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開元寺須彌塔

鎖定
開元寺須彌塔,又稱"開元寺塔”或"須彌塔”,因風格與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相似,故有“正定雁塔”之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燕趙南大街109號開元寺內。唐貞觀十年(636年),建開元寺須彌塔。 [1]  清康熙元年(1662年),開元寺須彌塔塔體重建,四年後竣工,並命名“開元寺須彌塔”。 [3] 
開元寺須彌塔是一座磚石結構九級密檐式方塔。塔高42.5米,平面呈正方形,共九級,通體為磚石結構。 [4]  下面為石砌方座,底層四角有八尊石雕力士像。正面有一拱門,塔內為中空筒狀上下敞通,無台階登攀。各層正面有方門,四角懸掛風鐸,頂部有葫蘆形的塔剎。 [3]  開元寺須彌塔在建築上帶有較強的官式建築特色,對隋唐時期的政治及官式建築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4] 
2006年5月25日,開元寺須彌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與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鐘樓合併為:開元寺 [2] 
中文名
開元寺須彌塔
地理位置
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燕趙南大街109號開元寺內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別    名
開元寺塔、須彌塔、正定雁塔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開元寺須彌塔歷史沿革

開元寺須彌塔
開元寺須彌塔(3張)
開元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540年),初名淨觀寺。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更名解慧寺。
唐貞觀十年(636年),建開元寺須彌塔。 [1]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額開元寺。 [3] 
明代,開元寺須彌塔大修,仍保持明顯的唐塔風格。 [1]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二十二日辰時,正定開元寺塔坍塌。
清康熙元年(1662年),開元寺須彌塔塔體重建,四年後竣工,並命名“開元寺須彌塔”。 [3] 

開元寺須彌塔建築特色

開元寺須彌塔結構

開元寺須彌塔
開元寺須彌塔(2張)
開元寺須彌塔是一座磚石結構九級密檐式方塔。塔高42.5米,平面呈正方形,共九級,通體為磚石結構。 [4]  下面為石砌方座,底層四角有八尊石雕力士像。正面有一拱門,塔內為中空筒狀上下敞通,無台階登攀。各層正面有方門,四角懸掛風鐸,頂部有葫蘆形的塔剎。 [3] 
開元寺須彌塔方座為磚砌、石條壓面台基,高1.45米,面闊、進深皆13.1米。正面出青石垂帶踏跺八級。塔身第一層較高,石腰線以上為磚砌,以下週圈砌石陡板。每面於兩端各嵌飾一石雕力士像,每身力士由一塊青石雕制,上下雕出素無紋飾的上、下杭,束腰處浮雕力士。力士身軀健碩,腹部渾圓,作馬步蹲坐狀,面方闊,深目圓瞪,一副猙獰之貌。除北面西端、東面南端二力士上身着袍衫、腰繫帶外,餘皆上身袒露,下身着裙,膝間裙裾呈三角形垂至下杭,足穿靴,飾護肩和披膊,臂部肌肉凸起,飾腕釧、臂釧。八力士動作略有變化,南面二身和東面北端、西面南端力士雙手握拳置於膝上,肩扛上林,其餘四身則一手撐於膝上,一手託上枋。正面東、西二力士所扛上枋處分別刻有“參將臧延慶施石並工價”“參將臧延慶”題記。 [3] 
開元寺須彌塔第一層塔身正面闢拱形石券門,前後券臉間設方門,安板門兩扇,其上檻浮雕二龍戲珠,抱框雕瓶插四季花卉紋飾,寓意豐足繁榮、四季平安,均具清代風格。上檻上方石券臉上刻飾龍紋,畫面正中為一巨型正面龍首,盆口大張,猱牙巨齒顯露,闊鼻、圓目,眉、耳極度誇張上飄,角分叉,二角間似飾一寶珠。軀幹彎曲沿外弧上延。龍首兩旁各刻飾一小龍(已模糊不清),基本對稱,旁以少許波浪紋為飾,底邊飾圈帶紋。拱券門上方嵌康熙元年梁維樞書“須彌峭立”石額,上款“康熙元年夏皋月之吉”,下款“郡人梁維樞敬題”,該塔“開元寺須彌塔”之名由此而來。 [3] 
開元寺須彌塔塔內一層頂部原置鬥八藻井,已佚,現僅存木龍骨;二層以上塔身高度和麪闊逐漸縮小,愈上收縮愈急。每層均於正面施直根窗,塔檐檐角施木製角梁,以掛系風鐸。塔頂端冠以塔剎,剎基座、仰蓮為磚砌,覆缽、寶珠為銅質,以八條垂鏈與頂層檐部連接固定。 [1]  [3] 

開元寺須彌塔特點

開元寺須彌塔造型古樸、端莊,呈現出比較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 [3]  該塔外形古樸無華、簡潔大氣,風格與西安大、小雁塔相似,故有“正定雁塔”之稱。 [4] 

開元寺須彌塔文物遺存

2005年,開元寺須彌塔進行加固和局部維修過程中,在塔剎寶珠內發現金銀器、玉器、銅器、瑪瑙、絲、絹、經書等各類文物文物2002件,錢幣2000餘枚,其中三級以上文物百餘件。銀製開元寺塔模型為其中的精品之一。 [1]  [3] 
開元寺須彌塔塔剎第二枚寶珠不僅內藏大量文物,表面還鑄有百餘字銘文:“直隸真定府開元寺舊有寶塔一座,自大唐貞觀拾年肆月初捌日建立,迄清朝壹千卷百餘年,於順治拾捌年榮月貳拾貳辰時倒。坐有僧大造化名自成等同化重建。從康熙元年修,至康熙四年秋月大功完造。計開募緣僧寂學、自成、照成;住持僧玄恭篆;鑄匠馮自起,系晉州人;鑄匠紀守才、紀守富,系肅寧縣人。” [3] 

開元寺須彌塔歷史文化

開元寺須彌塔歷史人物

梁維樞為正定望族梁氏第九世,明晚期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梁夢龍之孫,清初光祿寺卿、吏部左侍郎梁清遠之父,官至整飭武德等處山東按察司僉事。 [3] 

開元寺須彌塔年代考證

關於開元寺須彌塔的始創時間和早期名稱,現存最早的資料——唐大曆十二年(777年)《解慧寺三門樓贊並序》中記:三門樓“北有雁塔,建乎齊朝”;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真定開元寺記》沿用此説。清康熙初年重修塔時有新資料發現,方有“唐貞觀十年(636年)始建”之説。據清康熙七年《重修真定開元寺浮圖記》碑(圖二),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塔因棟柱莫支而自墮,紫衣大德自成入京師募緣,得以重修,施工中築地基時於地下丈餘發現石函,緘封密固,上朱書“貞觀十年記”(此碑文中誤書為“貞觀十三年”)。此後的《正定府志》《正定縣誌》均採用此説。 [3] 

開元寺須彌塔文物價值

就開元寺須彌塔歷史價值而言:首先,開元寺須彌塔是隋唐時期正定地區佛教文化興盛的重要見證,對研究正定乃至全國佛教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其次,開元寺須彌塔是正定四塔中唯一一座四邊形塔體建築,從其形制上來講為正定佛塔類建築中的最古者。此外,除形制之外其細部風格、材質色彩都對研究隋唐時期的佛塔類建築具有重要作用。隋唐時期,宗教作為一種統治手段帶有較強的政治性,因此開元寺須彌塔在建築上帶有較強的官式建築特色,對隋唐時期的政治及官式建築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4] 

開元寺須彌塔文物保護

2005年,開元寺須彌塔進行加固和局部維修。 [1] 
2006年5月25日,開元寺須彌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與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鐘樓合併為:開元寺 [2] 

開元寺須彌塔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開元寺須彌塔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燕趙南大街109號開元寺內。
  • 開放時間
08:00-17:30。
  • 交通信息
乘坐正定縣公交136路、150路、151路、151路、正微2路,開元寺站下車即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