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門源古城

鎖定
門源古城,又稱浩門古城,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中部,縣城東南,浩門河北岸的一塊台地上,是宋朝時期的古城遺址。 [2] 
據《大通縣誌》記載:門源古城為北宋熙寧年間(1068年~1071年)所築。城南沿高崖,北倚高梁,東西皆為深溝,居高臨下。城呈長方形,有馬面、護城壕、甕城等遺蹟,現存的城牆高10米,底寬24米,頂寬2.5米。東南角為大城門,門寬13米。城內中部比周圍高出1~2米,地面有大量瓦片。城內東側有一片南北長約80米,東西寬約50米隆起地勢。這兩處應為當時的建築區。城牆東北角缺口8.2米,西北角缺口8.6米,城牆夯築,夯土層0.1米。城內曾有東西南丁字形三條大街,巷道里開。城門又隔河相對照壁山。北廓外,南北設九條街道。門源古城為研究門源縣宋朝時期的軍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物證。 [2]  [4-5] 
2013年5月,門源古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門源古城
地理位置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中部,縣城東南,浩門河北岸的一塊台地上
所處時代
宋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483-1-483

門源古城歷史沿革

門源古城 門源古城
據《大通縣誌》記載:門源古城為北宋熙寧年間(1068年~1071年)所築。 [2-3] 
門源古城原名達南城,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改為大通城。 [2-3]  [6] 
金夏曾交替佔領過門源古城,元代沿用。 [3] 
門源古城 門源古城
明洪武八年(1375年),修復門源古城,屯兵戌守。門源古城於明朝天啓年間(1621年~1627年)失陷於蒙古人。 [3] 

門源古城遺址特點

門源古城
門源古城(4張)
門源古城,又稱浩門古城,城南沿高崖,北倚高梁,東西皆為深溝,居高臨下。城北背依巍巍祁連山,城牆距浩門河北岸約一華里。門源古城高出浩門河牀約80米,呈長方形,東西長約369.5米,南北寬約333米。東面馬面4個,南北各3個,每個馬面長10米,底寬4.5米,頂寬4米,東面有明顯的護城壕,現存的城牆高10米,底寬24米,頂寬2.5米。東南角為大城門,門寬13米。門外有甕城,甕城呈半圓形,城門開向一側,靠近城牆。城內中部比周圍高出1~2米,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約50米。城內東側有一片南北長約80米,東西寬約50米隆起地勢,這兩處應為當時的建築區。城牆東北角缺口8.2米,西北角缺口8.6米,城牆夯築,夯土層0.1米。城內曾有東西南丁字形三條大街,巷道里開。城門又隔河相對照壁山。北廓外,南北設九條街道。這種設施與宋青唐城、元貴德城的佈局較為相似。 [2-4] 

門源古城文物遺存

門源古城內現無任何建築物,舊時房舍已無存,採集到瓦片等建築構件。 [7] 

門源古城研究價值

門源古城為研究門源縣宋朝時期的軍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物證。 [5] 

門源古城保護措施

2013年5月,門源古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門源古城旅遊信息

門源古城地理位置

門源古城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中部,縣城東南,浩門河北岸的一塊台地上。

門源古城交通信息

自駕: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門源古城,程約3.5千米,用時約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