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目漱石著中篇小説)

鎖定
《門》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著中篇小説,明治四十三年(1910)三月到六月連載於《朝日新聞》。1911年1月由春陽堂出版單行本。 [1] 
《門》是夏目漱石所寫“前期愛情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門》的故事情節是在《後來的事》(又譯為《其後》)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宗助和阿米的婚姻續寫了代助與三千代的愛情。《門》是愛情悲劇的終結,男主人公野中宗助和朋友的女友阿米相愛結合,招致社會唾棄。他們隱居在不見陽光的房子裏,一方面品嚐着真誠相契的甜蜜,一方面體味着負疚於人的苦澀,陷入一種進退維谷的窘境而不能自拔。這是一部自由真摯的愛情不為社會所容的人性悲劇,也是知識分子追求個人幸福又無法擺脱道德規範羈絆的心靈寫照。 [2-3] 
作品名稱
外文名
もん
作    者
夏目漱石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首次發表時間
1910年
字    數
146千字

內容簡介

野中宗助原是東京一有產人家的翩翩少年。在京都大學讀書時和好朋友安井的女友阿米產生了感情。因此,他們被父母、親戚和朋友拋棄了,也被整個社會拋棄了。宗助離開學校和阿米一起先後流落到廣島、福岡、最後又回到東京,寄居在山崖下一座不見陽光的房子裏。過去生活的不幸陰影,使他們深居簡出,不與社會交往,過着冷漠、清貧的日子。宗助在回東京之前,由於父親去世,家產全被叔父折騰光了,最後弟弟小六的學費和生活費用也無着落。小六不得已搬到宗助家居住。阿米整日勞作,終於病倒了。一個偶然的機會宗助聽到了安井的消息,安井的漂泊生涯更使宗助深深感到了自己的罪惡。他逃到寺院,想借助參禪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轉機,但十幾天以後,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擺脱世俗的羈絆,也不可能獲得精神的解脱,便又回到家中。小説斷言:“他不是一個能走進這門的人,他也不是一個不進門可以安心的人。總之,他是一個佇立門下等待日落的不幸的人。”小説題名“門”便取自這裏。新年到了,房東答應讓小六去做他的書童,於是小六搬了出去。宗助單位調整,他不僅沒有被裁掉,反倒增加了五塊錢薪水。妻子阿米特意做了紅豆飯來慶賀。 [1] 

人物介紹

  • 野中宗助
小説的主人公野中宗助本是東京資本家的公子哥,快樂無憂,自恃有父親做靠山,覺得大學畢業後肯定前途無量。但這一切都在宗助認識了好友安井的情人阿米後發生了改變。他和阿米相愛結合,卻迫於社會的壓力,不得不退學私奔。而隨着家道中落,他們的婚後生活佈滿了荊棘。
宗助偶然聽人説安井在被自己奪去女友後,一直漂流在外,生活也很落魄,最近可能重返東京。本就鬱鬱寡歡、抑鬱脆弱的宗助立刻慌亂起來,生怕碰到安井。為了不讓阿米受到驚嚇,宗助隱瞞了這個消息,獨自默默地承受着內心的折磨。在假裝若無其事地熬過若干天之後,宗助的精神狀態終於面臨崩潰,決定休假去深山參禪。宗助希望借參禪之機重新尋回內心的平靜,但最終參禪也沒有幫助宗助走出心靈的困局,他想要藉此尋回自我以重生的期待也落了空,只能像喪家之犬一樣失魂落魄地繼續返回懸崖下那暗無天日的租住屋裏面去了。 [3] 
  • 阿米
阿米本是安井的女友,與野中宗助產生感情後,與宗助離開學校先後流落到廣島、福岡、最後又回到東京,寄居在山崖下一座不見陽光的房子裏。 [1] 
  • 安井
安井是主人公宗助的大學同學,又是宗助親密的朋友。安井本是一個浪蕩公子,愛遊遊逛逛,不務正業。阿米本是安井的女友,第一次向宗助介紹時安井卻説阿米是自己的妹妹。宗助和阿米的結合,確實使安井蒙羞,為此安井也沒能完成學業,被迫退學,後來流落蒙古。 [4] 

作品鑑賞

主題內容

《門》 的主題與《後來的事》(又譯為《其後》)主人公的結局相聯繫,同時也和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相對照。如果説《門》更主要的是表現揹負着道德“罪過”的一對男女灰暗、寂寥的負罪生活,那麼《心》則是一個道德上自我苛責的人在內心深處的自我懺悔和自我清算。前者更多的是現實的日常生活,後者更多的是精神生活。
宗助和阿米是一對情投意合的夫妻,“在他們看來,兩人已經成了道義上不可分離的有機體。構成這對夫婦精神境界的每一根纖維,都是雙方相互絞合而成的。”除了從服裝店買衣服穿,從米店買米吃外,再無需求助於社會。實際上他們幾乎不再意識到社會的存在,他們絕對不可缺少的是他們自己。雖然住在大城市,“卻抱着寓居山野的心情”。這是一對遭社會放逐的心靈,因為他們的結合,違背了社會的道德倫理。在這對相依為命,將自身看作整個世界的夫婦心中,卻一直保持着負罪之感,在他們身後始終有一條道德的陰影,這陰影更使他們痛苦,不安。他們將一切不幸都看作了命運對他們的懲罰。在社會早已漠視了他們的“罪”之時,他們自己卻緊緊咬着這“罪”。這是一對具有深厚的東方傳統道德觀念的人,在社會還沒有譴責他們之前,他們早已將自己貶得一無是處了。這種人物形象遠遠不同於日本戰後那種以背離傳統,顛倒道德觀念為樂事的“無賴派”“太陽族”等流派的文學形象,也不同於差不多同時興起的“唯美派文學”或諸如有島武郎的《一個女人》中的葉子等形象。他們不是勇敢地反抗社會既成的道德,理直氣壯地做人。而是在這種道德面前請罪,悄悄地躲在某個角落默默地承受命運的報復和良心的苛責。阿米三次懷孕,都沒有生下孩子,使她認定:這是因為以前做了對不起人的事,罪有應得。宗助做了一名職員,薪金菲薄,穿着一雙磨穿了底的鞋子,連買件外套都要下很大的決心。平凡而安穩的生活給他們帶來一種平靜的幸福,同時也感到一種漠然的痛苦,他們的生活內容實在太貧乏,太缺少刺激了。“他們還是每天例行公事,毫無厭倦地度過了漫長的日月。”在生活中他們已別無所求,對現實的不滿,對理想的追求都漠然了,只是甘受着生活的煎熬。宗助一度也想求助於宗教,參禪十幾天使他又明白了這樣一點:儘管自己在生活中拋棄了社會;但在山門之前,自己卻還是一個俗人,一個“益物”。自己的境遇和性格都不適於盲目而猛烈的活動。這種無法解脱的生活,註定了宗助不幸的命運。 [1] 

藝術特色

整部小説以宗助夫妻的日常生活為中心,真實而又細膩地表現了他們灰暗、空虛的精神狀態和深沉的苦惱。通篇貫穿着一種悲涼而又哀婉的情調,具有一種絕望陰鬱的悲劇色彩。因其描寫的是與社會“隔絕”的人物,又以他們所負的道德痛苦為中心,在描寫範圍上又不出宗助夫妻兩人,故而與當時的自然主義文學有了某種程度的相似之處。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以平淡從容的文筆,漸漸展開故事情節,最後又從容收筆。作品一開始就切入主人公的生活,從平緩的敍述中一點點向讀者暗示他們的過去、出身以及社會關係。當作品進行到一半或一多半時,作者才專門對主人公的經歷,以及構成現在生活的那個“因”做一番説明,待你對人物完全瞭解以後,作品也接近尾聲了。這也可以説是漱石將一個簡單的故事鋪陳成長篇大著的技巧。 [1] 

作品評價

日本小説家、戲劇家、評論家正宗白鳥:在這部作品(《門》)裏,漱石脱去了盛裝華服,換上了平民的粗衣,津津有味地講述着世俗故事。 [1] 

出版信息

《門》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三月到六月連載於《朝日新聞》。1911年1月由春陽堂出版單行本。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陳德文譯的《門》中文本,同時,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由吳樹文譯的中文本。 [1]  [6] 

作者簡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説《我是貓》《哥兒》以及《過了春分時節》《行人》《》三部曲等。長篇小説《我是貓》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較高的地位,他的作品堪稱日本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史的豐碑,較大地影響了後世的作家。 [5] 
參考資料
  • 1.    彭端智主編;郭振乾等著. 東方文學鑑賞辭典[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12:209-211.
  • 2.    王志豔主編. 情繫今生:講述近現代外國的文學神話 上[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08:118-119.
  • 3.    彭吉著. 超越快樂原則[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6.11:22-25.
  • 4.    孫放遠著. 魯迅與夏目漱石[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4.12:150-151.
  • 5.    王禹翰編著. 中外名人全知道[M]. 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2013.10:224.
  • 6.    (日)夏目漱石著;吳樹文譯.門: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