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崗寺遺址

鎖定
阿崗寺遺址,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馬村鄉崗寺村,總面積約21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2]  [5] 
阿崗寺遺址,遺址覆壓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裴李崗文化等類型的文物和遺存,出土文物有有石斧、石鐮、石鏟、骨錐、陶紡輪、陶拍、網墜、陶鼎、陶豆、陶罐、陶觚、陶壺以及稻粒和動物骨骼。阿崗寺遺址的發現對研究裴李崗文化賈湖類型與仰韶文化的關係,特別是與大河村類型的關係,以及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的關係,都提供了重要資料。同時,對研究這一地區古代先民的活動與周邊文化的關係以及賈湖先民的去向問題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  [5] 
2013年5月,阿崗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阿崗寺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馬村鄉崗寺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約 21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279-1-27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阿崗寺遺址歷史沿革

阿崗寺遺址 阿崗寺遺址
1954年,阿崗寺遺址由任橋小學教師趙學甫發現。 [3]  [5] 

阿崗寺遺址遺址特點

阿崗寺遺址文化層 阿崗寺遺址文化層
阿崗寺遺址,位於馬村鄉崗寺村西北的土崗上,北臨泥河,四周皆為平地,是一處長期人類活動堆積的高出地面二到三米的大型台地,總面積約21萬平方米,是一處以新石器時代為主的遺蹟。芹溝(又稱泥河)從遺址北面流過。從遺址中部的深溝斷崖上可以看出明顯的文化層,文化層厚度達4~5米,內有大量的紅燒土碎塊,也有許多方形或橢圓形的灰坑、房基等。從出土器物的類型特徵看,文化層內涵豐富,包含着裴李崗、仰韶、大汶口、屈家嶺、龍山、二里頭等諸多文化因素,是一處融合江漢、黃淮流域文化特徵的古文化遺存。 [2-3]  [5] 

阿崗寺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阿崗寺遺址 阿崗寺遺址
阿崗寺遺址內遺物有紅陶、彩陶、黑陶、籃紋陶等,採集的文物及標本有:石斧、齒刃石鐮、石鏟、石鑿、石鏃、紡輪、陶球、網墜、陶拍、紅陶簋、鏤孔豆、缽、黑陶觚、陶支腳、罐、黑陶壺、漢代板瓦、瓦當等,同時還發現有象骨、大量鹿角化石以及碳化稻米等。 [2-3] 
陶器
阿崗寺遺址陶片 阿崗寺遺址陶片
陶器中,屬於裴李崗文化的有:鋸齒鐮。屬於仰韶文化的有:泥質紅陶,其製法為捏製和盤築,紋飾為紅、黑、白三色,有的在紅底上施白衣,大部分在紅底上繪黑、白、棕紅三種顏色。圖案有網紋,日、月、星天象圖,帶紋、弦紋、黑點紋、方格紋等。大汶口文化有:紅陶鴛、高柄鏤孔黑陶杯、紅陶碗、豆蓋等。龍山文化有:蛋殼黑陶、俺紋、繩紋、附加堆紋陶片。器形有大腹細頸壺、圓盤、粗腰氟等。 [5] 

阿崗寺遺址研究價值

阿崗寺遺址 阿崗寺遺址
阿崗寺遺址的發現對研究裴李崗文化賈湖類型與仰韶文化的關係,特別是與大河村類型的關係,以及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的關係,都提供了重要資料。同時,對研究這一地區古代先民的活動與周邊文化的關係以及賈湖先民的去向問題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  [6] 

阿崗寺遺址保護措施

文物保護單位
1963年6月20日,阿崗寺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5月,阿崗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遺址保護中心
2023年4月28日上午,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保護中心暨賈湖遺址博物館揭牌儀式舉行。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保護中心,負責兩個遺址的文物保護、規劃編制、項目管理、科學研究以及監測巡查等工作;並增掛賈湖遺址博物館的牌子,負責藏品徵集、收藏、管理與修復、保護、研究;負責藏品展覽與宣傳;負責公益性社會教育、培訓與文化交流服務。 [4] 

阿崗寺遺址旅遊信息

阿崗寺遺址地理位置

阿崗寺遺址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馬村鄉崗寺村。

阿崗寺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阿崗寺遺址,路程約2.1千米,用時約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