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江龍舟

鎖定
陽江龍舟是廣東省陽江市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每年農曆初一至初五,陽江都舉行龍舟競賽,而江城區每隔一年就舉行一次可謂期待已久,內地在江河(漠陽江、鴛鴦湖)劃龍船,沿海地區在海上扒艇仔,不 近江河的地區則舞旱龍慶祝。
中文名
陽江龍舟
活動時間
每年農曆初一至初五
特    點
一般長30多米,坐撓手50人等

陽江龍舟歷史沿革

陽江江城賽龍舟活動,當地稱之為“扒龍船”,比賽時間為每年農曆五月的初一、初三、初五共三天。自南向北逆水而賽,故稱“逆水賽龍舟”。賽龍舟前要舉行“挖龍船”儀式,龍舟下水前要舉行隆重的“旺龍”儀式,然後龍舟在河涌進行“採青”後,划船“出湧”,到漠陽江來回遊弋亮相。所經過的其他龍舟的龍壇或附近廟堂都必定“徐鼓”(輕輕點擊鑼鼓)、“放鈔”(向江面撒紙錢)、點鞭炮表示敬意,然後進入漠陽江進行對抗比賽。 [1] 
陽江江城逆水龍舟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 [1]  ,一九四九年全國解放後,當時的陽江縣人民政府於一九五二年開始組織傳統的端午龍舟競渡,此後至一九六四年,每年都舉行一次。陽江端午賽龍舟的盛況,通過傳媒傳遍全國。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於一九五六端午節專門到陽江攝製龍舟競渡紀錄片,在全國各地放映並定為國家史料片而珍藏。而在“文革”時期,龍舟被視為“四舊”,陽江龍舟幾近遭遇滅頂之災。一九八四年以後,陽江龍舟競渡才得意逐漸恢復。

陽江龍舟龍舟特點

廣東陽江的龍舟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每艘龍舟都歸屬當地神廟或姓氏宗祠,擁有各自的旌旗和稱謂,每艘龍舟所屬地都設有自己的龍舟協會,負責人稱“龍種”(“種”為傳承之意),由“龍種”負責組織安排每年的競渡活動。農曆五月初一早,各龍舟協會均舉行莊重的“祭龍”儀式,給龍頭點睛、梳髻、梳須,然後劃到附近河埠竹林中採青,接着外出參加競渡。
廣東陽江的傳統龍舟長三十點六米,中部寬一點二米,用柚木或梢木建造,龍頭高大威猛,舟身油亮烏黑,首尾鱗甲色彩斑斕,長鬚飄逸,極為威武,全舟共五十四人。
與世界各地龍舟競渡習俗不同的是,廣東陽江龍舟一直都沿襲着“逆水賽舟”的競渡方式,旨在體現一種不畏艱難、奮發爭先的“龍舟精神”,世人稱之為“劃的是龍舟,賽的是精神”。龍舟競渡之時,雙龍並排逆水而上,鑼鼓喧天,水花飛濺,宛如猛龍騰江,煞是壯觀

陽江龍舟歷史傳説

一直流傳下來的“龍船歌”有唱:慶豐年,大家湧動看龍船;第一龍船講白鬚,扒浦(起)水
陽江龍舟 陽江龍舟
面兩頭鰲(破浪、擺動);鬥系(幸虧)親朋人看過,分開兩位(邊)比低高……以前的東砵白鬚龍舟的龍頭最特別,瘦瘦長長,下巴垂着長長的白鬚,龍頭的後腦勺非常光滑,十足一個禿頂的老人。其它龍船的龍頭,
後腦勺都雕刻有花紋,白鬚沒有。東砵紅須與江城其它龍舟不同的地方,就是龍頭的“紅鬍鬚”長到嘴角而不是下巴,頭頂中央刻有“奪錦王”三字.而不是“王”字,看起來帥氣而英。老一輩人的記憶裏,過去的華濠龍舟並沒有像現在這樣“豪放”。以前有人還要用“華濠龍船多釘了三百斤鐵釘”之類的話語,戲稱華濠人有錢,連造龍舟用的釘子都比人家的多,致使華濠龍舟船身過重,划起“慢吞吞”。其實釘是不能亂加的。
民間説龍舟競渡是旺子旺孫的事情,百姓捐款熱情很高。旅外的鄉親、企業家、知名人士更是爭先恐後。據説有一次劃龍船,某村因募捐的數目不夠,有個村的老父親一聲令下,叫兒子將家中的耕牛宰了送去作為壯丁的夥
陽江龍舟 陽江龍舟
考古專家認為,地球早期的“龍”就是頭上帶角的蛇,是一種純粹的爬行動物。還有人指出,龍是由鱷魚蜕變而成的。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龍是由蛇與其它多種動物綜合形成的,它以蛇身為基礎,融入了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
陽江龍舟 陽江龍舟
江城龍舟有龍鱗和龍鬚,也有“龍角”,這種“龍角”一般是採用真鹿角裝在木雕龍頭上。上堡龍舟保存着一對130多年前的“生獁”龍角,據資料反映,“生獁”是 一種古脊椎動物,又稱“猛獁”,全身有長毛,像現代的長毛指身強體壯的龍舟橈手(運動員)。能成為一名龍舟壯丁,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家族的光榮,主要是因為能沾上“龍氣”,能走好江城“三角白旗”女子龍舟隊的舵手林換,1987年剛剛18歲,是個健美開朗的漁家妹子。自小就“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林換年紀雖小,但扒船掌舵有一套過人的本領,她應變力強,在龍舟比賽時能仔細摸清賽區急流、靜水、逆水等情況,因而她上龍船擺尾艄,每次都穩拿第一!
林換大姐所在的女子龍舟隊取得了三次競渡的冠軍。一個18歲的美麗姑娘,手執二米多長的尾艄槳,傲岸地立在跟龍頭距離30米遠的龍尾上,真是出盡了風頭!有不少男士當他為偶像而“追”她,她後來嫁給了當年陽江糖廠的工人。婚後還喜得了雙胞胎,別人都戲説她是納了龍氣呢。

陽江龍舟龍船歌曲

男女對唱《婆孫挽手看龍船》生動有趣。
龍船鑼鼓響叮咚,孫兒一早揾阿公。所有地方全揾過,不見阿公個影蹤。
影蹤難找未回家,龍船好快就開扒,果陣阿公來電話,其在雨田嘆早茶。
嘆茶酒店人又多,十時茶市未收科。其話飲茶傾世界,要看龍船找阿婆。
阿婆打扮甚光鮮,容貌真不減當年。裹粽吃完抹抹嘴,婆孫挽手看龍船。
龍船競賽漠江濱,兩岸周圍企滿人。異口同聲齊喝彩,大喊加油鼓氣氛。
氣氛熱烈勁沖天,震臂揮橈奮向前。奪得錦標爭第一,名題金榜奏凱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