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喬利人

鎖定
阿喬利人(Acholi),東非烏干達民族,東非烏干達民族之一,亦稱“甘人”、“馬克朱魯人”、“舒利人”。約64萬人(1978)。
中文名
阿喬利人
外文名
Acholi
別    名
“甘人”
“馬克朱魯人”等
人    數
約64萬人(1978)

阿喬利人簡介

使用阿喬利語,屬尼羅-撒哈拉語系沙裏-尼羅語族。無文字。多保持傳統信仰,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行一夫多妻制,嚴禁近親通婚。按父系續譜、居住和繼承財產。男女均行成年禮,並有摘除下門牙的習俗。存在年齡級結構。原為畜牧民族,遷徙過程中受錫達莫人班圖人農耕文化影響,從事農牧混合經濟,以農為主。漁業佔一定地位。
阿喬利人主要生活在烏干達北部。阿喬利人、蘭戈人和卡拉莫瓊人為尼羅語族中較大的種族。

阿喬利人分佈

阿喬利人主要分佈在烏干達西北部阿伯特尼羅河流域。另有2萬阿喬利人分佈在蘇丹共和國。屬尼格羅人種蘇丹類型,系尼羅特人中南部盧奧人的一支。1991年烏干達人口普查時境內有746,796阿喬利人,45,000人口生活在國外。有本民族語言阿喬利語,屬尼羅-撒哈拉語系西尼羅河語族。多數人信仰原始宗教,部分改信伊斯蘭教,實行一夫多妻制。經濟為農牧混合型。

阿喬利人習俗

非洲有一些特殊的習俗,如面部的裝飾習俗。阿喬利人在太陽穴上割三條平行的線條。

阿喬利人歷史背景

阿喬利人是盧奧人的一支,據説從今日南蘇丹的Bahr el Ghazal移居至烏干達北部。在17世紀後期,烏干達北部的盧奧人開始發展出社政地位的概念,並漸漸形成以rwodi為首的家族式酋長統領的部落。19世紀中期,在阿喬利蘭東部有大約60多個細小的酋邦。19世紀後半部,來自北方的阿拉伯語商旅到來,並稱呼這些部落居民為Shooli,這個稱呼慢慢演變成為了“阿喬利”這個名字。  阿喬利人傳統居住於一種草泥混合的建築內,是一所圓形的草屋,有尖尖的屋頂、內裏又有泥造的寢台。屋內有罐子用來儲起日用的食糧,煮食的地方是屋內一個凹陷的地方。牆壁以泥土塗抹,並飾有紅色、白色或灰色的幾何或常規設計圖案。族人都是熟練的獵人,使用網和長矛捕獵,但另一方面亦有在家裏飼養山羊、綿羊和牛。在戰爭中,他們使用長矛和用長頸鹿或牛皮製成的長窄盾牌。  在烏干達的殖民統治時期,當時的英國鼓勵該國南部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特別是當地的布幹達人。相比之下,阿喬利和其他北方民族羣體則主要為國家提供勞動力,併成為當地軍隊的主要構成部份,形成了當地的軍事種族政權(military ethnocracy)。這種不平衡的發展,引致1985年6月的軍事政變發生,當時的阿喬利族將軍蒂託·盧圖瓦·奧凱洛把事任第二任期的總統米爾頓·奧博特推翻;而隨後奧凱洛於1986年1月被直至現在還在任總統的約韋裏·穆塞韋尼領導的全國抵抗軍推翻。  現時阿喬利人為世人所認識,主要是因為當地由古盧人約瑟夫·科尼(Joseph Kony)領導的反政府叛亂組織聖主抵抗軍所造成的各種人道災難。

阿喬利人位置

阿喬利蘭是烏干達北部區的俗稱,泛指阿喬利人傳統生活的地區,包括有:  今日烏干達的古盧區(Gulu)、基特古姆區(Kitgum)、帕德爾區(Pader),  新成立的阿穆魯區(Amuru)、恩沃亞區(Nwoya)、蘭沃區(Lamwo)及阿加戈區(Agago),還有  南蘇丹北部邊境。  然而,日常在政治上提及的“阿喬利蘭”,都不包括南蘇丹的阿喬利人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