米
洪水頻率
1次/50年
防水等級
二級
曲線半徑
90米(最小)
地形類別
山嶺重丘
參考資料: [8] 
  • 組成參數
雀兒山隧道分為兩個標段進行建設,分別為Q1標段以及Q2標段:
雀兒山隧道組成參數
總體
雀兒山隧道線路全長12.997千米,路面總寬8.5米,主洞全長7079米,最大埋深700米,平行導洞長7180米,與主線間距38米。西洞口高程4373米,東洞口高程4233米。
隧道內空斷面積為56.1平方米,隧道內空直徑7.8米。平導內空斷面積為29.32平方米。
標段
詳細參數
Q1
全長8.300千米,主洞長3542米,平行導洞3555米,路基挖方5284立方米,路基填方254357立方米,防水及排水1.95立方米,涵洞29.4米/2道,特殊路基共計7處,路面共計74700平方米。
Q2
全長4.695千米,主洞長長3506米,平行導洞3526米,路基挖方56100立方米,路基填方207696立方米,防水及排水2.85立方米,涵洞78米/6,特殊路基共計5處,路面共計42255平方米。
參考資料: [2]  [15]  [17] 

雀兒山隧道設備設施

  • 製氧站
截至2017年9月,雀兒山隧道在進出口設置製氧站,為隧道施工人員、管理人員以及過往人員提供供氧服務 [16] 

雀兒山隧道建設成果

雀兒山隧道技術難題

  • 建設難題
雀兒山隧道主要的建設難題為:
1、在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7千米的超特長隧道,當時既無成熟規範提供理論支撐,又無工程實例借鑑,隧道設計只能從零探索與總結提煉。
2、洞口含氧量不到平原區百分之六十,冬季、隧道內含氧量更低,絕大多數人均有高原反應,人員及施工效率極低,對參建人員的身體健康帶來嚴峻挑戰,建設施工難度極大。
3、雀兒山主峯海拔6168米,常年冰雪覆蓋,洞口極端氣温在零下40度以下,冬季施工期超過4個月,冬季低氣温和低含氧量的疊加效應,導致當時工程勘察與施工“難上加難” [2] 
  • 技術創新
雀兒山隧道主要的技術創新為:
雀兒山隧道入口 雀兒山隧道入口
1、創新了高海拔寒區隧道選線方法以及結構抗防凍性能保證關鍵技術提出了高海拔隧道基於氣象要素的選線設計理念,為高海拔寒區越嶺隧道選線提供了新思路。形成了“襯砌內貼保温層和洞口防雪透光棚”綜合抗防凍設計方法,提高了結構防凍抗災能力,研發了離壁式保温襯套抗防凍結構和升温管技術。隧道已運營3年,未發生襯砌結構凍害。
2、創新了高海拔“三低”環境下隧道作業人員健康保障體系提出了基於海拔高度與人員勞動強度的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標準,建立了隧道施工製氧供氧系統,解決了百分之九的低含氧量特長隧道獨頭掘進4000米的供氧難題;開發了基於穿戴設備的人員機體健康實時監控系統,保障了施工人員安全。
3、創新了高海拔“三低”環境下隧道作業機械效能保持應用方法制定了適用於海拔5000米的隧道通風計算新標準,優化了高海拔隧道軸流風機結構模式,構建了“富氧和渦輪增壓”的雙控組合機械效能提升方法,最大效率提升可達到百分之八十七點八;提出了特長大隧道分階段掘進通風方案,為高原寒區隧道的施工通風技術設計提供參考。
4、創新了高海拔隧道建造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技術基於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研發了天然温泉循環的隧道洞內外路面冰害自防系統;形成了利用超長隧道水平氣壓差、寒區隧道洞內外温差和風牆式壓差等自然通風與機械式通風相結合的隧道通風設計技術,減少通風能耗百分之九點五;率先實踐隧道棄渣回收、隧區植被恢復技術,實現綠色建造 [1] 

雀兒山隧道科研成果

雀兒山隧道科研成果
技術名稱
所獲獎項
《高海拔地區複雜地質條件下公路隧道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
2017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高海拔複雜地質特長公路隧道關鍵施工技術》
2018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參考資料: [1] 

雀兒山隧道榮譽表彰

獎項
雀兒山隧道所獲獎項
項目名稱
所獲獎項
雀兒山隧道
2018年度國際隧道與地下工程協會(ITA)年度工程大獎
2018至2019年度中國國家優質工程獎
國道317線雀兒山隧道
2019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經典工程
2021年度十八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雀兒山隧道
2022中國新時代100大建築 [20] 
參考資料: [1]  [18] 
其他
2022年11月,入選“2022中國新時代100大建築”名單。 [19] 

雀兒山隧道文化特色

  • 還看今朝·四川篇
2017年9月26日,中央電視台攜手中國省級電視機構全媒體推出大型特別節目《還看今朝》,以雀兒山隧道為焦點代表,展示四川在各個領域的成就與鉅變 [13] 
  • 《超級工程 第三季》
2019年3月17日,中央電視台節目《超級工程 第三季》播放雀兒山隧道相關建設工作內容,對電視觀眾介紹了該隧道的難點及建設技術 [4] 

雀兒山隧道價值意義

雀兒山隧道通車後將打通川藏交通動脈,為甘孜州和西藏地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甘孜接受成都和西藏發展的資金、人才和市場“溢出”創造條件 [3] (時任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 評)
雀兒山隧道通車後,過往車輛只需10分鐘就可以穿過雀兒山,將不必再繞行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危險山路,較原路節約里程近20公里,避開了原公路多處雪崩易發危險路段和泥石流路段,以及大量的凍土、滑坡,雪害、冰害等安全隱患嚴重路段,從而有效保障國道317線雀兒山段全年安全暢通 [5] (新華社 評)
雀兒山隧道通車後,將進一步打通川藏交通大動脈,為當地發展注入新動力,為雪域高原人民打開又一扇幸福之門 [14] (《工人日報》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