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體刺鰕虎魚

鎖定
斑尾刺鰕虎魚,Acanthogobius elongata (Fang,1942),鰕鯱魚科刺鰕鯱魚屬的一種魚類。腸道內岐口福斯特吸蟲(Faustula qikouensis)種羣動態的研究發現,隨着宿主體長的增加,其平均密度、感染強度及感染率均呈上升趨勢;在宿主體長小於26.5cm時,其種羣平均擁擠度、擴散性指標隨着魚體長的增加而增大,分佈參數k值則呈減小趨勢。在夏、秋、冬季,吸蟲在宿主體內的感染率、平均密度和平均感染強度變化不大,但在春季均顯著增加。頻率分佈表明,大量的岐口福斯特吸蟲寄生於少數宿主腸道內,多數宿主感染少量的岐口福斯特吸蟲;岐口福斯特吸蟲種羣在不同體長的宿主和不同季節均呈聚集性分佈。
鰕虎魚生活在河海洄游型,以藻類碎片、浮游生物、水生昆蟲幼蟲、小魚蝦為食,體型較小,一般體長100毫米左右,大者可達300毫米以上。壽命普遍較短,大部分只有一年。是水庫、港養魚蝦苗的天敵。
中文學名
長體刺鰕虎魚
拉丁學名
Acanthogobius elongata (Fang,194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鰕鯱魚亞目
鰕鯱魚科
亞    科
鰕鯱魚亞科
刺鰕鯱魚屬
長體刺鰕虎魚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拉丁科名
Gobiidae
拉丁亞科名
Gobiinae
拉丁屬名
Acanthogobius
拉丁種名
elongata [1] 
命名人及年代
Ni et Wu,1985

長體刺鰕虎魚基本資料

長體刺鰕虎魚 長體刺鰕虎魚
長體刺鰕虎魚 長體刺鰕虎魚
命名時間:1985
數據顯示:
長期以來,國內絕大多數有關研究者將海鮎屬Arius中齶骨齒單側3羣的個體鑑定為海鮎A·thalassinus。基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標本館館藏海鮎標本的研究發現,標本中存在兩種齶骨齒的分化類型;經文獻查證,其中一種應為雙線海鮎A·bilineatus,該種在我國尚未見有研究報道,為一新記錄種。雙線海鮎與海鮎外形相似,但前者吻較鈍,唇薄,齶骨齒於前部相連,遊離脊椎骨數目較多(46-51vs38-43),臀鰭鰭條數較多(15-18vs13-16),無囟門溝,從而可與後者相區別[動物學報51(3):423-430,2005]。
長體刺鰕虎魚形態特徵

長體刺鰕虎魚分佈

亞洲,美洲,歐洲

長體刺鰕虎魚棲息生態

長體刺蝦虎魚為冷温性近岸底層小型魚類,棲息於淡海和河口鹹、淡水水域。個體小,數量少,無經濟價值。體長60—80mm。數量少,為易危物種(W1nerable),已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4)。 [2] 
參考資料
  • 1.    長體刺鰕虎魚  .長體刺鰕虎魚[引用日期2012-09-17]
  • 2.    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鱸形目 五 蝦虎魚亞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