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陽人遺址

鎖定
長陽人遺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時代距今約19.5萬年前,屬舊石器時期晚期智人,遺址類型為洞穴遺址。 [1] 
1956年,發現中國早期智人化石,經賈蘭坡院士鑑定命名為“長陽人”。長陽人遺址是長江以南及其相同的動物羣中第一次發現。長陽人及其伴生的哺乳動物化石,為熊貓—劍齒象動物羣增加了新的種屬,給人類本身的分佈與演化提供了新的資料。“長陽人”的問世,説明長江流域以南的廣闊地帶同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誕生的搖籃。 [1]  [3-4] 
2013年5月,長陽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長陽人遺址
地理位置
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335-1-33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長陽人遺址歷史沿革

長陽人遺址 長陽人遺址
1956年,在湖北省長陽縣下鍾家灣龍洞中發現長陽人化石。同年9月,湖北省將這些材料送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鑑定。其中有一件人類的上頜骨,這是在長江以南第一次發現人類化石。1957年2~3月間,中國科學院古脊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先生等5人會同湖北省文化局工作人員前往該地點做了一次調查和發掘。 [4]  [5] 

長陽人遺址遺址特點

長陽人遺址 長陽人遺址
“長陽人”化石地點位於長陽縣西南45千米關老山的一個叫“龍洞”的洞穴中,為宜昌石灰岩區,海拔約1300米。洞口高約2米,闊約6米,平面呈不規則狀。洞穴內的大部分堆積為深黃色鬆軟的砂質泥土,包含有動物化石,但未見文化遺物和任何人類居住的痕跡。 [4]  [5] 

長陽人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長陽人遺址發現一顆人類的左下第二前臼齒和許多動物化石。 [4]  [5] 
人類化石
人類化石 人類化石
人類化石有一件殘破的左上頜骨(保存有第一前臼齒和第一臼齒)和一顆單獨的左下第二前臼齒。“長陽人”化石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又顯示出若干進步特徵,就整體來説,所存在的現代人的性質比原始性為多,“長陽人”有許多方面與巢縣人有相近之處,都屬於早期智人 [4]  [5] 
動物化石
動物化石 動物化石
與“長陽人”化石伴出的動物化石有海豚科、豪豬、竹鼠、古豺、豺、小熊、熊貓、虎、貓科、獾、中國鬣狗、東方劍齒象、巨貊、中國犀、豬、牛、鹿等。整個動物羣屬於“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羣,加上又有智人化石,所以“長陽人”化石地點的時代可歸入更新世晚期。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實驗室對“長陽人”化石地點的動物化石做過年代測試有兩個結果,一個是距今19.4+2.4(19.4~2.0)(萬年),另一個是距今19.6+2.0(19.6~1.7)(萬年)。 [4]  [5] 

長陽人遺址研究價值

長陽人遺址 長陽人遺址
長陽人遺址是長江以南及其相同的動物羣中第一次發現。長陽人及其伴生的哺乳動物化石,為熊貓—劍齒象動物羣增加了新的種屬,給人類本身的分佈與演化提供了新的資料。“長陽人”的問世,説明長江流域以南的廣闊地帶同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誕生的搖籃。 [1] 

長陽人遺址保護措施

長陽人遺址 長陽人遺址
2013年5月,長陽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長陽人遺址旅遊信息

長陽人遺址地理位置

長陽人遺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

長陽人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開車前往長陽人遺址,路程約45千米,用時約1小時2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