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陰山岩畫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境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陰山岩畫,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磴口縣 [3]  陰山岩畫歷經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從秦漢至近代,延續數千年。 [1] 
陰山岩畫平面造型只有兩度空間。陰山為古遊牧狩獵地區,巖畫反映獵牧人的生活面貌和宗教觀念。巖畫的創造者屬匈奴、敕勒、突厥、党項、蒙古等原始部落民族。陰山岩畫中數量多、鑿刻精的是動物一羊、狼、鹿、狗、兔、鷹、牛、鴕鳥等。神像、精靈、半人半獸之神大量存在,巖畫中有人獸面混合圖。類人面紋只是一個頭形,光頭無飾,或留長髮辮,或頭戴羽毛、鹿角。 [1] 
2006年5月25日,陰山岩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陰山岩畫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磴口縣
所處時代
新石器至青銅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818-4-8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陰山岩畫歷史沿革

陰山岩畫歷經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從秦漢至近代,延續數千年,是北方各遊牧民族在不同歷史階段共同製作的綿長畫卷。
鼎盛期在文字產生之前,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始的青銅時代,以匈奴建國之前的巖畫數量最多,藝術最精美。
到公元7至8世紀突厥時代,巖畫風格走向抽象化,由表現外形到表現內在精神。党項、蒙古時代,進入巖畫的尾聲,巖畫很少,只是對前代巖畫的模擬。 [1] 
陰山岩畫 陰山岩畫

陰山岩畫遺址特點

陰山岩畫採用鑿刻方法,把圖像敲鑿或磨刻在黑色的火成岩和帶沙性的砂岩上。巖畫平面造型只有兩度空間,即上下和左右,不考慮前後、大小的透視關係,使得巖畫畫風古樸傳神,精湛誇張。陰山為古遊牧狩獵地區,巖畫反映獵牧人的生活面貌和宗教觀念。巖畫的創造者屬匈奴、敕勒、突厥、党項、蒙古等原始部落民族,不僅反映牧人、獵人的思維,而且有北方遊牧民族薩滿教特有的符號、徽號(含意多不可考),還有各種野獸、家畜、狩獵、騎馬等舞蹈。
部族征戰、天神地衹、祖先神像、黥面文身、日月星辰、數量符號、民族文字、車輪車輛、手腳蹄印和穹廬氈帳莫不盡有(蓋山林著《陰山岩畫》)。陰山岩畫中數量多、鑿刻精的是動物一羊、狼、鹿、狗、兔、鷹、牛、鴕鳥等,多出現在企求收穫、反映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慶祝捕獵成功的巫術活動的巖畫裏。神像、精靈、半人半獸之神大量存在,巖畫中有人獸面混合圖,形象詭譎,變化無窮。類人面紋只是一個頭形,光頭無飾,或留長髮辮,或頭戴羽毛、鹿角,這些都是陰山民族先人心目中的神靈。
陰山著名的拜日巖畫是對太陽神的崇拜,人面太陽是人、物合一的先民們心靈寫照,面部有眼、鼻、口,頭頂輪廓外有一道道光芒,應是“太陽的光冠”。這樣的形象,使神像高居星辰之上,具有無上的威嚴,同時也具人的喜怒哀樂,是神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 [1] 
陰山岩畫 陰山岩畫

陰山岩畫文物遺存

陰山岩畫 陰山岩畫
陰山岩畫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海勒斯台山巖畫,右上刻着四手臂連結在一起的舞人,正連臂踏歌,左邊的正面人形是巫覡,右下刻一山羊,綜而觀之,可能是巫師正帶領眾人做祈求狩獵豐收的儀式。內蒙古潮格旗布爾罕哈達峯頂刻有兩人舞,雙手緊牽,另一臂揚起,下方一扁角鹿形,畫面可能是歡慶獵鹿勝利的舞蹈。 [1] 

陰山岩畫文物價值

陰山岩畫所處的河套地區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高度融合區域。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這裏成為多民族從發展至繁盛的搖籃,巖畫中關於狩獵、耕作、放牧、祭祀等內容,就是生活在這裏的各民族融合發展的見證。由於歷史文獻資料匱乏,考古資料也相對不足,陰山岩畫成為研究這些民族生活狀態的活化石,是體現這些民族生活狀態、精神崇拜的活劇。 [4] 

陰山岩畫歷史文化

陰山岩畫
陰山岩畫(1張)
陰山岩畫的作畫方式有敲鑿法和磨刻法兩種:找到畫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屬器或石器,利用其硬度高的特點,在畫面上打擊成點,點連成畫,就是敲鑿法。用敲鑿法制成的巖畫,線條疏密不均、深淺不一。磨刻法也被稱為研磨法,用此法制作而成的巖畫,痕深面光,斷面成“U”字形。此外,還有用金屬工具劃刻製作巖畫的劃刻法,其劃痕細而淺,此類作品大多是晚期的作品。巖畫中還包括顏料巖畫,即用動、植物油和石灰調作顏料塗於岩石上的巖畫。這類巖畫數量很少,多是後世的作品。 [2] 

陰山岩畫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陰山岩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陰山岩畫旅遊信息

陰山岩畫地址

陰山岩畫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磴口縣。 [3] 

陰山岩畫交通

自駕前往陰山岩畫:從巴彥淖爾市城區出發,大約96公里,約需2小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