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沙

(南海諸島在明清時期的通稱)

鎖定
長沙:中國明清時期對南海諸島的通稱(所在的海稱稱石塘南海)。後來把這個長沙劃分出四個沙羣:東沙羣島、西沙羣島、中沙羣島、南沙羣島。當代的三沙市之名論根源就來自長沙之名。
值得了解:後來越南人稱呼中國南沙羣島為長沙羣島,稱呼西沙羣島為黃沙羣島(1982年虛設黃沙縣),都是稱“沙”,而且發音是“sa”(越南語長沙的整個發音大體就是漢語的長沙),島的發音是“dao”,都來自漢語,來自中國。中國古代的海事活動比東南亞區域發達得多、利用經營早得多(例如清朝和民國的中國人用南沙和下南洋是風氣,而南方周圍諸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級別比較落後),這不是地理遠近問題,而是歷史性權利。
中文名
長沙
古代用法1
南海諸島在明清時期的通稱

長沙古代稱呼

成書於13世紀初的《瓊管志》一書首次將南海及其島礁分別稱為“萬里石塘”、“千里長沙”。由此至明清兩代,“長沙”作為我國南海諸島的通用名(所在的海稱石塘南海),而被廣泛使用,並見諸各類歷史文獻和輿圖。
此前:
東漢楊孚《異物志》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崎頭”即我國古人對南海礁嶼和淺灘的稱呼;而“漲海”即我國古代對南海最早的稱謂。
隋唐時期分別以七洲洋、珊瑚洲、焦石山、象石等指稱南海海域或島礁,儘管名稱不盡相同,但表明隨着我國人民在南海活動的增加,對南海的認知程度逐步加深並趨向了具體化。
長沙 長沙
至宋代,南海諸島和南海海域已經成為我國人民日常生產生活的家園,不僅以“石塘”“長沙”對南海不同島礁和不同海域清晰地加以區別和命名,而且將南海諸島納入了版圖。2016年所見把南海島礁命名為“石塘”的最早史籍,是宋代文獻《宋會要》 [1] 

長沙後來延續

長沙劃分四沙

後來把這個長沙劃分出四個沙羣:東沙羣島西沙羣島中沙羣島南沙羣島
當代的三沙市之名論根源就來自長沙之名。

長沙越南繼稱

值得了解:後來越南人稱呼中國南沙羣島為長沙羣島(1982年設長沙縣),稱呼西沙羣島為黃沙羣島(1982年虛設黃沙縣),都是稱“沙”,而且發音是“sa”(越南語長沙的整個發音大體就是漢語的長沙),島的發音是“dao”,都來自漢語,來自中國。中國古代的海事活動比東南亞區域發達得多、利用經營早得多(例如清朝和民國的中國人用南沙和下南洋是風氣,而南方周圍諸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級別比較落後),這不是地理遠近問題,而是歷史性權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