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隨州大洪山

鎖定
隨州大洪山,國家級風景名勝,位於湖北省隨州市長崗鎮,景點具有峯俊、林幽、洞奇、湖美等特點。
中文名
隨州大洪山
地理位置
湖北省隨州市長崗鎮
面    積
350 km²
最高峯海拔
1055米
級    別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美    稱
“楚北第一峯”
開放時間
12月1日-3月31日:週一至週日 08:30-16:30;4月1日-11月30日:週一至週日 08:00-17:30

隨州大洪山簡介

隨州大洪山
隨州大洪山(5張)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位於湖北省隨州市長崗鎮), 隨州大洪山風景區位於湖北省中北部,西臨襄(陽)鍾(祥)江漢谷地,東接溳水河谷丘陵,南連江漢水網平原,北與桐柏山遙相呼應。橫跨隨州、荊門兩地三市區(曾都、鍾祥、京山)方圓350平方公里。1987年5月,省政府批准大洪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88年8月1 日,國務院批准大洪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6年5月團中央命名為全國第四批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10月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 
“名山佳氣鬱重重,橫亙西南壓萬峯。襟漢帶隕蟠伯圍,興雲出雨鎮侯封。”這就是清朝詩人儲喜珩眼中的大洪山。大洪山又名綠林山,西漢末年著名的綠林赤眉起義就發生在這裏。它主要以一座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為主體,羣峯聳立,層巒疊翠,面積350 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1055米,素有“楚北第一峯”之稱。因其山經常會製造洪水而得名。
隨州市西南部的大洪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橫卧江漢, 蜿蜒荊襄,氣勢磅礴,風光秀麗,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的氣候特點。坐落在風景區內的小泉灣度假村,是絕妙的避暑勝地。
景區範圍:以隨州洪山寺及洪山河、趙泉河流域為主體,北至三眼泉、白雲寺;東至觀音巖;南至京山縣廠河及許家寨;西南至鍾祥市客店、袁台、朝陽店、龍王泉。東西寬約21公里,南北長約33公里,呈三角形分佈,總面積350平方公里。

隨州大洪山風景特點

隨州大洪山峯俊

羣峯鼎立,突兀聳峙,層巒疊翠,綿亙百里。大洪山色主峯寶珠峯,海拔1055米 ,相對高差800多米,四周懸崖峭壁,與近在咫尺的懸鈎巖、筆架山環峙鼎立,十分壯觀。 岩層以古老沉積岩為主,北側主要由前 震旦紀千枚巖石英片岩和志留紀頁岩構成,南側主要為寒武奧陶紀石灰岩,部分為志留紀頁岩。為褶皺斷塊 山,斷裂作用普遍,因長期受侵蝕切割,除主峯一帶較 陡峻為中、低山外,多已成海拔500米以下的和緩而分散 的丘陵,其間溝谷縱橫,地面破碎。水系呈放射狀。漢江支流、大富水、天門河等均發源於此。森林覆蓋率約60%,原生林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次生林多為馬尾松和松櫟混交林。特產有油桐烏桕橡子白果香菇木耳等,盛產天麻貝母蒼朮、桔梗等藥材及蜈蚣和金錢龜等藥用動物。此外還有被稱之為世界活化石的樹種“千年銀杏”。礦產有、鐵、等。大洪山是西漢末年綠林軍農民起義的基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大洪山 大洪山

隨州大洪山林幽

大洪山 大洪山
在大洪山,有一片原始森林,成片的楠木 ,名貴的千年銀杏 ,古木參天,奇花異草,百鳥歡歌,把整個景區點綴得格外瑰麗,還有許多珍稀動物珍貴的藥材樹種,堪稱“動物王國”和“綠色寶庫”。

隨州大洪山洞奇

大洪山有溶洞羣,已開發的仙人洞,洞內建房150多間,能容數萬人,最深的雙門洞和鐘乳石最繁奇的兩王洞,奇中藏奇,妙中藴妙,幽深無底,飄飄渺渺,彩色斑麗,琳琅滿目,造工奇特,舉世稱絕。

隨州大洪山湖美

大洪山 大洪山
大洪山巔藏“瑤池”,山腰流飛瀑,山腳吐温泉。在寶珠峯、懸鈎巖、筆架山之間,海拔八百米的湖泊“白龍池”鑲嵌其中;山水交融,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被譽為“鄂中瑤池”。白龍池的富水源頭順流而下,進入峽谷,形成落差一百多米的四疊飛瀑,為華中地區罕見,令人心曠神怡。

隨州大洪山泉醇

大洪山泉眼九十九處,常年在攝氏37度左右的新陽温泉,是天然的温泉療養院,隱藏在峯巒之中的十瀑四十湖,百五十,更是美不勝收。度假村地處大洪山風景名勝區腹部,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温15度,最高氣温26度,最低氣温2.4度,冬季偏暖,夏季涼爽,水源豐富,氣候宜人,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

隨州大洪山度假村

大洪山 大洪山
度假村建築羣依山就勢,高低錯落,林樓相間,疏密有致。室內裝飾典雅,功能齊全,設備考究 ,富麗堂皇。度假村交通方便,通訊迅速,有如一顆鑲嵌在青山綠水中的璀璨明珠 ,又如一羣拋撒在白雲林海間的玉池瓊閣,以無限的魅力向人們展示着極大的誘惑!

隨州大洪山溶洞

大洪山風景區,有大小溶洞100多個,已考察具有開發價值的27個。兩王洞、仙人洞、雙門洞、黃岩洞,洞洞奇觀。洞內景象瑰麗多彩,水並存,廳堂寬廣。洞頂石筍,參差危聳,將墜不墜,粒粒珍珠滴。洞壁嶙嶙然,類似朝中塑,都成鳥狀人鬼形。燈光四起,煙霞散彩,日月搖光,玲瓏剃透 ,足下彩雲生萬道 ,身邊瑞氣護千層,一片福地洞天。其中主要景觀有:龍宮、八仙過海、蓮花寶塔、寶珠峯、娥皇洞、白龍池、珍珠泉、靈峯寺遺址等名勝古蹟。

隨州大洪山景區景點

隨州大洪山第一部分景區

大洪山温泉
大洪山温泉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洪山鎮。行政區界跨荊門和隨州兩市,總面積達305平方公里,是湖北省7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武漢東湖、長江三峽武當山、大洪山、襄陽古隆中、通山九宮山咸寧陸水湖)。西與京山、鍾祥緊鄰,南與孝感、北與襄樊相望,正在建設的麻竹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離武漢天河機場一小時車程,交通十分便捷。 大洪山温泉、冷泉資源名聲在外,富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不僅對皮膚病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輔助療效,而且對鎮驚安神、清熱祛痰、解毒生肌、通脈活血、皮膚病患者等也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作用。大洪山玉龍温泉豐富的礦物質含量,温和的水質和充沛的儲量,使它成為國內罕見型保健硫磺泉
大洪山榔頭寨
大洪山榔頭寨是一處石景豐富的遊覽地。這一帶有的怪石崢嶸,似盆景、似獸、似雄鷹、似凱旋門;有的巨石高聳,岌岌可危;有的穹石林立,形態各異,“獨拔羣峯外”。煙雨茫蒼蒼之際,欣賞起來更有意境。
此處最有特色的要算那聳立於山脊上的一塊巨石。它孤零零,毫無依託,基底是一塊平整的石板,上面是由幾塊斷層明顯的巨石壘疊而成,似人工堆砌一般,高約10餘米。遠遠望去,像一座半身人像,雙手合掌,如一位虔誠的和尚席地而坐,故取名石和尚。人們還編了一些有趣的傳説 。這塊巨石是如何形成的?有待專家們研究。
大洪山白龍池
在大洪山寶珠峯、齋公巖、懸鈎山三峯之間,有一個偌大的天然泉水湖,這就是著名的大洪山白龍池。白龍池面積24000平方米,又處在典型的卡斯特地形區內,池水卻不滲漏,遍尋此池周圍,不見其源頭,無論天澇天旱,池面水位不升不降,這在全國少有,華中地區全無,不少地質專家前來考察,始終難揭迷底,唯有早年傳説“白龍池底通海洋”才能對其“永不幹涸”之現象做最適當的解釋。多年來,旅客贊它:水不亞於天山天池,景不遜於雲南滇池。池水一年四季清澈見底,池中魚蝦流動,歷歷可見;手捧入口,涼口帶甜,沁人心脾。過去這裏曾立有一碑,上刻有“蒼松翠柏長生地,綠水青山古洞天”,橫幅“保佑一方”。
大洪山黃仙洞
“天下第一洞府,人間罕見雲盆。”“黃仙山裏黃仙洞,高廣悠深氣勢宏,天下第一清譽遠,迎來遊客探崢嶸。”黃仙洞,俗稱黃金洞,是國家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位於大洪山脈之南麓,坐落在鍾祥境內,距郢中鎮六十六公里。《大洪山志》卷五·形勝篇曰:“洞之山為黃仙山,相傳黃石公憩此,故名。”
洞內的景點有:濟公仰天、雲天飛瀑、石將軍把關、忠狗牧羊、少女攻讀、吉林霧松、神牛飲水、大鵬展翅、蝶戲熊貓、錦繡河山、仙鶴頂月、古榕迎賓、龍潭飛瀑、黃仙寶塔、黃仙畫廓、海豚躍江、黃仙華蓋、雙象戲水、唐僧打坐、仙人指路、杜甫草堂、罪蟬鳴冤、文峯塔、蘑菇金山、金蟬脱殼、雄師回首、蛇王迎賓、龍王出宮……等。使人觀後不能不觸景生情,羨天功之造化,吧人力所不及,更情於九洲給人以美感,促人以遐想。
黃仙洞景區,古往今來,佛道僧士雲集,騷墨客薈萃,留下了眾多的摩崖壁畫,碑碣石刻,有着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同進也具備了較高的地質和科學考察價值,這為世間難得佳境。
大洪山娘娘寨
走進出黃仙洞出口,便進入四面絕壁合圍的——大洪山娘娘寨。景區內古樹參天、峯巒疊翠、溶洞羣集、溪流縱橫、深潭遍佈。漫山遍野的奇花異草、成片的古銀杏羣落、久負盛名的高山雲霧茶、眾多佛道僧士、騷人墨客的碑刻壁畫、神秘的人口不變村落、悠久的歷史傳説,這些使黃仙洞——娘娘寨景區形成了一個集自然生態歷史人文為一體的生態文化旅遊區。
大洪山筱泉洞
大洪山筱泉洞內有四個廳,故稱母子洞。此洞最寬處34米,最高處42米,全長至今沒有考證,洞口狹小,須低頭入洞,洞內泉水成溪,故名。筱泉洞內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夏日洞內温度比洞外低10度,冬天比洞外高10度,洞廳豁然,遍佈石柱、石簾、石幔、石花、石蓮、石禽、石獸、石羅漢、鐘乳石墩,宛如一座天然石雕寶庫。特別是還有大小形態各異的石筍達數百之多,極似佛堂羅漢。洞口池水水質甘凝,置硬幣入水,漂浮不沉。經取樣化驗,水質達到國家級飲用水標準,其中含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

隨州大洪山第二部分景區

大洪山兩王洞
兩王洞可算羣洞中的姣姣者,此洞位於齋公巖東南面,海拔860米,洞長870米,共有4廳。西漢末年綠林軍起義首領王匡、王鳳曾在此一帶屯兵而得名。
大洪山寶珠峯
寶珠峯是大洪山脈主峯,海拔高程1055米,山體由火成輝綠岩和變質砂岩構成。唐朝時期,山頂建有龐大的寺院。山頂由三峯連為一體,東北有鼓樓峯,東南有鐘樓峯,西北有捨身崖。三峯居中有一片淺凹地。這裏有一泉曰“黃龍池”,是一基岩裂隙泉,水質清醇甘爽,終年不涸。古時有一僧人自豪地對人説:“山高者,莫若我院大;院大者,莫若我山高;山高且院大者,莫若我院中清泉也!”
大洪山劍口
劍口是大自然鑲嵌在綠水村的一顆娟秀的明珠。它將陡峭的巉巖,飛瀉的瀑布,橫卧的亂石,蒼勁的青松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佈局得當、緊湊清秀的山水畫。
劍口怎樣形成,民間有兩種版本的説法:一説劍口上游原是一片大湖,湖中有二龍相鬥,山崩地裂,劍口便成。另一説慈忍大師見九龍常作怪,把洪山農田淹沒不少,便請來祖師爺揮劍劈開山石,湖水從此傾瀉一盡,九條龍便化作如今的九道山樑。“九龍下海”的景點之名由此而來。
大洪山洪山寺
大洪山 大洪山
大洪山山連山山山相連,洪山寺寺接寺寺寺連接,“精舍狀觀天下”,為佛教聖地。據《大洪山志》記載,除洪山寺上院(靈峯寺)和下院(萬壽禪院)外,自唐以後陸續在以主峯(寶珠峯)為中心的大洪山崇山峻嶺中還建有寺廟26座,它們是:四聖庵、吉祥庵、廣德寺、回龍寺、雨台寺、望湖寺、妙濟寺、泉興寺、東白雲寺、觀音寺、華嚴寺、太極庵、聖泉寺、蓮台寺、千佛寺、太陽寺、查山寺、黃龍寺、寶峯寺、香雲寺、南嶽廟、東嶽廟、三聖庵、李家廟、西白雲寺、高峯寺。諸寺院逸韻鳴佩與霄鍾合弦,眾僧人妙語誦經共神梵分音。播蔭四空朗照八極,撒祥九天燭明三界,整個大洪山麓禪院香散六珠鐘聲響徹羣峯,佛寺華飄五色經韻播瑞崇嶺。由此可見:大洪山區內寺院星羅棋佈,香客信士絡繹不絕,晨鐘暮鼓彼落此起,在湖北首屈一指,與位於湖北省西北的道教聖地武當山遙相抗衡。

隨州大洪山票價

大洪山風景區門票價格:
通票110元 預訂價90元
大門票70元 預訂價50元
兩王洞35元 預訂價35元
筱泉洞25元 預訂價15元
備註:
1、請在預訂單補充事項註明您要的票型。
2、取票地點:景區售票處。
3、兒童身高1.2米。
以下免票,1.2-1.4米購兒童票。
4、老年70歲以上免票,60-70歲之間半票。
5、學生、軍人憑相關證件執行相應優惠。
6、周邊景觀:大洪山温泉、炎帝神農烈山、玉龍温泉、徐家河、中華山、廣水高貴三潭、曾侯乙墓。
大洪山地址:湖北省隨州市長崗鎮。
市內交通:隨州中心車站有車直達景區,每天上午8:30準時發車,全程票價23元/人。
每天上午在隨州中心車站(8:30)準時發車--南郊轉盤(9:00)--均川(9:30)--柳林(9:50)--三里崗(10:50)--土門(11:00)--洪山禪寺(11:30)--度假村(11:50)。

隨州大洪山資源

大洪山主峯——寶珠峯海拔1055米,為“楚北天空第一峯”。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為豐富,有開發價值的景點73處,有觀賞價值的景觀景物3400多個。據專家論證,大洪山資源有七大突出方面:
大洪山
大洪山(8張)
1、綠色資源。大洪山是鄂中綠寶石,素有“武漢後花園”的美稱。它是一個生物的王國,既有南北過渡的特點,又有東西交叉的痕跡。樹種75科1400多種,有成片的原始次森林,有全國最大的古銀杏羣落。珍稀樹種有銀杏青檀楠木椴木杜鵑對節白臘等。動物31科1300多種,珍稀的有娃娃魚金錢龜、黃腿白鷺等。
2、氣候資源。大洪山山清水秀,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空調地,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歷史上有“温州”的行政建制,是夏季避暑的理想場所。
3、溶洞資源。大洪山在地質上屬洋子海地質,7000萬年前燕山運動,由海洋變成陸地。由於在沉積岩基礎上火口噴發,整個山體鏤空,有數百個洞穴,構成洞穴奇觀。隨州境內有兩王洞、仙人洞、雙門洞、大小黃岩洞等。
4、河湖資源。大洪山歷史上叫大湖山,是溳水、大富水發源地,具有眾多火山口湖,號稱“百湖之山”。海拔840米的空中瑤池——白龍池和台灣日月潭、吉林長白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一起構成全國著名的四大火山口湖。位於“楚北天空第一峯”——寶珠峯上的黃龍池,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大洪山頂。
5、山嶽資源。大洪山從平原拔地而起,境內99峯61巖,從平地到山頂相對高度大都在1000米左右,山峯多數坡陡、頂平,遺留數百個古戰場、古山寨,一個山寨有一段傳奇的歷史。隨州境內以青龍寨、榔頭寨、冷皮埡遺址而著名。地跨隨州、荊門兩市的佔地達一萬多平方米的青龍寨,保存了完好的古城堡、古城牆,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
6、長壽資源。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良的氣候,決定了大洪山是人類最適宜的居住環境之一,是全國著名的長壽之鄉。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大洪山區域的人均壽命列全國前列。
7、歷史文化資源。大洪山是中國佛教的重點叢林。洪山寺歷來為佛教文化的祖師道場,歷代帝王多有賜名,其佛法遠播日本東南亞,在佛教界享有盛譽。日本佛教專家代表團多次來大洪山尋根訪祖。武漢寶通禪寺及洪山區的名稱來歷均源於大洪山。大洪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末年綠林起義、明朝明玉珍起義、清末趙邦璧起義都在大洪山立寨。大洪山近百個革命遺址,反映了李先念、陶鑄、陳少敏等革命家的生涯。大洪山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傳説中華民族的二個始祖都與大洪山地區直接相關。區域分佈多處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著名的考古發現。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