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放地址法

鎖定
開放地址法是一個計算機術語。
中文名
開放地址法
實    質
衝突處理方法
包    括
線性探測再散列
注    意
不能簡單地直接刪除

目錄

開放地址法簡介

1.衝突處理方法一---開放地址法
當發生地址衝突後,求解下一個地址用:
ND =(D+di)%m  i=1,2,…,k(k<= m-1)

開放地址法不同取法

其中: m為哈希表長度,di為增量序列。增量序列的不同取法,又構成不同的開放地址法。
(1)線性探測再散列
D = H(key);
ND = (D+di)%m; di取1,2,3,……,m-1
線性探測再散列處理衝突的基本思想:若數據元素在存儲地址D發生衝突,則放到存儲地址(D+1)%m;若又發生衝突則放到存儲地址(D+2)%m;若再發生衝突則放到存儲地址(D+3)%m;……;直到碰到第一個為空的存儲地址(D+i)%m,則將數據元素存放在該存儲空間。
(2)二次探測再散列
D = H(key);
ND = (D+di)%m; di取1*1,-1*1,2*2,-2*2,……,K*K,-K*K  (K≤m/2)
(3)雙散列法
首先使用第一個散列函數H1(key)及逆行那個散列,一旦發生衝突,則使用第二個函數H2(key)計算改項到達下一個存儲地址的增量,其取值p和key有關,範圍在1和m之間,並且與m互質的正整數。
D = H1(key);
p = H2(key);
ND = (D+p)%m;
值得提醒的是,對利用開放地址法查了衝突所產生的哈希表中刪除一個元素,不能簡單地直接刪除,因為這樣將截斷其它具有相同哈希地址的元素的查找地址,所以應設定一個特殊的標誌以表明該元素已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