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化土城子城址

鎖定
隆化土城子城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隆化鎮下窪子村,面積41萬平方米,是北魏、遼、金、元時期州城,文化遺存豐富。 [2]  [5] 
隆化土城子城址發掘面積110平方米,揭露房址、灰坑、窖藏多處,出土瓷器、骨器、陶器、鐵器等文物30餘件。其中的白瓷男性生殖器、骨柄植毛刷、大型文字缸等殊為珍貴。城址內發現的大量紅燒土説明這裏在遼代晚期曾有大的戰事,引發火災,使該城毀於一旦。 [2]  隆化土城子城址考古是中國遼金考古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契丹女真史研究有重要意義。 [4] 
2013年3月5日,隆化土城子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隆化土城子城址
地理位置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隆化鎮下窪子村
所處時代
北魏至元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031-1-031

隆化土城子城址歷史沿革

隆化土城子城址北魏始建,為當時的安州治。後成為遼代北安州治所之地。金代稱興州。元初仍為興州,元中統三年(1262年)屬上都路,以附郭興化省入俗謂之大興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廢興州,后土城子廢棄。 [4]  [5] 
1979年,隆化縣修建邊關至火車站的公路,通過隆化土城子遺址,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組成考古隊對該城址進行了勘查和發掘。 [4] 
2004~200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根據與國家文物局籤的《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立項合同書》組成“河北北部遼金元城址調查、勘測與保護”課題組共6次對河北省張家口及承德兩市的古城址進行了調查勘探解剖及資料彙總,其中包括隆化土城子城址。 [4] 

隆化土城子城址遺址特點

綜述
隆化土城子城址 隆化土城子城址
隆化土城子城址平面為長方形,東牆保存狀況一般,牆體下寬3~5米、上寬1~1.5米,高1~2.5米,多數牆體被緊貼牆體外側的民房或廠房佔壓。北牆保存狀況較差,僅存東段部分,長275米,牆體下寬3~5米,上寬0.5~1米,高2~3米。牆體內側百姓們以牆體為依託,搭建羊圈、牛圈、豬圈,牆體外側被削成直壁,2米遠處即為民房。南牆僅存東段,長100米,城下寬8~10米,上寬2~3米,高2~3米。西牆南北甕城馬面、角台及城內的建築基址均已無存。 [4]  [5] 
隆化土城子城址 隆化土城子城址
隆化土城子城址為北魏、遼、金、元四代州城,前後延續1000多年,面積達41萬平方米。 [2] 
地層堆積
第一層,墊土層,系1998年國税局修建住宅樓時投放的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厚1.4~1.6米。
第二層,耕土層,黃褐色粘土,厚0.25~0.3米,內含近代碗、磚瓦碎片及植物根莖。
第三層,棕色沙土,厚0.3~0.45米,內含磚瓦殘片及紅燒土塊。
第四層,深黃褐色土,厚0.8~0.9米,內含布紋瓦青磚殘片。
第五層,淺黃褐色粘土,厚0.4~0.6米,內含白瓷碗片、泥質灰陶片、蓮花瓦當及少量夾砂灰褐陶繩紋陶片和夾蚌紅陶片。
第五層以下是生土,為黑褐色土。從地層堆積分析,第三層至第五層為文化層,主要為遼代至元代遺存。 [2] 
遺蹟
房址2個,分別發現於T1和T2,編號為F1和F2。F1,位於T1第三層系一堆碎石、磚瓦散佈在一起。瓦礫中有一段長0.4米的木頭,已成炭狀,説明此房屋被火災所毀,結構已無法搞清。房址西、北、南三側各有一方形石柱礎,長47釐米,寬44釐米,厚24釐米。F2,位於T2第三層,呈現一段長為4米的南北方向磚牆,北端有方形灶,內有大塊燒土。灶旁有獸骨。牆的上端擺放一白瓷缽(殘)。此牆高度只存約30釐米,應是多年耕地使其殘損。牆下是碎石和燒土。F1與F2相距約3米。根據各種跡象分析應為同時遭受火災。 [2] 
灰坑4個,分別發現於T1T2T3,編號為H1至H4。H1,開口於T1第四層,口為圓形,內侈大,底部平直,內壁光滑。口徑125釐米,底徑140釐,深74釐米。坑內出鐵釘、銅環、銅帶卡、白瓷碗片等。H2,開口於T1第四層與H1並列相距58釐米,形狀相似,只是深達128釐米。出土嘉佑通寶錢1枚,在坑的東南、西南方向接近坑口的部位有兩個長方形出煙口,煙炱痕跡嚴重,口壁已燒結,煙道向兩側延伸至80釐米。但坑內壁卻光滑如新,絕無半點煙跡。H3,開口於T2第四層,長方形,長143釐米,寬60釐米,深117釐米。出土鐵農具殘件、泥質灰陶片、白瓷碗片、磚塊、布紋瓦片、黑釉厚陶瓷片及少量獸骨。在坑的底部,出土一件白瓷男性生殖器,造型奇特。H4,開口於T3第四層,長圓形,因其延伸至西北二隔梁,無法確知其規模,深度達160釐米,底部平直坑,內為大量的磚瓦等建築垃圾,約有數噸。坑的上部不見瓷片,下部有少量白瓷,發現了幾十塊缸的殘片,米黃釉,缸口有黑彩弦紋,缸身遍佈文字,連綴起來是一篇文章,末尾文字為“至元六年正月造”。經修復粘對,此缸自口沿以下的大部都已找到,只缺缸底部位的小部分。 [2] 
窖藏一處,編號為J1,位於T3第三層,系一大型陶罐,罐口暴露於第三層上。罐內最上層是一隻倒扣着的瓷罐(已殘為三段),下面是四隻瓷碟和一隻倒扣着的瓷碗疊壓在一起。右側是側立放着的兩隻瓷碗。在瓷罐和立碗之間的縫隙裏橫放着一隻醬釉三足雙耳瓷爐。此外,還有一枚小銅環和一塊綠色礦石。根據其打破第三層且疊壓在H4之上來分析,J1的年代應不早於元代。 [2] 

隆化土城子城址文物遺存

綜述
隆化土城子城址共出土瓷器鐵器、骨器、陶器30餘件。 [2] 
瓷器
隆化土城子城址出土褐釉大碗 隆化土城子城址出土褐釉大碗
褐釉大碗3件,出土於T3窖藏。侈口,圓唇,斜直壁,平底圈足。碗心處有覆燒墊圈痕,外壁下部及底部無釉。其一口徑19釐米,高4.5釐米,其二口徑21釐米,高5.1釐米,其三口徑14.4釐米,高5.7釐米。
黑釉三足雙耳爐1件,出土於T3客藏。口微侈,尖唇,短頸,鼓腹。口與腹部之間對稱粘接兩個笏狀耳(其中一耳殘)。圓底,底部三隻錐狀足(其中一足略殘)。口徑6釐米,通高9釐米。
隆化土城子城址出土祖形器 隆化土城子城址出土祖形器
祖形器1件,出土於H3。主體形狀酷似一男性生殖器。陰莖直挺,陰囊中空,上方有葵形喇叭口(已殘),口中孔,通向陰囊,並與陰莖相通。通長6釐米,通高5.2釐米。
隆化土城子城址出土瓷罐片 隆化土城子城址出土瓷罐片
至元六年文字缸1件,出於H4。碎為數十片,經粘對修復得其大部。直口,圓唇微卷,直壁,平底。通體施乳白色釉,口徑55,高約60釐米。外有墨書行19行,約110字。 [2] 
骨器
骨梳2件,出土於T2第三層。圓背細。其中一件極為細小,長3.2釐米,寬2.3釐米,厚僅0.3釐米。結合考古發現尤其是隋唐遼宋時期北方民族服飾文化分析,此類梳子不是用來梳理頭髮的工具,而是婦女頭上的飾物。 [2] 
陶器
網墜2件,分別出於T2T2第三層。整體形狀呈腰鼓形,兩端各有一道凹槽。長3.3釐米,直徑1.5釐米。
陶罐1件,已殘,出於T3第三層,作為容藏的容器。直口,圓唇微卷,溜肩,鼓腹,平底,素面。口徑5.4釐米,高3.2釐米。
板瓦1件,出土於T3第四層,瓦表素面,內為布紋。長33.5釐米,大頭寬23釐米,小頭寬19釐米。 [2] 

隆化土城子城址研究價值

隆化土城子城址考古是中國遼金考古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契丹女真史研究有重要意義。 [4] 

隆化土城子城址保護措施

1977年,隆化土城子城址被隆化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建立了保護組織。 [3] 
1982年,隆化土城子城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建立了石質磚基保護標誌3處。 [3] 
199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劃定了隆化土城子城址保護範圍:以城牆基外緣為基線(城牆基四角均設有標誌樁),向東南西、北各擴20米。南北長780米,東西寬610米。 [3] 
2013年3月5日,隆化土城子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隆化土城子城址旅遊信息

隆化土城子城址地理位置

隆化土城子城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隆化鎮下窪子村。

隆化土城子城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開車前往隆化土城子城址,路程約2.3千米,用時約6分鐘。
參考資料
  • 1.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24]
  • 2.    姜振利.守望與思考[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62.
  • 3.    姜振利.隆化文物志[M]: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76.
  • 4.    鮑海春,洪仁懷.金上京文史論叢 第4輯 中國哈爾濱·阿城第二屆金上京歷史文化暨第十一屆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術研討會金史論文集[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359.
  • 5.    王振平,徐德祥,姜振利.隆化古城安州[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