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元旦

(越南陳朝大臣)

鎖定
陳元旦(-1390年 [13]  ),越南陳朝大臣、宗室,為昭明王陳光啓的後代,封章肅國上侯 [1] 
全    名
陳元旦
所處時代
越南陳朝
逝世日期
1390年 [13] 

陳元旦人物生平

1369年,陳裕宗駕崩 [15]  ,楊日禮繼位。楊日禮乃恭肅王陳元昱之假子,沒有陳朝宗室血統, 而且,驕奢淫逸。因此陳朝宗室普遍對其感到失望 [2]  。不久,太宰恭靖王陳元晫反抗,兵敗被殺 [3]  。恭定王陳暊逃到沱江鎮(嘉興),與恭宣王陳曔、章肅國上侯陳元旦、天寧公主陳玉瑳會清化府大吏江起兵 [4]  。陳暊推翻楊日禮繼位,是為陳藝宗,陳元旦被封為司徒 [5]  。1375年,命其知廣威鎮軍事 [6] 
黎季犛(即後來的胡季犛)逐漸掌握陳朝大權之後,陳元旦有遠見,認為他必將篡位。曾作詩一首獻給友人,暗示黎季犛權勢過大,可能篡位 [7]  。後陳元旦決定與黎季犛結為姻親。陳元旦把兒子陳夢與託付給黎季犛,黎季犛便把已故宗室陳仁榮的女兒黃中公主嫁給陳夢與 [8]  。太尉莊定王得知後對其非常鄙視,作漢詩和喃字詩來諷刺他 [9]  。季犛篡位後,陳夢與被封為東宮判首,陳元旦的另兩個兒子叔瑤、叔瓊分別擔任將軍 [10] 
1385年,陳元旦致仕 [11]  。1390年病逝 [13]  。著有《冰壺》一卷 [12] 

陳元旦親屬成員

兒子
陳夢與 [10] 
陳叔瑤 [10] 
陳叔瓊 [10] 
女兒
陳氏太 [14]  (嫁阮飛卿)
陳氏台(嫁阮漢英) [14] 
參考資料
  • 1.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六 光啓嗜學能詩,有樂道集行於世。子文肅王道載亦以文學名於時,上皇厚愛,異諸從弟。時上皇幸羽林,逰石窯、石嶺之口狹隘,上皇御小舟,宣慈太后在船尾,召文肅王登船首,止許一夫打棹而已。及出家時,法御將出,廷道載入聖慈宮養德殿,賜坐食海味,賦詩曰:“紅濕剝龜腳,黃香炙馬鞍,山僧持淨戒,同坐不同飧。”其親信寵異如此,欲大用之,而天不假以年。孫威肅公文壁,明宗時太保;曾孫章肅國上侯元旦,藝宗時司徒,亦有顯名。
  • 2.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日禮僣位,縱酒淫逸,日事宴遊,好為雜技之戲,欲複姓楊,宗室百官皆失望。
  • 3.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秋九月二十日,太宰元晫及子元偰等誅日禮,不克死之。是日夜,元晫父子及天寧公主二子率宗室諸人入城誅日禮,日禮逾牆,伏新橋下。眾搜不得,遂散㱕。天將明,日禮入宮,分人收捕主謀者十八人,元晫等皆被害。
  • 4.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冬十月,帝以女後之親,懼禍及己,出避沱江鎮即嘉興,潛約其弟恭宣王曔、章肅國上侯元旦、天寧公主玉瑳會清化府大吏江起兵。
  • 5.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封天寧公主為諒國太長公主,更名國馨,拜宗室師賢為恭正王,元旦為司徒,元淵為撫軍將軍。
  • 6.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乙卯三年明洪武八年春正月以樞密大使黎季犛參謀軍事。詔選官員有能練習武藝通韜略者,不必宗室,併除軍將。 改演州為演州路,驩州為日南、乂安南、北、中等路,改臨平為新平府。遣陶力丁、何子公督清化、乂安、新平人治道路,自九真至河華,三月功畢。 夏六月,金星晝見。 秋八月,定軍籍,汰出老劣,以壯者充補。凡清化、乂安户舍借功者,並充軍伍。 詔諸路富人進粟,賜爵有差。 九月,以莊徽公主嫁恭正王子元胤冊,冊太保陳僚女為妃。 冬十月,以上皇子叔𩖃為司徒,知太原鎮,司徒元旦知廣威鎮軍事。
  • 7.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八 秋七月,司徒章肅國上侯元旦致仕,歸崑山,寄友僚詩有云:“今古興亡真可鑑,諸公何忍諫書稀。”太尉莊定王𩖃有詩贈雲:“我是當年棄物,公非大廈其才。會取一般老病,田園早辨歸來。”蓋季犛時方用事,賢人君子憫時憂世,不得不形於詩。
  • 8.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八 元旦謀結婚姻,圖免後患,以其子夢與託於季犛,季犛以故宗室仁榮女黃中公主妻之。
  • 9.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八 太尉莊定王𩖃有詩贈雲:“我是當年棄物,公非大廈其才。會取一般老病,田園早辨歸來。”蓋季犛時方用事,賢人君子憫時憂世,不得不形於詩。𩖃又作國語歇後詩以諷元旦。
  • 10.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八 後季犛當國,以夢與為東宮判首,夢與弟叔瑤、叔瓊為將軍。元旦子孫皆免患。
  • 11.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八 甲子八年明洪武十七年春二月,上皇於仙遊山萬福寺,試太學生段春雷、黃晦卿等三十名。 夏五月,選太學生,餘數為葆和宮書史。 秋九月,明初征雲南。遣楊盤、許原等齎户部諮文來求糧給臨安守兵。冬十一月,遣朝奉大夫黎亞夫、少中大夫杜子澄報雲,已差行遣司陳堯俞督諸路轉運使司,運糧至水尾縣界首交割。時差官多因瘴死。 乙丑九年明洪武十八年春正月,閲定文武從官帳籍。 三月,明遣使來求僧人二十名。初我國送內人阮宗道、阮算等至金陵,明帝以為近臣,遇之甚厚。宗道等言南國僧解建道場愈於北方僧,至是求之。 秋七月,司徒章肅國上侯元旦致仕
  • 12.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八 元旦有詩集曰《冰壺》傳於世。
  • 13.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八 十一月十四日,司徒章肅國上侯元旦卒。元旦為人慈祥,儒雅有古君子風。上皇當幸其第,問疾及遺後事。元旦皆不言,但曰:“願陛下敬明國如父,愛占城如子,則國家無事,臣雖死且不朽。”上皇為作詩,題其墓。元旦嘗作十禽詩有云:“人言寄子與老鴉,不識老鴉憐愛否。”蓋諷上皇託順宗於季犛也。 史臣吳士連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君子心也。元旦同姓大臣,知胡氏之將篡陳,業之將終,不思艱貞與國同休戚,乃托子胡氏為身後計,圖利而不顧義,舍道而惟計功,烏足為賢。且當時占人之患為急,而告以愛占城如子,事明國如父,乃事大字小,概常談之説,奚補當務哉。惜其學問見識知及之,而仁不能守之也。 十二月,以範嘆為乂安府知府。 辛未四年明洪武二十四年春二月,黎季犛領軍巡化州,閲定軍伍,修造城池。
  • 14.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八 元旦有二女,長曰太,次曰台,令儒生以文學教之。阮應龍教太,阮漢英教台。應龍因狎近,作國語詩歌挑太,通焉,漢英亦作國語詩效之。太有娠,應龍逃避。至產日,元旦曰:“應龍何在?”家人對以畏罪去。元旦曰:“國治短矣,安知非天使然,未必不為福也。”乃召二生來曰:“古人有之矣。不見文君、相如之事乎?能如相如名傳後世,我之願也。
  • 15.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之七 己酉十二年六月以後楊日禮大定元年,明洪武二年夏五月,朔,日食。二十五日,帝崩於正寢,廟號裕宗。臨崩之日,以無嗣,詔迎日禮入繼統。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