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闞家鎮

鎖定
闞家鎮,隸屬山東省高密市,地處高密城區西部,東與醴泉街道康莊社區為鄰,南與井溝鎮相連,西與坊子區太保莊街道接壤,北與昌邑市北孟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東距高密市區15千米。 [1]  行政區域總面積136.7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闞家鎮户籍人口為79619人。 [2] 
1984年3月,撤袁家公社、雙羊公社,分別改為闞家鄉、初家鄉和雙羊鎮、高戈莊鄉。1994年1月,撤銷闞家鄉,設立闞家鎮。 [1]  截至2020年6月,闞家鎮轄93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闞東村。 [1] 
2011年,闞家鎮人均財政收入2555.6元,財政總收入5843萬元,税收3411.3萬元。 [1]  2019年,闞家鎮有工業企業11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1個。 [2] 
中文名
闞家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高密市
地理位置
高密城區西部
面    積
136.71 km²
下轄地區
9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闞東村
電話區號
0536
郵政區碼
261513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鄭公祠
鄭玄墓
精忠嶽祠
車牌代碼
魯G
人    口
79619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闞家鎮歷史沿革

1984年3月,撤袁家公社、雙羊公社,分別改為闞家鄉、初家鄉和雙羊鎮、高戈莊鄉。
1994年1月,撤銷闞家鄉,設立闞家鎮。
1995年1月,撇銷初家鄉,設立初家鎮。
2001年3月,高戈莊鄉與雙羊鎮合併為雙羊鎮,撤銷初家鎮,併入闞家鎮。
2007年8月,撤銷雙羊鎮,併入闞家鎮。
2009年5月,將闞家鎮的鄭公、後鄭一、後鄭二、後鄭三、後店東、後店西、北甲莊、西山甫、東山甫、逄家、劉家溝、陳家山甫、西新村、張家院、山前、東新村、潘劉莊、柳家屯、良灣屯、武巽屯、中嶺、前嶺、西嶺、後嶺、前柿子園、後柿子園、於家下坡27行政村劃歸坊子區太保莊。 [1] 

闞家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闞家鎮轄闞家東、闞家西、張家、李營、興仁官莊、狄家屯、袁家、倪家莊、尚義官莊、胡家、謝家、吳家營、東楊嶺莊、西楊嶺莊、下坡、王柳官莊、守信官莊、遠家屯、於家營、劉家街、趙家街、唐家街、傅家莊、東方戈莊、西方戈莊、譚一、譚二、譚三、譚四、朱家屯、小坊、小屋子、舉人莊、河北頭、三教堂、尹家宅、興隆官莊、松興屯、新民官莊、前泊子、後泊子、紅廟子、於村、西田家莊、股家屋子、初家莊、小楊家莊、小張家莊、盧家莊、韓莊、輅家橋、東橋子、西橋子、中楊家莊、坊嶺一、坊嶺二、坊嶺三、官亭、馮家屋子、張家屋子、高家樓、雙羊店、吉林莊、西於家埠、東於家埠、西李戈莊、東李戈莊、西張秋、東張秋、中張秋、後張秋、西姜戈莊、東姜戈莊、後姜戈莊、克蘭、西埠、莊家村、劉家疃、孫家營、後塔莊、前塔莊、西趙家莊、高戈莊一、高戈莊二、高戈莊三、楊名屯、姚家山甫、後三皇屯、前三皇屯、於家山東、呂家山東、李家山東、盛水屯93個村民委員會。 [1] 
截至2020年6月,闞家鎮轄93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闞東村。 [1] 
闞家鎮區劃詳情
闞家東村
吳家營村
唐家街村
殷家屋子村
三教堂村
興隆官莊村
東姜戈莊村
高戈莊三村
闞家西村
李營村
譚一村
新民官莊村
初家莊村
雙羊店村
後姜戈莊村
楊名屯村
西方戈莊村
守信官莊村
譚二村
韓莊村
舉人莊村
吉林莊村
克蘭村
姚家山甫村
東楊嶺莊村
興仁官莊村
譚三村
中楊家莊村
小屋子村
西於家埠村
西埠村
後三皇屯村
東方戈莊村
狄家屯村
譚四村
小楊家莊村
坊嶺一村
東於家埠村
莊家村
前三皇屯村
西楊嶺莊村
遠家屯村
於村
小張家莊村
坊嶺二村
西李戈莊村
劉家疃村
於家山東村
袁家村
謝家村
西田家莊村
松興屯村
坊嶺三村
東李戈莊村
孫家營村
呂家山東村
倪家莊村
傅家莊村
盧家莊村
後泊子村
官亭村
西張秋村
後塔莊村
李家山東村
尚義官莊村
於家營村
輅家橋村
前泊子村
高家樓村
東張秋村
前塔莊村
盛水屯村
張家村
王柳官莊村
朱家屯村
紅廟子村
河北頭村
中張秋村
西趙家莊村
西姜戈莊村
下坡村
劉家街村
小坊村
西橋子村
尹家宅村
後張秋村
高戈莊一村
高戈莊二村
胡家村
趙家街村
張家屋子村
東橋子村
馮家屋子村
-
-
-

闞家鎮地理環境

闞家鎮位置境域

闞家鎮地處高密城區西部,東與醴泉街道康莊社區為鄰,南與井溝鎮相連,西與坊子區太保莊街道接壤,北與昌邑市北孟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東距高密市區15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5千米, [1]  行政區域總面積136.71平方千米。 [2] 
闞家鎮

闞家鎮氣候

闞家鎮屬暖温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12.7℃,近30年極端最高氣温39.6℃(1982年5月25日),歷史極端最高氣温40.8℃(1968年6月11日);30年來極端最低氣温-16.8℃(1972年7月27日)歷史極端最低氣温-24.5℃(1966年1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619.6毫米,日最大降水量294.8毫米(1999年8月11日),年最大降水量1303.3毫米(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252.5毫米(1981年),降水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旱澇災害時有發生。年平均日照總量2452.7小時,無霜期226天。

闞家鎮人口

2011年末,闞家鎮轄區總人口7848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177人,城鎮化率41%。另有流動人口1200人。總人口中,男性39095人,佔49.8%;女性39387人,佔50.2%;14歲以下11617人,佔14.80%;15~64歲57418人,佔73.16%;65歲以上9447人,佔12.0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8405人,佔99.9%;少數民族共77人,佔0.1%。2011年,闞家鎮人口出生率9.25‰,人口死亡率8.88‰,人口自然增長率0.3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43人。 [1] 
截至2019年末,闞家鎮户籍人口為79619人。 [2] 

闞家鎮經濟

闞家鎮綜述

2011年,闞家鎮財政總收入5843萬元,比2010年增長15.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09.5萬元,比2010年增長17.2%。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475.8萬元,增值税2540萬元,企業所得税317.5萬元,個人所得税78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25.5%、5.2%、12.3%、19.7%。人均財政收入2555.6元,比2010年增長15.6%。 [1] 
2019年,闞家鎮有工業企業11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1個。 [2] 

闞家鎮農業

2011年,闞家鎮有耕地面積132583畝,人均1.6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11.78億元,比2010年增加0.54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闞家鎮生產糧食11.97萬噸,人均1500千克,其中小麥5.8萬噸,玉米6.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豌豆、蔬菜、葡萄等。 [1] 
2011年,闞家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水貂、狐狸、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15萬頭,年末存欄9.87萬頭;羊飼養量0.56萬隻,年末存欄0.51萬隻;特種養殖水貂、狐狸飼養量1.84萬隻,年末存欄0.78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30.4萬羽。畜牧業總產值4.6億元。2011年,闞家鎮有大型農業機械0.11萬台。 [1] 
闞家鎮風光 闞家鎮風光

闞家鎮工業

2011年,闞家鎮以紡織、鑄造、食品加工、橡膠輪胎、木板製造、玩具加工等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達41.19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68%。2011年,闞家鎮有工業企業8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家,中型企業6家,職工7600人;擁有全國放心產品2個,山東省名牌1個。 [1] 

闞家鎮商貿

2011年末,闞家鎮有商業網點367個,其中規模以上商貿企業12家,職工2860人;2011年,規模以上商貿企業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76億元,比2010年增長23.5%;農村集貿市場13個,年成交額1.17億元,比2010年增加0.22億元。 [1] 
2011年,闞家鎮有外資企業2家,擁有自主經營進出口權的企業6家。2011年,出口總額3483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40.1%,主要產品有“雪峯”牌旅遊帳篷、“愛客”牌牀上用品等,銷往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1] 

闞家鎮郵電業

2011年,闞家鎮郵政業務純收入52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284萬元。 [1] 

闞家鎮金融

2011年末,闞家鎮境內有2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8.1億元,比2010年增長20.8%;各項貸款餘額2.7億元,比2010年增長20.5%。 [1] 

闞家鎮交通運輸

闞家鎮鎮區內形成了"四縱兩橫"的交通大格局,東西走向的有濰膠路和高雙路,下海路、山東路、三鬥路、蔡初路四條道路貫穿南北。
2011年末,闞家鎮鎮區開通交通線路4條,全長50千米,客運汽車35輛,年客運量6.8萬人次。 [1] 

闞家鎮社會事業

闞家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闞家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2106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11所,在校生4544人,專任教師28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3所,在校生1603人,專任教師239人;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2011年,闞家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2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2%。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6%,比2010年提高8個百分點。 [1] 
闞家鎮中心幼兒園 闞家鎮中心幼兒園

闞家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闞家鎮有市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各類科技人才602人,承擔國家級項目3個,省級項目5個,市級項目10個。 [1] 

闞家鎮文化事業

2001年,闞家鎮成立有線電視服務管理中心,2011年末,完成數字電視整體轉換,轉換率為100%。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入户1.43萬户。 [1] 
2011年末,闞家鎮有鎮文化站1個;劇團3家;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0個;各類文化專業户106户;圖書室66個,藏書3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200餘人。 [1] 

闞家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闞家鎮有學校和公共體育場5個。8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40%。 [1] 

闞家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闞家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54個,其中省統一規劃衞生所34個;病牀1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5張,固定資產總值7600萬元。專業衞生技術人員124名,其中執業醫師42人,執業助理醫師44人,註冊護士5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5.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人次7.26萬人次。93個村實行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1] 

闞家鎮社會保障

2011年,闞家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29户,人數2439人,支出264萬元,比2010年增長29%。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10人次,共支出38.5萬元,比2010年增長52%。農村臨時救濟15人次,支出4.2萬元,比2010年增長6.7%。國家撫卹、補貼各類優撫對象28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34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敬老院1家,牀位216張,集中收養農村五保老人177人。社區服務設施1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4個,社區服務站11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9.8萬元,使93人(次)困難羣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16萬元,比2010年增長24%,基金支出合計216萬元,比2010年增長24%。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7161人,參保率達100%。 [1] 

闞家鎮郵政電信

2011年,闞家鎮有郵政局3個,代辦所48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4萬份(冊)。 [1] 
2011年,闞家鎮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3萬門,固定電話用户1.2萬户,移動電話用户4.76萬户,互聯網用户5000户。 [1] 

闞家鎮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闞家鎮工業用水11萬噸,生活用水9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達100%。鎮區排水管道15千米。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2000噸,污水處理率為96.5%。 [1] 

闞家鎮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明初闞姓人家由雲南遷來立村,名闞家村,鎮因政府駐闞家村而得名。 [1] 

闞家鎮風景名勝

綜述
闞家鎮鎮域內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鄭玄墓,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鄭公祠,有高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的精忠嶽祠。雙羊社區在1994年被列入《中國名鎮大典》。
鄭玄墓
鄭玄墓 鄭玄墓
鄭玄墓位於山東省高密市雙羊鎮後店村西,又稱鄭公墓。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紹命其子袁譚逼鄭玄隨軍,行至今河北大名東病故。初葬劇東(今青州市鄭母鎮)。後因墓壞,歸葬故里。原封土高6米,1993年為砌護牆。
鄭公祠
鄭公祠 鄭公祠
鄭公祠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有通德門、享殿、配殿等,規模頗大。後幾經毀壞倒塌,歷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國後,於1987年重修,1993年修繕,築院牆環繞。院內有祠堂3間,高8.1米,長9.6米,寬5.7米,磚石結構。從地面到祠宇門口築有台階,內有泥塑坐像。龕門上方橫批為“海岱宗師”,左右楹聯為“含海岱之純異,體大雅之洪則”。祠東南有亭,內立1987年修繕鄭公祠碑。祠前石碑兩座,東邊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鄭公祠碑,額頭篆刻“大金重修鄭公祠記”,記述鄭康成簡歷及其功績;西邊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鄭公祠碑。
精忠嶽祠
精忠嶽祠 精忠嶽祠
精忠嶽祠位於山東省高密市西北向約25千米處的方戈莊村,背倚海拔40米高的筆架山,面對一望無際的平原。自十七世祖景春遷居至此,繁衍生息,已發展成近四千人龐大族系。族人在此耕種勞作,安守本分,然而誰也不會忘記自己是鄂王後裔,思祖德念宗功,弘揚“盡忠報國”精神。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族人建起了岳氏先祠。祠堂座落在後山祖瑩前,佔地六畝,高大的門樓上懸着寫有“岳氏先祠”的匾額,大門對聯:世精忠留四字,十年勳業垂千秋。大門兩邊各有廂房三間,跨進大門,進入院子,正面是三間大殿,大殿匾額上書“鄂王世胄”對聯是:本支百業 俎豆千秋。大殿外有兩根明柱,上刻:分派自鄂箕裘永傳思祖德 遷居由杭瓜瓞綿延念宗功,先祠存留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人為破壞,不復存焉。
2003年4月,於岳飛九百年誕辰之際,重新建成了佔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的“精忠嶽祠”。嶽祠整體長方形,對稱結構,主殿、門樓為單層飛檐,頂製為琉璃瓦。主殿坐北向南,與門樓相映成輝,在鑲有琉璃瓦頂院牆的拱圍下,富麗堂皇。

闞家鎮榮譽稱號

闞家鎮獲評山東省衞生鎮、濰坊市十佳衞生鎮。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陳先運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山東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11月:1382-1283.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80.
  • 3.    闞家鎮2020區劃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