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化小米

鎖定
隆化小米,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2] 
隆化小米是翼城縣歷史上“四大名優”特產之一。早在“三皇五帝”的堯帝時期,就因其色黃、漿大,富含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蛋白質和各種礦物質而馳名。隆化小米生產基地位於翼城縣隆化垣一帶半山丘陵區,這裏地處太嶽山脈與中條山脈之間,冬季氣候寒冷,夏季晝夜温差較大,穀物生長週期長,生態環境未受污染,是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種植基地,國家農業部專門為“隆化小米”頒發了綠色食品證書。 [3]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隆化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中文名
隆化小米
產地名稱
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
品質特點
色澤金亮、漿大醇香、入口柔潤
地理標誌
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農業部公告第1364號
批准時間
2010年03月25日

隆化小米產品特點

隆化小米外在感官

隆化小米顆粒圓大,色澤金黃,粒度整齊、均勻,粘糯爽口,清香四溢,品質不凡,譽滿神州。穀子作物適應性廣,耐乾旱脊薄,抗逆性強,比較穩產高產。隆化小米用途廣泛,可以煮飯、吃糕、釀酒。小米熬粥時糊化速度快,米汁香稠,口味醇香。 [2] 
隆化小米 隆化小米

隆化小米內在品質

加工精度≥90%,不完善粒≤2.0,雜質≤0.7,碎米≤4.0,水分≤13.0,蛋白質含量10.5克/100克,18種氨基酸含量10887毫克/100克,維生素A含量0.035毫克/100克,維生素C含量2.57毫克/100克,微量元素含量高於其他普通產品。 [2] 

隆化小米產地環境

隆化小米地理位置

隆化鎮地處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東部,區域位於東經111°33′58″-112°03′09″,北緯35°23′12″-35°51′42″,東與晉城市沁水縣相連,南與本縣的橋上鎮相望,北與本縣澆底鄉接壤,鎮域地勢總體東高西低,海拔高度800-1300米。 [2] 

隆化小米土壤地貌

隆化鎮位於翼城縣佛爺山腳下的半山區丘陵地帶,屬太行山脈中條山麓,平均海拔在800—1300米之間。主要地形地貌可分為山水、溝壑和丘陵三種,其中丘陵山區佔95%以上,平川面積不到5%。土質為多為深褐色粘性,pH值為6.5-7.5的中性土壤。這種土質有機質養分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宜植性廣,加上當地羣眾素有使用農家肥作底肥的耕作習慣,所以該區域是生產綠色小米的最佳區域,已被山西省列入太嶽山優勢小米生產帶。 [2] 

隆化小米水文情況

在佛爺山以東,有沁河水系的支流—遼寨河,在佛爺山以西,有澮河水系的中王河、衞家河和石門河三條支流;地下水源存儲深度在180米以上,年儲量為2500萬立方米。河流水質為弱鹼性,地下水水質為中性。作為種植灌溉用水,水質符合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相應標準NY—x123—2000的要求,適宜生產隆化小米系列產品。 [2] 

隆化小米氣候條件

隆化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無霜期在180天以上,大於零積温3500—4000℃,年平均氣温在15℃,農作物生長期晝夜温差大於10℃,年日照時數大於2400小時,年降雨量為400—57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為58%,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決定了該區域所生產的穀子,具有生產週期長,利於幹物質積累的特點,形成了隆化小米色澤金亮、漿大醇香、入口柔潤的獨特品質。 [2] 
隆化小米 隆化小米

隆化小米歷史淵源

隆化小米歷史悠久。相傳堯帝東渡,曾在隆化的石門河岸邊(近堯都村)建立行都,廚師用當地的薄皮砂鍋和小米煮制貢膳米粥,堯王食後讚不絕口,之後便把隆化小米封為王朝貢品,聲譽久傳不衰。
到了明朝,因孝定李太后是翼城人,一生喜食米粥,也使隆化小米在宮廷的美譽度達到了鼎盛,並揚及三晉,乃至全國和東南亞一帶。直到如今,隆化小米仍然當地是產婦、嬰幼兒不可缺少的生活滋補品和探親訪友的禮品。 [2] 
2004年,隆化小米專業合作社成立,以隆化垣為基地,發展到周圍23個行政村390餘户農民,種植面積由起初的6000餘畝擴大到1.2萬餘畝,形成了“一村一品”產業規模。 [3] 

隆化小米生產情況

2012年,隆化小米種植面積擴大到1.2萬餘畝,畝產穀子達400餘千克,可加工小米280餘千克。畝均產值達到5600元,户均收入17萬元。 [4] 
2017年,翼城縣經認證的無公害基地達4萬畝,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5000餘農户,年收入達到8000元。
隆化小米 隆化小米

隆化小米產品榮譽

1999年9月,隆化小米參加北京“99國際農業博覽會”獲得金獎。 [2] 
2009年,隆化小米獲“山西特色農產品”稱號。 [2]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隆化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2020年7月27日,隆化小米入選中歐地理標誌第二批保護名單。 [5] 

隆化小米地理標誌

隆化小米地域保護範圍

隆化小米是指隆化全鎮範圍內種植的穀子生產的小米,全鎮共轄28個行政村。 [1-2] 

隆化小米質量技術要求

隆化小米
隆化小米(5張)
(1)產地選擇:穀子耐瘠薄、耐乾旱,適應性廣,對地塊的要求不高,坡地或梯田均可,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選擇地勢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塊,避免選擇重茬地塊。
(2)品種選擇:品種使用外觀品質好、內在營養含量高的晉谷21、34、35、36號。種子質量:發芽率不低於90%,純度不低於94%,淨度不低於96%,含水率不高於14%。播前一週,選晴天將種子攤放在席上2-3釐米厚度,翻曬2-3天,亦可在播前3—5天將種子放在10%的鹽水中,撈出漂在水面上秕穀和雜草,將種子用清水洗2—3遍,晾乾或播前用40%敵克松或萎鏽靈粉按種子重量的0.7%拌種,防治蟲害。
(3)生產過程管理:執行NY/T5117-2002無公害食品生產水稻技術規程和隆化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使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底肥,不使或少使化肥,使用化肥時使用複合肥,不得使用含有亞硝酸鹽的無機化肥。嚴格控制病蟲害防治指標,使用生物製劑防治病蟲害,不得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4)產品收穫:當穀殼變為品種固有色澤,子粒變硬,成熟“斷青”就要及時收穫、晾曬、脱粒、貯藏。收穫時,首先在田間去除病、殘、雜穗,將整株收割後連桿寄養2-3天,再切穗脱粒。
(5)加工:採取篩選—碾米—精選—包裝的加工工藝流程,經抽樣檢測合格後方可上市銷售。
(6)生產記錄要求:詳細記錄生產操作日期、施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生產廠家、施用量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