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子文廟大成殿

鎖定
長子文廟大成殿,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東大街長子一中西南側。 [1-2]  長子文廟始建於北宋建中元年(1101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到明崇禎十四年(1642年),長子文廟歷經多次重修。 [2] 
長子文廟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八椽,屋頂形制為單檐歇山頂,屋頂正脊為琉璃脊獸,四坡灰瓦覆面,檐柱斷面形制為方柱形,柱子上窄下寬,收分和緩舒暢。殿內樑架為廳堂式徹上露明造,殿內柱子都用木柱,內柱高於檐柱。明間樑架為四椽栿對前後乳栿用六柱,次間樑架為四椽栿對前後乳栿用五柱。與減柱法形成對比。通觀整個建築,只有柱頭鋪作、無補間鋪作,兩山、後檐斗拱形制相同,為五鋪作偷心造。 [2]  長子文廟大成殿的碑刻陰面鐫刻明嘉靖十年(1531年)《御製正孔子祀典説》,碑文17列,共930餘字,是嘉靖皇帝專為更正孔子名號與祭祀禮儀而撰寫的一篇文章,是一通聖旨碑,有較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2] 
2019年10月7日,長子文廟大成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長子文廟大成殿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東大街長子一中西南側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214-3-01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長子文廟大成殿歷史沿革

長子文廟始建於北宋建中元年(1101年)。
金承安三年(1198年),主簿焦日隆主持重修長子文廟。
元中統年間(1260年),縣尹馬德開啓長子文廟重修工程。
元至元八年(1272年),縣尹劉謙完成了對長子文廟的重修工程。
元至正九年(1349年),縣尹呂克明重修文廟。
明洪武二年(1369年),到明崇禎十四年(1642年),長子文廟歷經多次重修。 [2] 

長子文廟大成殿建築格局

長子文廟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八椽,屋頂形制為單檐歇山頂,屋頂正脊為琉璃脊獸,四坡灰瓦覆面,檐柱斷面形制為方柱形,柱子上窄下寬,收分和緩舒暢。殿內樑架為廳堂式徹上露明造,殿內柱子都用木柱,內柱高於檐柱。明間樑架為四椽栿對前後乳栿用六柱,次間樑架為四椽栿對前後乳栿用五柱。與減柱法形成對比。通觀整個建築,只有柱頭鋪作、無補間鋪作,兩山、後檐斗拱形制相同,為五鋪作偷心造。從斗拱形制而言,仍保留着宋、元時期建築的風格。 [2] 

長子文廟大成殿文物遺存

  • 石碑
長子文廟大成殿有一通石碑,即孔子遺像造像碑。石碑通體青石,通高3米,碑身高2.6米,寬0.77米,厚0.28米;碑座高0.4米,寬1.06米,厚0.62米。碑首篆額為“宣聖遺像”。 [2] 

長子文廟大成殿文物價值

  • 碑刻
長子文廟大成殿的碑刻陰面鐫刻明嘉靖十年(1531年)《御製正孔子祀典説》,碑文17列,共930餘字,是嘉靖皇帝專為更正孔子名號與祭祀禮儀而撰寫的一篇文章,是一通聖旨碑,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2] 

長子文廟大成殿歷史文化

  • 孔子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較博學的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 

長子文廟大成殿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長子文廟大成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長子文廟大成殿旅遊信息

長子文廟大成殿地理位置

長子文廟大成殿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東大街長子一中西南側。 [1] 

長子文廟大成殿交通路線

從長子縣坐車到東大街長子一中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